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奇效:欧阳卫权治疗皮肤病验案(9)
36、肖,男,63。银屑病。双手皮损、头屑减,手痒,大便偏稀,近日上下肢红疹瘙痒,舌暗红苔白腻,考虑与虫类药过敏有关,去土鳖虫。
荆芥10,银花10,连翘10,生地10,丹皮10,茯苓15,地肤子15,甘草6。
外用:三黄洗剂,消炎止痒霜。
37、苏,女,25.痤疮,舌体胖大,脸色、手脚偏白。
归芍散 生米仁15. *15。
38、卢,女,75.多发性骨髓瘤,住院治疗又发左侧背部带状疱疹,近日感冒咳嗽,口淡口苦,咽痒痰白稀,纳差,大便不稀,舌暗红。
方一:法半夏10,川朴10,茯苓15,苏子10,五味子5,细辛3,陈皮10 *3。
方二:柴桂姜 归芍散 陈皮10,砂仁10,甘草3,牛膝10. *7。
39、袁,女,23.脸颊黄褐斑,手心汗多,冰凉,有时有口干苦,睡眠差,大便偏干,疲劳,月经量少,推迟,舌尖红苔黄腻。
柴桂姜 归芍散 柏子仁10. *14 连服一月。
柏子仁通便、安神。
40、黎,男,77.银屑病。大片红斑、鳞屑、水疱,面色红,大便干,有高血压。舌暗红苔黄,脉弦。
大柴胡 桂苓丸 土茯苓30,川红花5,槐花15,露蜂房15. *10。
外用:肤必灵。十付药可见效果。
41、黄,男,24.人瘦小,手指扁平疣,口干鼻干,大便不干,舌淡红苔黄,脉弦。
柴胡20,黄芩10,党参10,法半夏10,大枣20,板蓝根15,牡蛎30,露蜂房15,生米仁15,甘草5,生姜10。
手上的扁平疣比脸上难治,因末梢血液循环不良。
可供选择的治疗扁平疣的经方:大、小柴胡、麻附辛、麻杏苡甘、补中益气等。
42、陈,男,20.两颊痤疮,色暗红,舌暗红苔白。
枇杷清肺饮 连翘,白芷,桔梗。 *14。
43、郭,女,24.外阴瘙痒2年,妇科检查:外阴、肛门皮肤粗糙增厚,潮红,干燥,夜间痒痛难以入睡,小便偏黄,手心烫,烦躁,舌尖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净。泻肝火,丹栀逍遥。
当归10,白芍10,白术10,茯苓15,柴胡10,郁金10,香附10,党参10,炒栀子20,丹皮10,丹参10,甘草5。
外用:甘草60克外洗后涂擦肤必灵、消炎止痒霜。
44、曾,女,22.药后痤疮范围缩小,口干减。
小柴胡 归芍散 石膏30,桔梗10。
45、陈,女,65.右臀、下肢水疱疼痛1月。水疱已消,但留疼痛,药后疼痛已减,夜间痒甚。
黑附子30,苍术10,茯苓10,全瓜蒌30,红花5,桔梗30,酒川牛膝15,炙甘草30,白芍60,威灵仙10,全蝎6. *7。
46、黄,女,24.面部痤疮,白头粉刺及红色丘疹,疲倦,舌黯淡苔白。
柴胡10,黄芩10,法半夏10,陈皮10,党参15,茯苓15,生米仁20,白芷10,桔梗10,甘草6. *14。
外用:三黄洗剂。
47、王,女,23.面部中央反复痤疮,红色丘疹,日晒后加重,有痛经,舌淡红苔白。
当归10,川芎5,白芍10,柴胡10,茯苓10,生米仁10,白术10,白芷10,桔梗10,连翘10,甘草5。
48、曹,男,24.荨麻疹。服前药后好多,舌胖苔白厚。前方巩固。
荆芥,防风,蝉衣,苦参,苍术,牛蒡子,羌活,独活,地肤子,茯苓,白鲜皮,徐长卿,佩兰。 *7。
外用:路路通、蝉衣煎水外洗。
49、张,男,20.打工者,体质壮。左侧口角周围扁平疣一年余。大便不干。舌暗红苔白。
大柴胡 桂苓丸 米仁、苍术。半月能脱。
50、邓,女,56.尿毒症三期3年,服前药后(猪苓汤)小便灼热好转,纳增,手足心热稍减,现疲劳、腰酸,皮肤痒,起粟粒状物,脚背略肿,无恶心。舌暗淡润。
方一:柴桂姜 归芍散 生米仁30. *14 疲劳、腰酸好转后服方二。
方二:越婢加术:麻黄12,石膏45,大枣30,甘草6,苍术10。
伤寒小方不可忽视。
伤寒小方,常在3味药以下。不少人以其药味太少,怀疑其临床疗效,而弃之不用,或肆意加减,全然失去原方精义,殊为可惜。然临床用之得法,常有惊异之疗效。现略举数例如下,请教于同道:
一、胸痹案
本院药房职工,女性,20岁。右侧胸胁疼痛2天来诊。形体瘦弱,面色苍白,肤色白。右侧胸胁疼痛,部位稍不定,但并非走窜。突出之点在于舌苔色白如雪,一看即感白雪皑皑之寒气袭人感,舌偏淡,脉细弦。余考虑结核性胸膜炎,但摄片无异常。要求服中药,余见此症,脑中条件反射似的蹦出《金匮》条文: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遂处方:苡仁15g,附子6g,服1剂,疼痛明显减轻,3剂疼痛消失。停药2天,疼痛再发,家人带其至内科教授诊治,予柴胡疏肝散加减3剂,服2剂,疼痛更甚,并气短。再求余诊治。再次摄片复查,仍无异常。余处前方加茯苓杏仁甘草汤3剂,药后疼痛又消失。后余因繁忙未再追踪,半月后电话联系,方知去胸科医院,摄片发现胸水,20天后去结核病医院确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接受西医抗痨治疗。本案后虽终于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但初时疼痛以苡仁附子散止痛确实迅速,伤寒小方,实不可轻视。
二、胸闷案
李xx,男性,52岁。2007年03月23日初诊。主诉胸闷2年来诊。西医诊断:胸闷查因。外院坐堂老中医治疗2月未效,视其方均是活血化瘀之药,连红景天都有,1剂药居然数十元。现胸闷,闷时稍感有气冲咽,如嗳气状,颈部不适,口不干不苦,未做心电图,曾有血压高BP140/95mmHg。大便稀,舌稍偏暗苔白脉弦。余谓:此非血瘀,实乃气也。处方以栀子厚朴汤:枳实15g,川朴10g,山栀子10g。3剂。药后胸闷暧气及颈部不适均消失。
三、水痞案
本科进修生,一日求余给其妻治病。其妻起病于夫妻吵架后,即2天不能进食,自觉上腹胃脘部痞满,压之胀满不舒,无食欲。由于未见病人。遂问:舌象如何?平素体质如何?答:平素体质偏虚,舌淡红,苔白而润。处方:枳实15g,白术10g。2剂。服1剂,痞满即消,能进食。进修生不明其故,答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此病全因气与水也。
四、咽痛案
关某,40余岁妇女,咽喉疼痛3月不解,在外院西医治疗1月余,在我院亦就治1月余,前后花费近2千元,仍咽痛甚。观前医处方,均是消炎西药加清热解毒中药为主,或兼疏风、或兼养阴、或兼活血,不着边际。患者主诉咽痛甚,干痛刺痛感,偶有轻咳无痰,言语因疼痛而略有困难。余无明显不适。查;咽部充血明显,双扁桃体无肿大,舌略淡暗苔白根厚脉细滑。余处苦酒汤,只一味药,即生半夏5g。嘱以醋2两,煎数分钟即离火,立即冲入鸡蛋清一个,搅匀频频呷服,3剂。复诊时,病人喜形于色,咽痛已好转90%,再服3剂愈。
同病异治经方比较举隅
一、腹胀案
案1:张xx,20余岁女性。曾患痤疮日久,余以当归芍药散加减而愈之,可知其为偏虚弱之体质。此次腹胀2周,无它不适,就是腹胀,稍进食即胀甚,至不敢进食。察其肤色白,形体稍丰,舌淡红,苔白,脉细。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川朴15g,法夏10g,党参10g,生姜4片,炙甘草5g,枳实10g。3剂。腹胀大减,唯少腹微胀。去枳实,加干姜6g,3剂。愈。
案2:汤xx,女性,40余岁,06年12月12日初诊,腹胀1周。伴嗳气,稍反酸,胃部痞满不适,纳减,平素较怕冷,口干不欲饮,舌淡红苔白厚脉沉细带弦。余问实习同学:此何方证?或谓平胃散证,或谓半夏泻心汤证。
余曰:此五苓散证也。遂书五苓散原方:桂枝15g,猪苓10g,茯苓10g,泽泻15g,白术10g。3剂。06年12月21日复诊。谓前药服后腹胀即愈。同学皆惊叹!
按:《伤寒论》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对于虚性腹胀,余常以此方治疗,效果颇佳;案2则稍有不同,乃脾失健运,气化不行,水湿阻滞所致,故见嗳气、反酸及痞满不适之见症,口干不欲饮,苔白厚而润,脉沉细弦者,又皆辨证水饮之眼目。故五苓散得效。
二、咽痛案
案1:邹xx,20余岁女性。曾月经不调,余以温经汤愈之。此次电话来询,咽痛1天,谓喉咙痛象火灼一样,伴咳嗽,咽痒,痒即咳,怕冷,无发热,但感体内热甚,无汗,手心微烫,大便秘结,小腹微冷痛不适。自述舌中间为滑腻黄褐色,舌苔不厚。余处以大黄附子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桔梗汤,三方合一:麻黄6g,熟附子3g,细辛2g,酒大黄5g,杏仁9g,桔梗9g,炙甘草3g。2剂。2日后电话询之,愈。
案2:关某,40余岁妇女,咽喉疼痛3月不解,在外院西医治疗1月余,在我院亦就治1月余,前后诊治花费近2千元,仍咽痛甚。观前医处方,均是消炎西药加清热解毒中药为主,或兼疏风、或兼养阴、或兼活血,不着边际。患者主诉咽痛甚,干痛刺痛感,偶有轻咳无痰,言语因疼痛而略有困难。余无明显不适。查;咽部充血明显,双扁桃体无肿大,舌略淡暗苔白根厚脉细滑。余处一方,只一味药,即生半夏5g。嘱以醋2两,煎数分钟即离火,立即冲入鸡蛋清一个,搅匀频频呷服,3剂。复诊时,病人喜形于色,咽痛已好转90%,再服3剂愈。
按:两案皆虚寒体质之咽痛,均不能用寒凉克伐药。但案1乃寒热虚实错杂,故以大黄附子汤温下之法;案2咽痛3月不解,《伤寒论》312条曰:“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药仅一味,诚良方也!
三、关节痛案:
案1:仇xx,女性,50余岁。06年12月8日诊。肘、膝、腰背关节疼痛反复20余年。外院曾诊断关节炎,多次治疗仍反复。平素大便常结,怕冷,易汗出。口稍干,稍乏力、气短,舌偏淡,苔中厚微黄,脉细滑无力,略弦。予去桂加白术汤:熟附子30g,白术90g,大枣30g,炙甘草15g,桔梗15g,生姜4片,6剂。药后关节疼痛明显好转,前方熟附子加至60g,炙甘草30g,生姜20g,4剂,膝、腰背关节疼痛均消失,仅肘部关节稍痛,活动稍欠利,前方继服3剂,愈。
案2:张xx,男性,42岁。06年11月14日初诊。右手拇指关节疼痛半年。否认外伤史,外院检查无异常发现,以中西药治疗数月无效,经人介绍来诊。现右手拇指关节及指掌关节阵发性疼痛,痛时延及右上肢隐痛不适,揉按及得温则舒。平素怕冷,形体中等,口不干,二便可。舌淡红苔根白,脉细弦。予当归四逆汤: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0g,大枣30g,细辛6g,木通10g,通草10g,老桑枝30g,柴胡5g,炙甘草5g,4剂。药后疼痛明显减轻。继服5剂,半年顽疾即愈。
按:二案皆关节疼痛,然病机各异,案1乃风湿稽留关节日久,“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故处以桂枝附子汤。因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故去桂加白术汤治之;案2辨证依据似乎难寻,然细问之,其痛揉按及得温则舒,平素怕冷,切其脉细,故仍可辨之,此寒凝经脉所致,故以当归四逆汤而取速效。
(待续)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