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中淬炼形成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良好作风、光荣传统等优秀品质,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情怀,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了传承好红色基因,我们有必要从学理上系统梳理,以便更深入地揭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奥秘。
红色基因概念的由来。“红色基因”由“基因”和“红色”两者构成,我们先来看何为“基因”?“基因”原是生物遗传学概念,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表达以及个体发育成长的物质基础。之后,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又将基因(gene)和记忆(memory)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新词meme,并把它解释为“文化信息传承的基本因子,决定文化的性状”。由此,“基因”被引申为影响各种事物属性和特质的决定性因素,被广泛应用到人类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诸多领域。
为什么是“红色”?这里的“红色”不单指颜色,而是政治文化中的特定概念。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有两大源头。一是传统文化中的红色源流。“中国红”是传统文化的图腾色和象征色。二是国际共运的红色源流。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红色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红色实现历史性汇流,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过程中,经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熔铸,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标志。
红色基因概念的使用。2007年8月4日《人民日报》发文《听党指挥 服务人民 英勇善战》使用了“红色基因”一词,之后被主流媒体频繁提及。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更是不断强调红色基因的重要性,例如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军区视察时指出:“西北地区红色资源丰富,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新疆视察再次提出:“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14年12月,视察原南京军区时,他又着重强调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6年2月,视察井冈山时,他再次强调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提出“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至此,红色基因上升到了治党、治军和治国理政的新高度。
生成机理。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生成过程,是由多种新型“因子”综合作用的组织再造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内核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根本体现,是红色基因生成的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在“两个结合”中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新飞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揭示和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因子”在红色基因生成中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力量源泉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之所以成为红色基因的硬核,是与工人阶级与生俱来的特点和优点息息相关的。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受压迫最深,因而革命性最强,同时又与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又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方式。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其发展,乃是由于中国本身有了觉悟的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和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领导先进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结成亲密联盟,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领导工人阶级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对伟大建党精神及其地位的科学概括和阐释。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党的旗帜,体现的是党的理论品格;“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党的根本,体现的是党的政治品格;“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党的力量,体现的是党的斗争品格;“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党的核心,体现的是党的党性品格。这四大品格是对红色基因中精神“因子”的最好总结和概括。
内在特质。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根本特质。马克思主义以探索人类解放、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民性为主要特征。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也体现了朴素的人民性立场。中国共产党将两者结合形成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更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可见,人民性是红色基因的底色,是红色基因的根本特质。
瞿秋白曾说:“赤色便是革命的意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展现了勇于革命、敢于革命的气概和勇于斗争、敢于牺牲的革命品格。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成就了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和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体现了破旧布新、不断变革的革命意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是以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推动了新时代新的革命性变革。
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创新性体现在始终立足国情、世情和党情,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实现改革发展的新突破。可以说,红色基因不是简单的复制遗传,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基因遗传过程。正是在红色基因创新特质的推动下,不断实现了革命新道路的开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
尽管红色基因在不同历史阶段会呈现不同的外在表现,但核心本质却始终如一,不会发生变化。红色基因的稳定性特质集中体现在,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本质特征的意识反映,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我党最鲜明最优秀的政党特质,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红色基因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人民至上的世界观等始终不变。
象征意义。红色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成为区别于其他政治力量的独特标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独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这种历史传承使得红色基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深远的政治象征意义,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身份和形象的核心标志。
同时,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激励中国共产党坚守革命精神,成为永葆青春的精神定力;红色基因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和革命热情,激励中国共产党不断保持革命力量、奋发向前,成为永葆青春的精神力量;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发和引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与社会变革相契合,成为永葆青春的精神活力。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本质和精髓,是红色文化存在的根据。也就是说,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够产生、发展就是来自红色基因的决定作用。作为特殊的文化现象,红色文化是红色基因在社会实践中的传承和表现。正是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播、教育和实践,作为精神内核的红色基因才得以传承和发展。因此,红色基因成为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党史承载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和价值观念,推动了广泛社会认同的形成。而中国共产党通过红色基因传承,引领着党员和广大社会群体形成共同的政治认同和政治信念。红色基因通过传承和共享,强化了群体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广大社会群体认同、赞同和追随的目标,是社会群体认同的“共识传承”。
红色基因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红色基因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红色基因包含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创新的坚持,为党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指引了方向,提供了方略。再次,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纯洁性,红色基因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最后,在凝聚社会共识、激发人们奋斗、促进社会稳定中,红色基因发挥重要的影响。
作者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罗浩
新媒体编辑: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