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茶季,西湖龙井总能收割一大波流量。

它不是一夜爆火,而是已经红了千百年的顶流“茗星”!它的“粉丝团”几乎都是一线名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今唯二的“懂茶帝”——乾隆



作为龙井茶的重度粉丝,他六下江南,每次都必去杭州打卡,“深度游”龙井,烹茶品茶,观摩采茶制茶,并写下多首茶诗。而且,他为重华宫茶宴量身打造的“三清茶”,龙井茶就是灵魂配方。

乾隆爷简直就是一枚龙井茶的“迷弟”!



1751年的春天,41岁的乾隆微服逛到杭州天竺寺,本想偷得浮生半日闲,却被一缕若有若无的兰花香勾住了。

茶农递来的粗瓷茶盏里,嫩绿的茶芽如曼妙舞者,在水中沉浮,茶汤清冽得能照见人影,抿一口,先是西湖春水般的清甜在舌尖晕开,接着兰花香裹着回甘从喉头漫上来,惊得这位见惯了山珍海味的帝王当场化身 “人间加湿器”:“火前嫩,火后老,唯有骑火品最好。”



从此,乾隆打开了“茶控”开关。

第一次南巡在天竺围观茶农采茶炒茶,御创《观采茶作歌》,描写炒茶过程相当滴专业;第二次到云栖,再次观摩采茶,不由地心疼茶农劳作之艰辛,妥妥的“贴心boy”。


炒制龙井茶(图源:西湖文旅发布)




别人游山玩水,乾隆南巡茶山“深度游”。后四次下江南,他把龙井当成了御用打卡地,上演了一场跨越30年的“追茶记”。

1762年,乾隆第三次南巡,却是首次游龙井。真龙游龙井,天经地义。一嗨森,他就写了洋洋洒洒的《龙井八咏》


清·乾隆御制龙井八咏诗卷(局部,首都博物馆藏)

在龙井寺,他喝到用龙井泉水烹的新茶,当场诗兴大发:“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喝嗨了,他还去原产地——胡公庙王氏茶园探访。看到庙前十八棵茶树,他大手一挥:“这几棵,朕全包了!”这些茶树出息了,秒变“御茶”。年产量不过几斤,却给整个龙井村带来泼天富贵,直到今天。


胡公庙前的十八棵“御茶”

第四次南巡,跟前次一样,三度游龙井,风雨无阻。“清跸重听龙井泉”“汲水烹茶正雨前”,听泉、赏雨、烹茶,沉浸式体验;第五次,不仅在沿途的金山烹龙井,来杭后又作了新版《龙井八咏》诗+墨宝,像极了资深旅游博主。

最后一次南巡,乾隆已是太上皇,仍坚持到龙井打卡。“八咏逮兹四度酬,翠峰廿载阅春秋。吟成去弗复回顾,结习由来不欲留。”依依不舍样子,像极了追完星不愿离场的粉丝。


龙井村茶园(图源:中国茶叶博物馆)

六次南巡,四次为龙井“爆肝打卡”,四题《龙井八咏》,封他为龙井“终身荣誉村民”,不过分吧?



如果乾隆开号带货卖龙井,肯定会卖爆。

以下这些营销套路,至今无人能敌!

写诗刷屏。他一生写了数十首诗,为龙井茶打call。“寸芽生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科普龙井采制技艺;“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直接拉踩宋代贡茶,喊话“龙井才是 yyds”;“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变身超有爱暖男……这些诗还刻上石碑、写上茶器,各种刷屏。


清·佚名弘历观月图轴(故宫博物院 藏)

皇家KPI。龙井是清宫贡茶。每年明前,漕运总督、浙江巡抚轮流进贡新茶,不折不扣的宫廷茶“春日限定”。想念新茶了,他还会念叨:“记得西湖龙井谷,筠筐老幼采忙时。”


清代宫廷贡茶·明前龙井(故宫博物院 藏)

“高端局”高定。他在重华宫搞茶宴,首创“三清茶”:龙井茶为君,松子、梅花、佛手为臣,并用高定《三清茶诗》茶杯来喝。臣子们边喝边写诗,一顿海吹,比现在茶圈雅集还卷。


清·乾隆御制三清茶诗矾红彩盖碗(故宫博物院 藏)


重华宫内景,乾隆曾在这里举办过多次茶宴

也正因乾隆疯狂迷恋龙井,金庸在《书剑恩仇录》里专为他设计了一个桥段:乾隆被红花会囚禁在六和塔顶时,不给饭吃,而是请他喝龙井。空腹喝茶,饿到怀疑人生。

“君不可一日无茶。”

茶在乾隆这枚天字一号茶人心中,恐怕就是龙井茶吧。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茶道CN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