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建国至今,新中国邮票已发行超过5000枚,虽然数量庞大,但按照印刷版别分类却只有三种,分别是雕刻版、影写版和胶版。

随着印刷设备和工艺的进步,邮票也从单一印刷方式逐渐发展成两种和多种叠加的形式,就是俗称的影雕套印和胶雕套印,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跳出这三大类。



对于不熟悉印刷技术的人来说,邮票就是一张工业印刷的普通画纸,很多人认为按照现在的民间印刷技术,只要有个扫描仪和高清打印机,邮票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听到这句话懂邮票印刷的请先不要着急,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么说并非完全错误,因为只要是人工制作的物品,就一定有人能够成功复制,而决定相似程度的唯一因素就是成本,只要回报大于成本就会有人去冒风险,这也是假邮票存在的理论因素。



假邮票其出现的目的肯定是为了牟利,所以常见的假邮票往往存在于两个极端,一个是市场价较高的单枚邮票,另一个则是连面值都保不住的打折邮票。

首先来看雕刻版,这种版别被很多集邮爱好者所喜爱,也是早期邮票辨伪的主要依据,立体的雕刻线条让画面增加了质感和层次,不少被大众奉为神作的老邮票都是雕刻版印刷。



其实除了印钞厂和邮票厂外,国内很多私人印刷厂也能开展雕刻版印刷,之所以集邮者认为雕刻版防伪效果好,是因为制假者很难复刻出一模一样的印刷钢板,尤其是早些年钢板全部采用手工雕刻,想要做到完全一致几乎不可能。



其次,在新货币单位实行后,大部分雕刻版都变成了与其它版别组合印刷的形式,对于制假者来说,这样一次需要两种印刷技术的模式完全是重复支出,远没有单一模式省钱。

至于影写版,虽然盛传各国严格管控凹版印刷机(影写版),其实在法律层面上,只是限制了凹版印刷机在钞票和有价证券上的使用,影写版制假困难的主因还是印刷机本身成本过高,且工艺上很难在一套邮票上实现营收。



最后就是胶版,这也是市面上使用最多的印刷版别,我们能够看到的印刷品绝大多数都是采用胶版印刷,所以胶版邮票本身就极容易在印刷层面被攻克,且放大后的网点和真邮票几乎一样,如果没有真邮票作为对比,大多数人都无法实现同为胶版假邮票的辨别。



近些年为了防伪,胶版邮票上普遍设置了暗记、荧光油墨、局部烫印压凸等附加工艺,可当下新发行邮票造假困难,并不代表以前的邮票造假也困难。

雕刻版和影写版都有造假的先天不足,所以无论考虑成本还是印刷品质,胶版都是最好的选择。

九十年代邮票印刷量大增,何况萝卜快了不洗泥,粗制滥造已成为那个时代邮票的标志,不少集邮者曾戏言,如果相同的两枚九十年代邮票放到一起,印刷好的那枚一定是假邮票。



纵览售卖邮票的各大第三方平台,其实很多假邮票都集中在二十多年前的胶版,像是1998年的5.4元和2000年后图案简单的小型张内芯,都是假邮票的重灾区。

这类邮票没有雕刻线条,更没有影写版的空心网点,除了用真邮票进行对比外,又有多少人能够快速区分,即便存在一些不同,对于胶版这种较为容易修改的印刷方式来说,假邮票图案只会越来越接近防伪极低的早期胶版邮票,分辨方式也只会越来越少。



邮票在使用上,除了旧币单位外,并没有对早期邮票进行过多限制,老邮票一直能使用就等同于给了假邮票越来越接近真邮票的时间,与其防守式的亡羊补牢,不如釜底抽薪治标治本。

比如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允许拥有早期胶版邮票的用户,到邮局进行等面值兑换新发行的邮票,兑换时间过后直接废除早期胶版邮票使用。这样既能将早期邮票彻底推向收藏市场,也能满足邮票作为邮资凭证的属性发挥,类似于如今旧版人民币的模式,有了成功的前车之鉴,依葫芦画瓢总不会出太多问题。

说到底,假邮票治理不是一两个人的事,邮政一直没有大刀阔斧的治理,是没有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当打击后的收效远大于打击所支出的成本之时,不等呼吁,邮政肯定也会有所动作,而废除旧邮票使用的办法,也许真的可以一劳永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