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大风,并没有吹走沪上家长了解新校园的热情。今明两天是上海市各区义务教育学校举行校园开放日的时间,在位于徐家汇的上海市第四中学,学生乐手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启明楼底楼奏起管风琴,用悠扬的琴声迎接“准”学弟学妹们的到来。


百年老楼迎来“准”新生(下同)


家长关注:操场够大吗?师资够强吗?

孩子小升初,爸爸妈妈最关注啥?在附近一所公办小学读书的韩女士不仅带来了读五年级的哥哥小陈,也捎上了读二年级的弟弟。“小学操场有点小,中学的运动场地够吗?”“孩子喜欢信息科技和无人机,中学会有相关课程吗?”这是韩女士最关心的问题。顺着老师的指引,她得到了令她心安的答案——除了操场,学校还在两幢教学楼底楼都设置了室内风雨操场,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尽可能为孩子们创造更多运动场地;一转身,人工智能社的同学们正在演示“机甲大师”对决和无人机避障(下图)。


学生志愿者的成长故事,成为家长们了解学校的最好窗口。人工智能社社长、高二男生孟千卜初中在这个校园度过,走到走廊的饮水机旁,指着墙上的照片,一脸自豪,“瞧,这是我初中跟着校管乐队参加演出的照片!”话音刚落,乐声从楼上传来——每周六,是乐队排练的日子。在萨克斯风教室,七(6)班男生马励翱得到了上海师范大学音乐表演系专业老师的肯定,“音色明亮很多,比以前有自信了!”零基础起步的他,正在为成为乐队正式成员努力。“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没什么音乐天赋,做梦总是梦到自己吹砸了,但老师一直鼓励我。”同班男生高兴有钢琴基础,上手更快,寒假时脚骨折了,但乐队排练一次没缺。他俩曾为汇师小学同班同学,高兴的外公说,当初,家里也没想着择校,就觉得,学校离家近,走走过来很方便。外孙骨折后,看见老师和同学帮他拎书包,扶他上下楼,感觉孩子能在一个有爱的集体中生活,很幸运。

老师提醒:网上刷帖 不如线下沟通

“学校的师资力量如何?”市四中学七年级的年级组长戴鑫坦言,这不仅是韩女士,也是每年新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入校前,不少家长也习惯于从各种社交平台搜集各种信息。她建议爸爸妈妈们,与其被先入为主的观点影响,不如加强家校沟通。

比如,有的家长会觉得,年轻老师没有经验,但事实上,这两年,新入职的教师大多来自海内外名校,有的在大学期间的课题表现非常优秀,无论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能,还是带社团活动,都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受到孩子们欢迎;也有家长担心,老教师会太“严格”,孩子无法适应,但事实上,他们的敬业精神成为年轻人的榜样——全校推出“全员导师”计划后,就有担任学生导师的老教师,在班主任家访时主动提出一同前行,成为孩子的“忘年交”。

校长提醒:亲子陪伴 帮助孩子迎来青春期

校园开放日上,市四中学用一场热闹的“课程集市”,带领孩子们预览中学生活。做一回“科技小达人”,当一次“城市创造者”,做一个细胞模型,争一次“校园绳王”, 画一面纸扇,跟随学校的学生气象志愿者“探秘气象”和“心语小伙伴”“小智”说说悄悄话……


课程集市带领学生预览初中生活



上海市特级校长、市四中学校长史晓燕介绍,今年,学校特意安排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各个项目,有的家长热情投入,但她也留意到,有的家长婉拒了孩子的邀请,留孩子独自参与。她想提醒家长,小升初的时刻,尤其是孩子们即将进入青春期的敏感时刻,有效的亲子陪伴,不可或缺。

对此,戴鑫老师同样深有感触。就拿很多家长头疼的电子产品使用问题来说,对十几岁的孩子简单粗暴地下“禁用令”,显然效果不佳,且会在两代人中造成隔阂。“孩子长大了,家长不妨和他一起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如何搜索信息,一起约定使用规则,并且要求孩子的,家长也能以身示范。”戴鑫说。

原标题:《娃要小升初,家长要做些啥?百年老校用一场校园开放日给出答案》

栏目编辑:马丹 图片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陆梓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