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诗词世界,共享诗意人生

公元960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在陈桥驿,北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喝醉了,部下将黄袍穿在他身上,然后山呼万岁。

赵匡胤“被迫”称帝。

与部下盟誓后,赵匡胤带兵回到了北周都城开封。

七岁的北周皇帝柴宗训,二十多岁的太后,看着强大的赵匡胤,孤儿寡母,如何抗衡?

在绝对实力面前,只能屈服。

柴宗训禅位于赵匡胤。

赵匡胤以宋为国号,依然定都开封,改元建隆。

这就是北宋。


1.

当上皇帝就安稳了吗?

恰恰相反。

彼时正是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两个时代之一。

俗话说: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

王朝不断更迭,有的人皇位还没坐稳,就被人踹了下去。

赵匡胤仗着手里有兵,夺了北周的皇位。

他开始害怕,晚上也睡不安稳:“周围都是别人的地盘,他们要是来抢我的皇位怎么办?”

大臣赵普给他出个了主意:“将诸大将手上的兵权夺过来吧!”

兵权只有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的放心。

赵匡胤深知这一点。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九,赵匡胤没有上朝,他在便殿设宴,召来了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人。

他们四人在拥戴赵匡胤称帝的陈桥兵变中,出力甚多,是开国功臣。

石守信和王审琦更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

赵匡胤当了皇帝,他们四人 都成了手握兵权的高级将领。

赵匡胤叫左右侍从都退了出去,开始诉苦:“没有你们的相助,我当不了皇帝。可我当了皇帝之后,比不得你们自在啊。一年多了,我都没睡好觉。”

石守信等人很疑惑。

赵匡胤说出了心中的担忧:“如果哪一天,你们的部下想富贵了,把黄袍穿在你们身上,你们就算不想当皇帝,也不得不当了。”

此话一出,石守信等人都要哭了,赶紧跪下说不敢。

这是从哪说起,听皇帝的意思,怀疑我们要造反吗?

在专制时代,这是最大的罪。

赵匡胤开始画饼:“人生短暂,图的就是个富贵。朕为你们想了下,不如去了兵权,守住封地,歌舞美女、金银财宝相随,子孙世世代代享福,岂不美哉。”

石守信等人终于明白过来了。

赵匡胤接着说:“咱们结个亲家,世世代代我们都亲如一家人,君臣相安,没有猜忌,这不是一条上策吗?”

如此一来,少了官场明争暗斗,还不用时刻担心皇帝猜疑自己。如果能永享富贵,长寿延年,又没有风险这确实是一条上上策。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石守信等人当即表示同意:“您为我们想得太周到了。”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就上表说生病了,请求交出兵权。

赵匡胤同意了,收回了他们的兵权。

当年执掌兵权的结义兄弟的禁军职务全部被解除,且从此不再授予他人。

石守信虽然保留着侍卫都指挥使的头衔,却没有任何实权。

赵匡胤的目的达成了。


那谁来领兵呢?

赵匡胤选了一些根基浅、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统领。

并且,赵匡胤将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皇权对军队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了。

赵匡胤也信守承诺,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把张令铎的女儿嫁给三弟赵廷美。

姻亲结成,关系更加牢靠,石守信等人也得了善终。

“杯酒释兵权”之后,赵匡胤终于睡个好觉了。

他放心了。

作为专制朝代的君主,防范人是应该的。

但赵匡胤万万没想到,他防范了部下、防范了大臣,却唯独没有防住自己的亲弟弟——赵光义。


2.

赵光义,原名赵匡义,是赵匡胤的亲弟弟,一母同胞。

一直以来,赵光义都是赵匡胤的好帮手。

在陈桥兵变中,正是在赵光义和大臣赵普的拥立下,赵匡胤成功“黄袍加身”,成为皇帝。

俗语说: 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在赵匡胤走向巅峰的过程里,赵光义一直追随左右。

宋朝初创时,天下还未完成统一。

赵匡胤带兵在外征战,赵匡义就留守开封。

趁着留守开封,赵匡义结交了不少人,培植自己的势力,得到了哥哥的信任,又有了一定的兵权。

他的政治资本在积累。

他在等一个机会。

终于,他等到了。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这一个雪夜。

赵匡胤突然召见赵光义,两人在房间谈了很久,突然房间里发生了争吵,烛影摇晃,依稀看到赵匡胤挥动斧头的身影。

然后,赵匡胤酒醉而眠,赵光义出门离开。

凌晨,赵匡胤就去世了。

这一年,赵匡胤才50岁。

皇帝去世太过突然,宋皇后却是个明白人,她叫来赵匡胤亲信宦官王继恩:“赶紧召赵德芳进宫。”

赵德芳是赵匡胤的二儿子。

宋皇后的想法很明显,召赵德芳进宫,主持赵匡胤的后事,继承皇位也顺理成章。

谁先来,优势就在谁手上。

可谁知王继恩早已投靠了赵光义。

他没有去找赵德芳,反而找到了赵光义,劝他进宫。

赵光义起初还很犹豫,王继恩一语道破天机:“你再拖延,就让他人抢了先了。”

赵光义连忙进宫。

宋皇后看到王继恩回来了,以为是赵德芳,一看赵光义,她心里知道一切都晚了。

赵光义已经抢占了先机。

宋皇后非常机敏,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她称呼赵光义为“官家”,就默认了赵匡义继位的事实。

赵光义也非常爽快:“不要担心,我们共保富贵。”

第二天,赵光义就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即宋太宗


3.

可惜赵匡胤千防万防,没有防住自己的亲弟弟。

其实,有史料记载,赵匡胤的母亲昭宪太后临死前曾叮嘱赵匡胤:“为保江山不被颠覆,你死之后,将帝位传给弟弟赵光义。”

赵匡胤慨然答应了。

可如果赵匡胤泉下有知的话,亲眼看到弟弟登上皇位,恐怕还是心中不甘吧。

论亲密关系,儿子比弟弟更亲,皇位理应传给儿子。

这是人性使然。

人性,永远是利己的,自古以来,儿子永远是政治利益的最大继承者。

很多人认为赵光义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

那你是低估了人性。

赵光义顺利继位后,对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加官晋爵,对赵匡胤的女儿,也视为皇女。

当了皇帝的赵光义,继续完成兄长未完成的统一大业。

979年,宋太宗灭掉北汉,统一中原。

赵光义认为自己帝位稳固,看两位侄子就有些不顺眼了。

在高梁河战役中, 赵光义中箭受伤,落荒而逃,下落不明。

一些将领想要立随行的赵德昭为帝,后来赵光义平安无事,此事不再提。

可赵光义心中却十分不爽,借机训斥了赵德昭一番。

赵德昭觉得大祸临头,自杀而死。

两年后,赵德芳也病死了,有人说,就是赵光义害死了侄子。

两个侄子都死了,赵光义也没放过自己的弟弟赵廷美,罗织罪名,害死了他。

现在再也没有人威胁赵光义的皇位了。

995年,赵光义立儿子赵恒为太子。

可历史的奇妙永远让人难以想象。

132年后,北宋灭亡,赵光义的子孙都被金人屠戮。

赵构建立南宋,却因为没有后代,找来赵匡胤的七世孙赵眘继承皇位

天下又回到了赵匡胤子孙的手中。

在政治中,人性让人不寒而栗。

看看政治中的兄弟反目,你死我活,想想当个平头老百姓,平平安安也不错。

感谢你看到最后!

点个在看+赞赞,鼓励一下诗词君吧!

常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诗词世界,作者:聂隐娘。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诗意文化出品图书《哈哈哈!如果大宋词人也有朋友圈》《特级教师的爆笑诗词课》全网热销中,欢迎购买。加入诗词世界粉丝群,可以添加诗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