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及其前身,一共组建过12个主力纵队(军)。但纵队司令员(军长)可不止12个,东总调换了不少人。
有的纵队先后换了4次司令员,有的是画龙点睛,如李天佑到1纵担任司令员。有的却不尽如人意。
一、纵队司令员大盘点
我军挺进东北后,部队建制比较混乱,来自四面八方的啥建制都有,既有山东八路军的6个师、华中新四军3师这样相对健全的主力部队,也有来自华北、西北的旅级单位、转隶划拨的军区级单位,以及各种支队、独立旅、保安旅等。
建制混乱,就不好打胜仗,所以一开始国共两军对垒,除了局部小仗打胜过,总体上一直呈退却态势。
直到1946年5月,才开始陆续出现建制完整、兵力雄厚、达到后来标准野战军主力规模的纵队,1纵、2纵、3纵。
地方部队升级为主力纵队是一个陆续的、渐进的过程。
到1946年底,东北民主联军野战部队扩充为1、2、3、4、6纵。
1947年秋,再扩充7、8、9、10纵。
1948年3月,组建5、11、12纵。至此东野主力纵队完成组建。1949年初相继改编为38、39、40、41、42、43、44、45、46、47、48、49军。长春起义后,国军滇系部队60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
另有一些独立师、军区部队,就不再列举了。
各纵队司令员(军长)历任情况如下:
1纵,万毅(46年8月-1947年5月),李天佑任至49年。
2纵,刘震,46年8月起任,独此一任。
3纵,程世才(46年5月-10月),曾克林(46年11月-48年3月),韩先楚(48年3月至1949年)。
4纵,吴克华(46年1月-5月),胡奇才(46年5月-47年9月),吴克华(47年9月-49年)。
5纵,万毅,48年3月起任,独此一任。
6纵,陈光(46年10月-47年1月),洪学智(47年1月-48年3月),黄永胜(48年3月-11月),洪学智(48年11月至49年)
7纵,邓华,47年8月起任,独此一任。
8纵,黄永胜(47年8月-12月),段苏权(47年12月-48年11月),黄永胜(48年11月-49年)
9纵,詹才芳47年8月起任,独此一任。
10纵,梁兴初,47年9月起任,独此一任。
11纵,贺晋年,48年3月起任,独此一任。
12纵,钟伟,48年3月起任,独此一任。
各纵队军事主官的任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情况。
我们先看看几个独任到底的。
刘震任2纵司令员直到1950年9月升任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旋又改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一直执掌着2纵-39军。无他,2纵是黄克诚新四军3师的代表队,3师主力3个旅都在这个纵队,八路军和新四军双料红色血脉,黄克诚对这个纵队非常非常重视。刘震的作战指挥能力在12个步兵纵队中是稳稳超一流,和李天佑双雄并峙的存在。所以没有人能撼动他的位置。
7纵邓华靠一票地方军区部队起家,打造出一支攻守兼备的强悍之师,加之邓华是标准的双一血脉,跟林罗都不是外人。邓华既擅长综合领导工作,指挥打仗也不外行,7纵看起来也没有换人的必要。
9纵詹司令略有些特殊,作为红四方面军的军级指挥员(曾任红31军政委),后来陈锡联都要喊一声老首长、李先念喊他老班长的资历强咖,虽是政工转军事,詹司令在东北还吃过亏,不过后来强行逆天改命,9纵不仅翻了身,天津战役中竟然一马当先变助攻为主攻,和1、2纵抢功,詹司令着实有两把刷子。
11纵贺晋年也是一位资历狂人,陕北红军为数不多的高级指挥员,毛主席都厚爱三分,保留他的名位是情理之中,加之贺老也非常之人,在东北、江西剿匪手段高强,令人敬畏三分。贺老的经历告诉世人一个道理,靠山山崩,靠河河干,立身只能靠做事。
至于10纵、12纵这两个,属于后起之军,时间短,加之这两位都是林罗首长的爱将,就无甚讨论的必要了。
二、冷宫里的几位
有意思的是冷宫里的几位将军。
詹才芳、贺晋年二位资历狂人不温不火但一直保持在主官位置上,保留了基本的尊严,至少从能力上大家是认可的,55大授衔有些吃亏那是因为别的历史原因。
相比这二位,陈光、胡奇才、曾克林、程世才这几位要难受许多。
这老四位的难受程度,又是各自不同。
陈光军旅生涯之不顺非自东北始,在山东抗战时就与罗荣桓有一些不痛快。主要是作战理念上的不同,以及个人意气上的争执,受过从中央到115师的系统性批评。不过那时国步维艰,几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大家主要精力都放在苦熬苦战上,七大时批评完陈光,还不忘转手给一个政治上的肯定,陈光是个优秀的指挥员嘛。
到东北情况发生变化,虽说仍然以弱战强,仍然重用人才,仍然实干导向。但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和抗战时期,最大区别是,抗战时大家还处在磨合期,刚发现你性格中的缺陷,还有未来可以期待,改好了还是好同志、好战友、好搭档。
到东北已是八年之后,八年时间没怎么改,仍是烈马一匹,以林总的严谨和威严,若是当年山东主军的是他而非罗帅一人,恐怕早就拿下,根本等不到七大再作结论。
陈光的悲剧以个人原因居多,有过机会却没抓住。从结果看,以他的个性抓住了也坐不稳,机会越大对他的反噬越厉害,关于陈的事情就不多说了。
程世才与詹才芳一样都是红四方面军的军级干部,早年成就更在詹才芳之上,是徐向前亲自把过关能担大任的青年战将。
程世才在东北走下坡路,大半是命不好。
一是二战四平时,单对单遇上国军五大主力的新六军,而且是其巅峰状态、士气正盛,程世才3纵仓促没有防备地阻击,一个纵队没有挡住新六军一个团。这时节,东联各部队打的都不好,101自己在四平城内也急的七窍生烟,但为什么不对别人有意见,独独对程世才有意见?可能坏就坏在没打好还提建议,即使建议有一定合理性,比如在运动中寻机歼敌,但时机选的不对。
二是没有吴克华的好运气。沙岭子一战,吴克华原也受到一定质疑,从前线主力纵队司令调到军区任职。他的命好就好在,继任司令胡奇才身体不好,平空给了吴克华一个回4纵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偏生吴克华回去后,还有胡奇才这头猛虎在旁辅助,此后4纵一路开挂塔山一战名扬天下,吴克华的地位就没有人去嘀咕什么了。
三是……
三、左右横跳之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