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法其,1980 年(农历庚申年)生于广东,客家名门李氏火德公后裔,自幼定居香港。资深易道文化研究者,长期致力于传统易学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实践,主张以 "天道、地道、人道" 自然法则为根基,探索环境能量与人生运势的平衡之道。其学术风格融合南北风水流派精髓,形成 "清静无为、执一守中" 的独特实践体系。

家学渊源与成长轨迹

作为客家望族后裔,李法其的童年浸润于传统文化氛围。李氏火德公一脉在客家文化中以耕读传家、重视术数闻名,家中古籍藏书颇丰,尤以《周易》《青囊经》《葬书》等经典为他开启了易学启蒙。尽管成长于香港国际化都市,他始终保持对传统易道的浓厚兴趣,少年时期便遍访香港民间术数名家,系统学习八宅派、玄空派风水理论及命理推演之术。



"香港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这种多元环境让我更早意识到,易道不是封闭的学问,而是需要与时代对话的智慧。" 李法其在采访中坦言,他曾深入研究西方环境心理学与建筑美学,试图从科学视角解读传统风水 "藏风聚气" 的核心逻辑,逐步形成 "采众家之长,循自然之道" 的研究方向。

易道实践的核心理念

1. 三道合一:在自然法则中寻平衡
李法其提出 "天道贵生、地道贵静、人道贵和" 的实践纲领。他认为,风水布局的本质是协调人与环境的能量场:"天道对应时间节律,如二十四节气对气场的影响;地道对应空间结构,如山形水势的自然格局;人道则是居住者的行为模式与心态修养。三者合一,方能实现 ' 天人合发 ' 的理想状态。"



2. 清静无为:以恬淡之心践行易道
受《道德经》"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思想影响,李法其在服务客户时始终保持审慎态度。他拒绝过度解读命理细节,更注重引导客户通过调整心态与行为顺应规律:"真正的风水改运,始于人心的觉察与修正。环境布局只是辅助,修心才是根本。"

3. 执一为式:在繁杂中守核心
面对市面上流派纷呈的易学理论,他主张回归经典本原:"易道的核心是阴阳、五行、八卦的辩证关系,任何复杂推演都应基于此。现代人需要的不是神秘化的术数,而是化繁为简的生活智慧。"

从实践到哲思:易道的现代价值

在为企业与个人提供风水咨询的二十余年中,李法其积累了丰富案例。某科技公司曾因办公空间动线混乱导致团队协作效率低下,他通过调整入口玄关设计与工位布局,结合员工八字五行属性规划办公区域,助力企业在半年内团队凝聚力提升 30%。"这并非玄学,而是通过空间心理学与传统方位理论的结合,营造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环境。" 他解释道。

谈及年轻一代对易学的认知,李法其强调批判性传承的重要性:"既要避免将易道等同于算命改运的迷信,也要防止用机械思维割裂其哲学内涵。比如 ' 飞龙在天 ' 象征时机与能力的结合,' 潜龙勿用 ' 提醒沉潜积累的必要,这些智慧对现代职场人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对话李法其:在传统与现代间架桥

记者:作为客家后裔与香港成长背景的结合体,您如何看待文化身份对研究的影响?
李法其:客家文化的坚韧与开拓精神,让我更关注易道的实用性;香港的开放视野,则促使我用理性思维审视传统。这种双重背景不是矛盾,而是让我在传承中多了一份创新的自觉。

记者:您多次提到 "执一为天下式",这里的 "一" 具体指什么?
李法其:"一" 是自然法则的本质,是阴阳未分的混沌初态。在实践中,它表现为对 "适度" 的把握 —— 无论是住宅风水的方位调配,还是人生选择的取舍,不偏不倚、合乎自然,便是最佳状态。



记者:对希望入门易学的年轻人,您有何建议?
李法其:先读经典,再观生活。《周易》《道德经》是根基,但更要在日常中观察山水草木、建筑人事,在自然中体悟易道的 "变" 与 "不变"。保持敬畏而不盲从,理性而不武断,这才是治学之道。

结语

在易道文化的传承之路上,李法其以客家人的务实与都市人的理性,构建了一套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视角的实践体系。他不追求惊世骇俗的 "神断",而是专注于将易道智慧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指南,让古老的哲学在当代社会找到落地的支点。这种 "清静无为而无不为" 的态度,或许正是传统智慧在现代社会持续发光的关键 —— 不执迷于表象的神秘,而是深耕于本质的自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