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是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经典著作,本书探讨了自卑感的形成、影响以及如何超越自卑、人类行为的动机和个人成长的路径等话题。本书蕴藏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理,给人们带来诸多有价值的启示:
1、人生意义取决于环境,而非旧有经验
我们的意念是被经验赋予我们的“生活意义”所决定的:当我们将某一旧有经验作为将来生活的基础时,或许就已经走上了错误的道路。“生活意义”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则以个人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自己。
阿德勒这句话启示人们: “生活意义”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它是由人们所处的客观环境塑造的。而环境在不断变化,过去的经验或仅适合于特定时期的环境和条件。人们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根据当下的环境需要,调整自己的人生意义,重新决定自己的行为、选择和发展方向,不要被过去的经验所束缚。
2、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不完美
我们是永远无法达到生命的终极目标的。如果一个人或者整个人类的生活,已经达到完全没有任何困难的程度,那么,我们可以想象,生活在这样完美的环境中,一定是非常枯燥无味的。
阿德勒这句话启示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不存在终极的完美。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总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正如罗素所强调的,一切伟大的著作都有令人生厌的章节,一切伟人的生活都有无聊乏味的时候。
生活的真谛不在于追求完美,而是接纳不完美,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不完美。
人的进步和提升来自直面困难和挑战并勇于克服它们。不足和自卑是人们追求进步和成长的动力源泉,与自我超越是相互促进与转化的。
3、坚守本心,避免成为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受害者
一个人被无情地驱使着为成功而努力,任何挫折对他的自尊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结果就产生了孤立无援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如果市场的变迁决定人的价值,那么,人的尊严感、自豪感就被摧毁了。
阿德勒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个体独特性,打破社会价值观的束缚。如果人们将自己的价值、人生意义和追求完全依附于社会价值观,或将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尊严感的丧失。
当社会价值观发生大幅变化时,原本有价值的东西将会面临重估,将可能会出现大幅贬值,人的价值也会随之波动,原本的人生追求也或将失去意义、原本追求所得到尊严感、自豪感也或将被摧毁。
社会价值观往往有其时代背景,并非固定不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由自己所赋予,人们要忠于自己的内心,主动探索,通过行动和选择塑造自己生命的意义,摆脱社会价值观的束缚。
当个体自我被否定时,人与人的关系必然是表面的,因为他们自身并没有关系,有关系的只是可交换的商品,每个人都卷入在同样的竞争中。阿德勒强调,当个体自我被否定,人们都在追求同样的社会价值观时,人们将被卷入没有方向的同质性竞争当中。将会导致人际关系变得功利化、人际关系疏离和恶化。
4、树立利他和共赢的思维,避免孤立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的活动是建立在与他们联系的基础之上的,假如我们采取孤立的姿态来为人处世,必定会走向灭亡。
如果你不微笑,人们便会认为你没有“悦人的人格”——如果你想事业成功(无论你是侍应生,是推销员,还是医生)你必须具有“悦人的人格”。唯有那些位于社会阶层最底一层的人(靠苦力维生的人)和最高高在上的人,不需要有“悦人的人格”。
阿德勒以上两句话启示我们:人们需要树立利他和共赢的思维,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成就。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否具有“悦人的人格”,能否与他人和谐相处,是至关重要的。
人的潜力是需要在社会中进行发掘的。人的价值和意义,需要通过他人才能体现出来。在很多时候,人们的价值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共同创造出来。
人类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征服其它物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大批互不相识的人能够有效合作。
我们不要因为受到他人不公正、冷漠或粗暴对待而孤立自己,让自己变成自己曾讨厌的人,让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为自己复仇的最佳办法,就是不要变成像对你作恶的那个人一样。
5、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和指责
没有人喜欢被指责,但倘若一个人总是想着如何避免指责,那么,他的生活会受到影响。他会将这样的习惯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件事上,还会考虑:“我到底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呢?”他们会变得不懂友情,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以战胜别人为目的。
阿德勒这句话启示我们:过分在意避免他人的批评和指责不仅会阻碍个人的发展,还会影响与他人的关系。
如果人们过度在意避免指责,就会形成一种处处畏手畏脚、患得患失的心态。将会限制自我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成长和发展。同时,人们也会因此在人际关系中会表现出竞争而非合作的态度。
与此同时,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己,有不少时候,他人的批评和指责可以使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帮助自己成长。
此外,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由于每个人的认知、理解能力和立场不同,受到无端或者故意的针对或攻击也是在所难免的。
人们需要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和指责,虚心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屏蔽他人错误或无端的批评和指责。更加注重内在的成长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外界的看法或是与他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