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邮票的使用量减少就断言集邮的时代结束了,难道使用价值对收藏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古代的钱币早就没有使用价值了,但是收藏并未结束,反而越来越兴旺。收藏者都经历过纸币投资兴起恰恰是在2000年三版纸币退市之后开始的。

例如:“车工”2元纸币从50元一路涨到现在一千多元,升值了二十倍!其他三版币也上涨了十倍以上!还有2008年的奥运纪念钞面值仅为10元,现在的市价1700元!收藏价值是使用价值的170倍!如果说使用价值消失了,它的收藏时代就结束了,试问这些收藏品的价值作何解释呢?



为什么有人会把使用价值推演成收藏价值的必要条件呢?

这是因为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例如:90年代以来发行的邮票,由于存世量巨大,供大于求,收藏价值不大,只剩下了使用价值,这样的邮票一旦丧失了使用价值,确实会没有人收藏它,但是把这部分邮票当成了收藏兴衰的依据,这难道不是犯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吗?集邮者都知道,这部分邮票的市价仅占新中国邮票的百分之几,把它当做集邮收藏兴衰的依据,岂不惑乎?



只有存世稀少的,不在生产了,才会兴起收藏。

1955年我国的旧币邮票作废了,允许更换成新币邮票,结果呢?反倒兴起了收藏旧币邮票的现象,直到今天这些旧币邮票依旧是集邮者追逐的藏品。



我国80年代之前发行的邮票存世量非常稀少,尽管它们的使用价值微不足道,但是丝毫不影响它们的收藏价值。

比如:1980年“庚申年猴”邮票使用价值仅为8分钱,但它市价高达数千元之多,使用价值会影响收藏价值吗?历史证明反倒是激发收藏还差不多!



综上,把邮票的使用价值当做集邮兴衰的必要条件,这是只看到邮票的使用价值,没有看到邮票的收藏价值。

邮票作为国家名片,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正宗的国字号藏品,是记录一个时代历史的艺术品,邮票就像古代的瓷器、纸钞、字画、铜钱一样,收藏将会源远流长,怎么可能会消失呢!反倒是越是低迷时买到的才越有收藏价值。收藏就是这么玄妙,不喜随波逐流,只爱独树一帜。

来源:毕氏邮品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