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七子八虎”指的是杨继业的八个儿子杨大郎、杨二郎、杨三郎、杨四郎、杨五郎、杨六郎、杨七郎和杨八郎,因为他们中的前七个是杨继业的亲生儿子,最小的杨八郎是义子,故评书中称他们为“七子八虎”或“七郎八虎”。

这“七子八虎”个个皆是武艺超群的虎将,在阵前犹如下山猛虎,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关于他们的传说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很精彩却鲜有人知的几段:七郎箭、八郎烟、五郎率僧破阵眼!看看其中到底都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杨家父子整装待发,鬼谷先生突然到访



北风呼啸,黄沙漫天,幽州城外一片肃杀。辽国大营兵阵如林,寒光刺骨,将宋皇与八贤王等人围困在了幽州城内。而在百里之外的天波杨府,以金刀令公杨继业为首的杨家将父子九人,正整装待发,准备前去救驾。

杨继业手持金刀,目光如炬。佘太君立于一旁,神色凝重,她深知此行凶险异常,却也只能默默为他们祈福。

就在这时,一阵奇异的疾风吹过,天波杨府内突然多了一个人。

此人身着一袭青衫,手持一根竹杖,白发飘飘,仙风道骨,目光深邃,正是那传说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鬼谷先生。他是怎么来的?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仿佛自虚空中踏步而出一般,无声无息,令人惊叹。

杨继业与佘太君见状,连忙迎了上去。原来,多年前,杨继业与佘太君在一次战争中追杀敌人至鬼谷岭,正准备手起刀落将敌人斩杀之际,被飘然而至的鬼谷先生拦住了。

鬼谷先生说:“此人并非天生恶人,只是被乱世所迫,才走上了歧途。若能加以引导,或可成为保护百姓的勇士。再有,你们平生征战无数,杀戮太多,可否看在我鬼谷的面子上,得饶人处且饶人?

杨继业与佘太君虽心有不甘,但念及鬼谷先生之名,又观其言行举止,知其绝非平凡之人,于是便依了鬼谷先生所言,放了那敌人一条生路,并赠其盘缠,劝其归隐田园,不再参与战乱。自此,杨继业夫妇便与鬼谷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日,鬼谷先生的突然出现,让杨继业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预感。

先生此来,可是为了我等即将面临的危难?”杨继业恭敬地问道。

鬼谷先生微微一笑,目光缓缓扫过杨家七子八虎,缓缓而道:“正是。此行你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十分凶险。我特来赠你们一句天机偈语,至于何去何从,还需你们自行决断。

什么偈语?还请先生示下。”佘太君心中一紧,连忙问道。

鬼谷先生目光再次扫向七子八虎,边看边叹道:“杨家儿郎,英勇无双,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可惜……

佘太君心中更加不安,不由又走前了几步,问道:“先生此言何意?莫非此行有何不妥?

鬼谷先生轻轻摇头,道:“天机不可泄露,但我看你杨门满门忠烈,就对你直说了吧,我赠你们的偈语就是‘八子去,六子回’,也就是说你这七子八虎此行同去,恐怕只有六子能回啊,怎不让人觉得可惜?”

此言一出,杨家众人皆是一惊。杨继业眉头紧锁,追问道:“先生能否明示,具体是哪两子不能回来?

鬼谷子轻轻摆手,道:“天机不可泄露,我因与你杨家有缘,才特意前来提醒,望你们好自为之,小心为上。

杨继业听后,沉默片刻,随后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无论如何,我等身为大宋子民,自当誓死保卫家国,纵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先生所言,我等铭记于心,但救驾之事,势在必行。

佘太君也强忍心中悲痛,点了点头,对鬼谷先生说道:“先生高义,我等感激不尽。此行虽凶多吉少,但我杨家儿郎,从不畏惧生死,只愿能为国家尽忠,为百姓谋福!

杨家八子闻言,亦是神色坚毅,无一丝退缩之意。大郎杨延平挺身而出,抱拳而道:“父亲、母亲,我等身为杨家儿郎,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此行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家国重托!

七郎杨延嗣,更是毫不在意地大声喊道:“大哥说的极是,我七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父亲不给我前去救驾。

六郎杨延昭见此,也朗声说道:“不错,我等身为杨家将,自当精忠报国!纵使前路全是刀山火海,我们亦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鬼谷先生见状,微微颔首,道:“好,有你们这番话,我鬼谷也算不枉此行。去吧,愿你们凯旋而归。”言罢,他袖袍一挥,带起满天烟尘。等烟消云散,哪里还有他的身影?仿佛他从来就未真正出现过一般,只留下一句缥缈的话语在空中回荡:“记住,此行凶险,你们需多加小心!

七子八虎望着鬼谷先生话语传来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但国难当前,他们并没有沉湎于悲伤和迷茫之中,而是坚定地践行精忠报国的信念,无论前方有多坎坷,就算是万丈深渊,他们也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

佘太君知道儿子们的心思,她默默地为每一位儿子整理好盔甲,眼中含泪,却故作坚强:“记住你们父亲的话,还有鬼谷先生的提醒,在战场上一定要保持小心,娘希望你们全部都平平安安地回来!

杨继业握紧手中的金刀,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决绝:“孩儿们,我们出发吧!救驾勤王,刻不容缓!无论前路如何,我们都要为了大宋,为了百姓,奋战到底!

杨家八子齐声应和,声音震天动地,仿佛连北风都被他们的气势所震慑,暂时停歇了呼啸。他们跨上战马,手持长枪,如同八位战神,誓要冲破辽军的铜墙铁壁,救出被困的皇上。

随着杨继业一声令下,杨家将如离弦之箭,冲出了天波杨府,直奔幽州城而去,留下一串坚定的马蹄声,在天波杨府的上空久久回荡。此一去,是生是死,无人知晓,但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精忠报国,至死不渝!

七郎箭,让人惊为天人!



杨家父子出征,前往幽州救驾,最着急的莫过于杨七郎。

为什么呢?因为正是他之前在擂台上力劈潘国舅,才导致了杨家父子被贬,不能随驾亲征。此次,得知皇上被辽军困在幽州城内,杨七郎就想了:“皇上有危险,我得快马加鞭,前去解了幽州之困,好立功赎罪,让杨家将的名号再次响彻边疆!

一路上,杨七郎风驰电掣,慢慢就跑在了队伍的最前面。然而,他觉得还不够快,于是在没有及时补给的情况下,连夜奔袭,枪挑梁兴洲,马踏卢沟桥,第一个赶到了幽州城外。

杨七郎在幽州城外,连闯辽军十二座连营,除了他的丈八蛇矛厉害之外,他的箭术也让人惊为天人。

为什么呢?原来杨七郎本来就是京城禁军的弓箭教头,因此,他的箭术比他三嫂“神射董三娘”还要厉害许多,什么前后射击、连环射击和八面齐射,都一射一个准!除此之外,杨七郎还擅长避箭。因此,他在闯连营时,将这惊天的箭术施展开来之后,敌人对他的箭术无不闻风丧胆。

这不,辽军箭如雨下,却难以伤及杨七郎分毫。他身形矫健,如同鬼魅,在箭矢间穿梭自如。而他每一次张弓搭箭,每一箭射出,必有辽将落马,辽军士气怎不因此大挫?

最终杨七郎凭借一身过人武艺和超凡箭术,成功闯过辽军十二道连营,并在幽州城外力杀四门,一战扬名!可惜,箭术惊人,而且还擅长避箭的杨七郎,最终却被自己人陷害,死在了乱箭穿身之下,让人振腕!

八郎烟,隐恨仇,忍辱负重后再立奇功

再说杨家父子解了幽州之困后,辽军元帅韩昌和天庆梁王,不甘就此作罢,于是,在金沙滩设下“双龙会”,邀太宗皇上赴会议和。

八贤王赵德芳厉声反对:“辽人狼子野心,必是鸿门宴!

潘国师却阴笑道:“陛下,此乃彰显天威之机。不可不去。

皇上大意,以为辽人刚被杨家父子“痛揍”一顿,应该是诚心求和了,所以便听了潘国师的话,在邀请函上写了“同意”两个字。

杨继业文武双全,他知道这定是辽人假借献降书顺表,实则是要将宋皇和大宋文武百官一网打尽。但此时,皇上已经写了回函,不去则有损国体,怎么办呢?

杨继业心中焦急万分,却仍保持着冷静与沉稳。他深知,此时埋怨已经无用,必须另寻他法。于是,他私下召集了八位儿子,以及几位忠心的将领,共商对策。

此番辽人诡计多端,我杨家虽勇,但保护皇上全更为重要。”杨继业沉声道,“我意已决,由我率精兵暗中随行,保护皇上安全。

七子八虎闻言,皆面露忧色,大郎杨延平挺身而出:“父亲,我愿假扮圣驾,代主赴会!



杨继业闻言一愣,随即明白长子的心意。他心情沉重地看了一眼杨大郎,见大郎目光中满是坚毅,于是拍案而起:“好!我这就去禀明圣上,杨家父子同去,誓破辽贼诡计!

宋太宗听了杨继业的话,最终下定决心,命大郎易服,假扮皇帝,其余杨家儿郎随行护卫。一场生死大戏就此展开。

最终,“大郎替了宋皇死,二郎替了八贤王,三郎马踏入泥浆,四郎流落到番邦,五郎出家当和尚,七郎回来搬救兵,被自己人射死在高杆上”,只有杨六郎一个人活着回到了天波杨府。直到这时,佘太君才明白,原来所谓的“八子去,六子回”,并不是六个儿子回,而是只有六子杨六郎一个人回。

那么杨八郎呢?为何有“八郎烟”之说呢?话说八郎杨延顺在突围之时,眼看就要性命不保,突然一阵狼烟涌过,他便消失不见了。

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原来杨八郎在辽军之中左冲右突,从早杀到晚,早已累得不行。后来,他看敌军越来越多,于是,抱着必死之心,施展出了全身仅剩的力气,将手中的金枪舞得得密不透风,金光闪闪,犹如一条怒龙在空中翻腾。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阵突如其来的烟雾迅速弥漫开来,遮蔽了辽军的视线,为杨八郎争取到了一线生机。

这烟雾并非自然形成,而是辽军中的银镜公主耶律银娥被杨八郎的英勇俊俏吸引,目光一直停留在了杨八郎的身上,她见杨八郎起了必死之心,连忙暗中相助,以特制的火药制造混乱,希望杨八郎能借此逃脱。

杨八郎正准备与敌人杀个你死我活,突然见一团烟雾掩了过来,于是便借着烟雾的掩护,拼尽全力向右突围。他的身影在烟雾中时隐时现,如同鬼魅,最终成功杀出了重围,正准备打马往宋军的方向赶路,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娇喝:“宋将,休走!本公主来也!

杨八郎回头一看,却见一位辽国公主打扮的女子正策马而来,眉宇间英气勃勃,眼中却带着几分柔和与关切,正是萧太后的女儿银镜公主耶律银娥。

公主为何阻拦于我?”杨八郎心中虽有戒备,但见对方并无杀意,语气也缓和了几分。

银镜公主勒住马缰,笑道:“将军英勇无双,本公主钦佩不已。辽宋交战,苦的是百姓,本公主不愿见你白白送命,你还是自己下马投降吧。

杨八郎闻言,勃然大怒:“某乃宋将,岂有降辽之理!你这番贼,有本事就放马过来,费话少说。

银镜公主不怒反笑,语气却透着几分嘲讽:“南朝之人果然多忠烈!只可惜,你虽然长得俊俏,却太不聪明,如此这般,只有死路一条!

八郎闻言,怒目圆睁,抖动手中长枪,大声喝道:“大丈夫在世,生有何欢,死有何惧?看枪!”说完,一枪韩银镜公主刺去。

银镜公主见杨八郎怒刺而来,嘴角勾起一抹轻笑,身形轻盈一闪,竟轻巧地避开了这雷霆一击。她手中不知何时已多了一柄镶嵌宝石的长剑,剑光如水,映着她清冷的面容,更显超凡脱俗。

将军英勇,本公主自当全力以赴。”言罢,银镜公主剑尖轻点,剑影如织,瞬间化作一片银色的光幕,向杨八郎席卷而去。杨八郎金枪挥舞,金光与银光交织碰撞,发出清脆的金属交响,两人你来我往,斗得难解难分。

然而,经过一日的激战,杨八郎的体力已近枯竭,每一次挥枪都显得愈发沉重。反观银镜公主,似乎越战越勇,剑法愈发精妙,步步紧逼,让杨八郎渐渐落入下风。

在一次激烈的交锋后,杨八郎只觉眼前一黑,胸口如遭重锤,气血翻腾,手中的金枪险些脱手。他强忍不适,咬紧牙关,试图再次凝聚力量,但身体已不听使唤,膝盖一软,眼前一黑,整个人向前栽去,最终无力地倒在马下,晕了过去。

银镜公主见状,立刻收剑,轻巧跃下马背,几步来到杨八郎身旁。她望着这位英勇不屈的宋将,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钦佩也有怜惜。她亲自将杨八郎抱上她的战马,自己则拉着马的缰绳,将杨八郎带到了她的营帐中。最后,在她的多次劝说之下,想通了的杨八郎决定留着有用之身在辽国卧底,就这样,他当上了辽国的驸马,在辽国忍辱负重,在后来大宋破天门阵时,立下了奇功。

五郎率僧破阵眼

再说金沙滩一战,活着的除了杨六郎、杨四郎和杨八郎,还有杀出重围的杨五郎。当时,他以为兄弟都死在了辽军之手,一怒之下,便看破了红尘,到五台山出家去了。

杨五郎的本事在兄弟中,本来就仅次于杨七郎和杨六郎,出家之后,他一心精进武艺,很快本事就追上了杨六郎。等到他创立了“五郎八卦棍”,后,更是一跃成为了七子八虎中的武力第一人。

这不,挂帅出征的杨六郎多次在阵前遇到难缠的对手,都是叫孟良到五台山请杨五郎下山相助。每次杨五郎一出马,再难对付的敌人,也会被他打得毫无脾气。

最后,辽国请来了海外教主金璧风的高徒颜荣老道,布下了一座天门大阵。其中的罗汉阵非常难破,穆桂英让人请来了杨继康和长眉道长魏石天,也没能将其攻破。最后,杨五郎下山,带三百僧众冲入阵中,禅杖横扫,辽兵溃散。

韩昌惊呼:“哪来的和尚?!”

五郎怒喝:“五台山杨延德,今日特来超度尔等!”

最终,杨五郎打败数员辽将后,用降龙木作斧柄的大斧打坏了罗汉阵的阵眼,这才成功拿下罗汉阵……

千年以后,金沙滩风沙依旧。但在熟知这段故事的老人口中,却传唱着这样的一段“民谣”:七郎箭,惊天人;八郎烟,隐恨仇;五郎率僧破阵走,忠烈杨家魂不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