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B站的何同学出圈了。何同学发文称:“以前打网约车,司机师傅跟我说打个好评,我都会说好好好,但是下车后也没想起来打。其实这样挺不好的。现在司机师傅跟我说打个好评,除非服务真的很好到我想打好评的程度,否则我就会直接说,抱歉我不想打,然后下车。作为一个有讨好倾向的人,这是我锻炼真诚和勇气的方式。”

很多人纳闷,你跟一个靠服务客户的司机师傅说NO,锻炼真诚和勇气,是锻炼铁石心肠的勇气吧!


和苹果公司老板库克一起吃饭,各种捧哏、当小丑、伺候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爷孙俩呢,结果轮到出租车司机的时候,就成了勇于拒绝的硬汉了。这有点前倨后恭,令人耻笑。

以前有一个很有名的对比图,是邯郸市某位赵姓领导的,倒有那么点意思:


虽然二者表现非常详尽,但本质上倒是和赵市长区别很大。因为赵市长的前倨后恭,表现不一致是结构性问题带来的。而小何同学本质上的问题,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下"网红人设"的必然异化。

当流量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尺度时,创作者必然陷入"既要标榜独立人格,又要谄媚资本集团"的自我矛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商品拜物教"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视频博主将自我异化为待价而沽的商品,其标榜的"真诚"不过是精巧设计的消费符号。

所谓"克服讨好型人格"的矫情表演,实则是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集中暴露。面对苹果公司这类垄断资本实体时的谄媚态度,与面对普通劳动者时的傲慢做派,恰如恩格斯批判的"在资产阶级面前摇尾乞怜,在无产阶级面前耀武扬威"的双重丑态。

历史对照更显今人退步。百年前的先进青年尚知"脱下长衫,到车间去"(李大钊语),1920年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明确规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而今某些"科技博主"却沉溺于"伪技术人设"的营造,其与手工耿这类真正扎根实践的劳动者差距,不啻为毛泽东批判的"言必称希腊"的教条主义者与"实事求是"的实践者的本质区别。

这种异化现象印证了马克思的深刻洞见:"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当创作者将"百万粉丝"视为凌驾群众的资本时,便彻底背弃了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苏联革命关于"作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论断,在此异化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形象工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