连续两天的大风,给城市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树木倒伏,杂物掉落、出行受阻,恶劣天气中,这些人在逆风守护......

园林人韩佺:
抓紧恢复倒伏树木

今天(4月13日)早晨5点,在河东区津滨大道沿线万达广场前的人行道上,河东区园林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韩佺带领着一组工人守在树坑旁,在吊车、挖掘机的协助下, 把一棵倒伏的树木提起扶正,缓缓放进树坑。 整个过程中,韩佺双眼紧紧盯着树干和树穴,不断调整对准。等树木立稳后,马上跟同事一起,用木棍、铁丝进行加固,防止树木二次倒伏。


▲韩佺(左一)跟同事 协作调整树木位置

韩佺今年42岁,从事园林工作已经有20年。在他的印象中,这样的大风前所未见。“我们提前也做了很多准备, 但是津滨大道上的很多树木都是新栽的,根系较浅,所以大风造成的影响还是超出了预期。 ”说到这儿,韩佺无奈地摇了摇头。

还记得11日晚上,韩佺跟60多名同事连夜对新栽种的树苗进行支撑加固,一直干到凌晨,但是转天一早,还是倒了不少树。

昨天(12日)早上, 河东区园林服务中心又调集了几十名工人,来到津滨大道进行紧急处置。 可是当时风力太大,树木根本立不起来。无奈之下,韩佺和同事们只能先把一些已经倾斜的树木暂时放倒,避免砸到路过的行人。

安置好最后一棵树,已经到了深夜。韩佺回到家仅仅几个小时,又接到了新任务: 根据天气预报,13日风力有所减弱,树木恢复工作要马上启动。

今天(13日)早晨5点,韩佺再次回到施工现场。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津滨大道人行道上的倒伏树木陆续恢复。


▲ 现场树木已经恢复原貌

此时的韩佺已经是满身泥土,但他还不能休息,“要马上组织工人对苗木进行修剪,有隐患的树枝提前剪掉,还要把路面上的渣土和杂物清理干净,力争在一天内把这条路上的树木恢复到大风之前的状态。 ”韩佺说。

环卫队员彭本夏:
加班加点清理路面

今天(13日)上午十点,河北区中山北路,环卫队员彭本夏正挥舞着扫帚,清理着路面上的枯枝落叶和各种垃圾。“便道还有道牙子往外两米,都是人工清洁。 正常情况下,3个小时就能完成普扫,之后进行巡回扫保。 今天我已经连续干了5个小时了,普扫还差一点点。”彭本夏说。


▲彭本夏正在进行道路普扫

42岁的彭本夏,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2007年,他独自一人来到天津打拼,“当时年轻,哈尔滨的就业机会不是很多,想来天津闯一闯。 ”说起初到天津的情景,彭本夏显得有点腼腆,“在天津过的第一个中秋节,我还偷偷哭过,当时觉得背井离乡特别孤独。 ”

在天津的这些年,彭本夏进过工厂、卖过保险、也曾尝试自己做点小买卖。2021年,他加入天津玉津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环卫队员。

现在,彭本夏已经是环卫队里的片区主管,带领69名队员,负责河北区宁园街和建昌道街主干道路及背街里巷的人工扫保。

平时,环卫队员早晨5点上岗工作到11点,下午13:30上岗工作到18点。在这期间,他们会在各自片区进行巡回扫保,平均下来,每人都承担着近4000平方米的扫保任务。

连续两天的大风,吹断了行道树上的枝叶,掉落在道路上,一圈没扫完,身后又出现了新的垃圾。于是, 加班加点已经是彭本夏跟同事们的工作常态。

走到育红路公交站附近,彭本夏看到非机动车道上掉落了一截3米多长的树枝,连忙把它拖到便道上,贴着墙边放好。“小树枝我们可以自己处理,像这种比较大的就得让园林工人过来,锯断再拉走,我们的环卫车放不进去。” 说话的功夫,彭本夏用手把较长的树枝掰断,归置整齐,避免绊倒行人。然后拿出手机拍照、发定位,在工作群里说明情况,告知园林工人前来处置。


▲ 彭本夏把折断在非机动车道上的树枝挪到路边

这两天,彭本夏已经在路面上处理了5、6处安全隐患,有一件事,让他心有余悸。“ 昨天上午,我巡道的时候走到温州城那儿有个小道儿,风特别大。我开着环卫车刚过去,房上的砖瓦、油毡布还有木头都掉下来了,差一点儿就把我拍在里面了。 ”那天,彭本夏平复情绪,又把掉落的杂物捡起来,放到环卫车上拉走,同时也没忘了叮嘱队员,让他们在工作中注意安全。

又过了一会儿,园林工人来到现场,把折断的树枝锯断运走。彭本夏叶也把洒落在地面的枝叶清理干净,然后继续他的工作。

一转眼,彭本夏已经在天津工作、生活了18年。2008年,他把妻子接到天津,夫妻俩一起努力,在北辰区买了房子安了家。2019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双方父母也来到这个城市,一家人终于团聚。

就在去年,彭本夏又跟妻子一起贷款,在河北区买了一套新房,为的是让儿子就近上小学。说起现在的生活,他终于笑了,“工作很累,但是心里很踏实,我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这里安了家,有了归属感。 以后还得继续努力,好的生活得靠自己创造!

社区网格员卢云鹏:
巡查入户两不误

彭本夏还在继续路面扫保。 与此同时,河北区昆云里社区的网格员卢云鹏穿上红色的网格员坎肩,准备开始当天的第二轮巡查。

刚刚拐进东六经路与新大陆交口,卢云鹏就看到一根半指粗的线缆垂落地面,悬空的部分还在大风中左右摇摆。


▲卢云鹏正在巡查社区

“得赶紧排查。” 卢云鹏掏出手机,首先联系电力公司。十分钟后,维修人员打回电话,“他们说这不是电线,可能是通讯光缆。” 卢云鹏继续拨通通讯运营商的客服电话。

又等了一会儿,通讯公司的维修工人赶到社区,经过排查,还是无法确定线缆归属。

于是,卢云鹏跟维修工人一起,把线缆临时缠在了水泥柱上。“现在可以确定线缆没有电,固定好就不会绊到人了。”卢云鹏说。

昆云里社区由昆云里、万福园、昆峰里、国兴里四个老旧小区组成,常驻人口1795户,其中空巢、独居或者失独老人占了近三成。大风天气下,卢云鹏每隔一个小时就会在小区里进行一次巡查,“ 重点盯危墙、广告牌和高空坠物。 ”从早8点到傍晚 6 点,卢云鹏要在 0.3 平方公里的辖区内转上5趟。“12日那天,我在小区巡查,正好看到新大陆底商门口一个树枝从树干上折断,砸到了一辆车。”从那时起,卢云鹏就一直悬着心。“ 多转转多看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处理好线缆问题,卢云鹏走进居民楼,敲开了居民朱阿姨的家门。“您的降压药。”接过卢云鹏递来的两盒药,朱阿姨连声说“谢谢!”


▲卢云鹏来朱阿姨家送药

朱阿姨今年72岁,大风来袭前,她备足了饭菜,却忘记自己的降压药快吃完了。12日傍晚,卢云鹏进行入户走访,得知朱阿姨要出门买药,主动把事情揽了过来。“小卢说风太大,老年人出门有危险,让我在家等着,他去帮我买药。”说到这个00后的小伙子,朱阿姨赞不绝口。

临走时,卢云鹏又检查了一遍朱阿姨家里的门窗,嘱咐她有什么事情打电话,这才放心离开。

在卢云鹏的工作日志里,密密麻麻记着居民需求:独居的王大爷需要降压贴低保户李姐家水管漏水、残疾人张叔想买防滑垫…… 这个周末,卢云鹏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

脱下网格员的红色坎肩,卢云鹏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但是穿上这件坎肩,他就成了居民心中的依靠,“帮社区里的爷爷奶奶买药、买物,帮他们搭把手解决问题的时候,特有满足感。”卢云鹏说。

走出居民楼,卢云鹏还要去看看辖区里的底商,问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

大风天气下,这些顶风逆行的普通人,默默守护着市民们的正常生活。


记者 | 张歆 孙博 郑璐

编辑 | 霍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