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走进佳县朱官寨镇落古峁村的日光温室大棚,一簇簇樱桃在绿叶掩映下挂满枝头。科技赋能下,这片“樱桃试验田”交出亮眼答卷。
“今年,大棚樱桃预计产量1500公斤,产值20万元,效益可观。樱桃的错峰上市,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还可带动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佳县朱官寨镇人大主席李彦龙说。
4月1日,游客在佳县朱官寨镇落古峁村的樱桃大棚里采摘樱桃。受访者供图
在黄土高原种出高品质樱桃,靠的是设施农业。近年来,朱官寨镇瞄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将40座日光温室大棚中的10座用于樱桃种植,通过智能温控、精准湿度调节等科技手段,在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黄土丘陵区,为樱桃打造出“专属”气候。
“棚内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数据,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滴灌,颠覆了‘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模式。”李彦龙告诉记者,朱官寨镇计划进一步扩大樱桃种植面积,引入更多优质品种;增加技术方面的投入,改善种植方法,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销售途径,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科技赋能,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正被重新定义。
在榆林市榆阳区鹏龙源家庭农场,一排排立体栽培设备上长满了红彤彤的草莓。
“以前,我们种植草莓用的是地栽方式,空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种植户、游客采摘草莓时还得蹲着,不方便。”农场负责人蒋小鹏说,通过立体种植,不仅种植量提高了20%至30%,游客采摘也更方便了。
农场里的草莓“喝”的是营养液,用的是有机肥,果实品质上乘。“草莓对土壤病菌敏感,不适合在同一块地里连续栽种。在传统种植模式下,农户只能换地块或者进行轮作。”蒋小鹏说,立体栽培使用泥炭土蛭石等基质,可以重复补充营养。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农作物生长营造了更适宜的环境,还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 刘雅娇 校对 谢婷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