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拳绣腿到内功大师

一本写给心理咨询师提升觉察技能、反应技能的进阶书

开启“咨询内功”的修炼之门


APA“刻意练习精要系列丛书”新著、“东方明见心理咨询系列”新译作。从花拳绣腿到内功大师,一本写给心理咨询师提升觉察技能、反应技能的进阶书,开启“咨询内功”的修炼之门。徐勇、黄超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心理学治疗书籍。

本书的重点是图式疗法(schema therapy,ST),这是一种从杰夫里·扬(Jeffrey Young)及其同事的工作模型演变而来的方法,它专注于更有效地治疗患有人格障碍的来访者和那些对传统认知行为疗法无效或出现复发情况的具有慢性症状的来访者。扬的理论概念框架最初用于个体治疗,后来得到进一步发展,也适用于伴侣、团体及儿童青少年。图式疗法是一种全面、清晰且实用性强的理论模型——它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整合了其他心理治疗学派的策略,比如,认知行为疗法、格式塔疗法和情绪聚焦疗法、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正念疗法、人际神经生物学,以及躯体感觉干预。

刻意练习是提升体验式训练效果的一种创新方式。通过不断、反复地刻意练习,不仅让受训者掌握这些基本的图式疗法核心技术最终变得得心应手,还能使其获得使用图式疗法核心技术的胜任力,有机会在真实治疗会谈中的恰当时刻,自发地使用这些技术。

本书将图式疗法与具体的刻意练习相结合,旨在强化图式疗法的训练,为治疗师帮助来访者克服和战胜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提供了一条清晰、有效的路径。本书强调了刻意练习的灵活性,即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是手段,而不是照本宣科。刻意练习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治疗师在实际临床情境中使用这些熟悉的技术去游刃有余地与来访者工作。


编辑推荐

1.本书是APA(美国心理学会)“刻意练习精要系列丛书”新著,也是我社与东方明见合作的新译作。

2.本书作者是图式疗法领域的权威,译者是在图式疗法领域深耕多年的咨询师,确保了作品的专业性和译文的准确性。

3.本书将图式疗法与刻意练习融合,旨在强化图式疗法的训练,为治疗师帮助来访者克服和战胜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提供了一条清晰、有效的路径。

4.本书以图式疗法在不同工作阶段可能会用到的技术内容为顺序切分了初阶、中阶与高阶的技术,共计14个刻意练习。在每个阶段的若干练习中又分别为初学者治疗师、普通水平治疗师以及高水平治疗师等三类从业者提供了相应的来访者陈述及示范回应。

5.在每个部分练习的开始之前还提供了对该部分练习具体的技术描述、技术标准、练习范例和如何展开练习的练习指导。可以说,整本书的特点是结构清晰、练习的素材丰富、针对性强——不仅练习的颗粒度小而精细,而且确保了不论使用这本书的治疗师处于怎样的临床工作水平与阶段,都可以发现自己的提升空间。

6.书中还提供了一份相对完整的治疗会谈逐字稿及模拟治疗会谈的练习说明,练习者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模拟真实治疗过程的练习框架,不仅能帮助练习者更加综合与立体地强化前面所有的练习点,还能让练习者通过一种更加即兴的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图式治疗真实的互动过程。


目录

第一部分概览与说明

第 1 章 刻意练习和图式疗法的介绍与概述 003

刻意练习与图式疗法的介绍和概述 003

本书目标 005

哪些人可以从本书中受益 006

心理治疗训练中的刻意练习 007

图式疗法概述 012

刻意练习在图式疗法训练中的作用 021

关于语气、表情和体态的提醒 022

本书结构概览 022

第 2 章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说明 025

总览 025

时间框架 026

准备 026

训练者的角色 027

如何练习 027

技术标准 027

复盘、反馈与讨论 028

最终评估 029

第二部分图式疗法技术的刻意练习

第 3 章 练习 1:理解与同频 033

准备 033

技术描述 033

第 4 章 练习 2:支持与增强健康成人模式 045

准备 045

技术描述 045

第 5 章 练习 3:图式教育:开始用图式疗法的术语来理解当

前的问题 057

准备 057

技术描述 057

第 6 章 练习 4:连接未满足的需求、图式和呈现的问题 069

准备 069

技术描述 069

第 7 章 练习 5:适应不良图式模式的心理教育 083

准备 083

技术描述 083

第 8 章 练习 6:觉察适应不良应对模式的切换 093

准备 093

技术描述 093

第 9 章 练习 7:识别出苛求 / 惩罚的内在批评者模式 103

准备 103

技术描述 103

第 10 章 练习 8:识别愤怒和脆弱儿童模式 113

准备 113

技术描述 113

第 11 章 练习 9:对愤怒和脆弱儿童模式进行有限再抚育 125

准备 125

技术描述 125

第 12 章 练习 10:对苛求 / 惩罚的内在批评者模式进行有限

再抚育 139

准备 139

技术描述 139

第 13 章 练习 11:对适应不良应对模式进行有限再抚育:共

情面质 153

准备 153

技术描述 153

第 14 章 练习 12:通过家庭作业打破行为模式 169

准备 169

技术描述 169

第 15 章 练习 13 :带注释的图式治疗会谈逐字稿 183

指导 183

带注释的图式治疗会谈逐字稿 184

第 16 章 练习 14:模拟治疗会谈 191

模拟治疗会谈概述 192

模拟治疗会谈的步骤 192

改变挑战的难度级别 195

模拟治疗会谈中使用的来访者形象 196

第三部分刻意练习的提升策略

第 17 章 如何充分利用刻意练习:给训练者和受训者的附加

指导 203

充分利用刻意练习的六个要点 203

回应恰当的治疗 208

关注受训者的利益 209

尊重受训者的隐私 210

训练者的自我评估 211

对受训者的指导 215

参考文献225

附录 A 难度评估与调整 233

附录 B 刻意练习日记表 237

附录 C 图式疗法概念综述 239

附录 D 嵌入刻意练习的图式疗法课程安排范本 245

译者后记 255


样章

推荐序

近年来,“刻意练习”这一概念在国际心理治疗领域中频繁出现,成为提升治疗师技能、优化临床效果的重要方法。不同的心理治疗流派(比如,认知行为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等),都出版了与刻意练习相关的书籍。我很荣幸能够参与到《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这本书的翻译和审译工作中。

图式疗法是一个综合并升华了多种心理流派理论与技术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对于核心情感需求的概念化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干预手段,让它发展出了针对各种复杂人格结构的个案的个性化干预策略。我和本书译者胡新衷心希望,通过翻译本书为各位同行提供图式疗法技术层面的切实可行的参考指导,为各位同行对于图式疗法的学习与实践添砖加瓦。

我对“刻意练习”这一学习方法有很深的共鸣。它让我想起了在中国教育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机械学习(rote learning)方法。许多人将机械学习视为“死记硬背”并抨击了这种方法对学习者创造力的打击。我并不否认机械学习的局限性,但中澳跨文化的教育与从业经历让我更想全面地看待中外教学模式的差异与互补。中国的教育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通过反复记忆与练习,学生可以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更注重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创新性见解。除了临床心理师的职业,我也在澳大利亚的高校担任教职工作,我的教学经验让我深切体会到许多学生由于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使得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么是绕一大圈子才找到解法,要么是严重依赖于电脑计算器以及目前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的帮助。而现实是,在心理治疗这一行,治疗师目前并不能把电脑计算器和人工智能带到来访者面前使用。

机械学习在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背诵九九乘法表、英文单词和唐诗,这些看似“机械化”的学习方式往往为后续的数学、英文和语文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机械学习的目的并非简单的记忆,而是为了熟能生巧。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同理,刻意练习与机械学习有着相似的基础作用,是通过有意识的练习,逐步将技能内化,以期治疗师最终能够在灵活多变的临床情境中自如应对。

刻意练习能够帮助治疗师释放工作记忆和信心,使治疗师能更快地进入治疗的工作状态。通过不断的练习,治疗师或许能够花较少的心力思考如何表述或应对特定情况,而将更多的脑力和精力集中在理解与共情来访者上面,以达到提升与来访者的情感联结和互动效果的目的。换句话说,刻意练习的表述和技术成了咨询师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帮助咨询师在临床情境中高效、自然地工作。

然而,刻意练习和机械学习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如果操作不当,刻意练习就可能会演变为机械化的重复,甚至导致治疗师只专注于技术层面,无法在当下与来访者建立真正的情感联结。在这种情况下,练习不仅无益,反而还可能会增加焦虑感,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本书特别强调了刻意练习的灵活性,即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是手段,而不是照本宣科。刻意练习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治疗师在实际临床情境中使用这些熟悉的技术去游刃有余地与来访者工作。

在这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和胡新很努力地追求中英文语境表述的准确性。对于专业术语(比如,图式和各种应对模式),我们采用直译,力求忠实图式疗法中各个术语名词的定义,以期中文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图式治疗的理论框架。而在各项练习内容的翻译部分,由于本书中的各项小练习呈现出的是心理咨询中可能会发生的口语化对话,而且这些对话承载着微妙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语境,因此我们选择了意译。意译的优势在于,能够更灵活地捕捉这些情感和语境的变化,而不拘泥于字面意思,确保中文读者在理解时能够感受到与中文来访者工作时的语言氛围;还能帮助治疗师迅速找到适合中文语境的表达方式,更有效地融入实践。

最后,我得好好感谢胡新的信任与支持。在我与胡新的合作翻译过程中,常常折服于他的中文表达能力与对复杂心理案例的深度理解。我很高兴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行,一起探讨中外心理学的发展及文化现象的异同。我们在这些讨论中都拓宽了视野,这也为日后图式治疗在中文世界的推广工作积累了新的思路。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翻译本书,能够将图式疗法的心理治疗技术用因地制宜的翻译方法传播到中文世界,为各位同行的工作提供新的“原材料”。

黄超

2024 年 9 月 25 日

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期待你的蜕变

让我们一起携手,彼此见证成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