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投身创新创业。他们或在凌晨调试咖啡机,或专注攻克技术难题,或用新视角激活传统文化。这些传统产业的破局者、未来赛道的开拓者,以青春热忱为四川内江经济发展注入无限可能。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养生茶饮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同比增长了40%。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全国现制养生茶饮门店数超过了6000家,比2023年底翻了一倍。值得一提的是,茶饮成功突破城市发展的固有局限,在大城市与小城市展现出平分秋色的市场规模,且小城市新茶饮经济的增速正持续上扬,茶文化被加速解构。
在内江开茶室的康琴也意识到,茶饮不仅仅是简单的饮品,亟待向更深层次进阶发展。
茶室“康康的茶”。袁亮摄
一盏茶 一份专业执着
连续数日,内江阳光甚好,位于市中区六段锦街区的茶室“康康的茶”成了人们沐浴阳光的热门地。
循着悠悠茶香步入茶室,店主康琴正在演示茶的冲泡流程。温杯、投茶、注水、冲泡……片片茶叶于青瓷盖碗中徐徐舒展,茶香裹挟着氤氲水雾弥漫开来。而后,康琴为客人一一奉上香茗,并将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娓娓道来。
“90后”的康琴,是国家高级茶艺师,从入行到创业,她的经历恰似当代社会解构茶文化的一部前奏曲。
2010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康琴翻阅厚厚的报考指南,一眼相中“茶学”专业,并进入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求学,还考取了国家一级评茶技师证、国家高级茶艺师证。
“纸上得来终觉浅,对茶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亲手制茶才是学习重点和难点。”康琴说,在正式制茶前,她就主动去为研究生师兄师姐们做帮手。
康琴现场制作茶饮。袁亮摄
制茶需要克服的第一道难关是把手伸向温度高达280℃以上的铁锅中。康琴介绍,鲜叶在杀青、揉捻后会急速缩水,戴了手套,水气进入手套里“捂着烫”,不戴手套又“贴皮烫”,她记不清被烫伤了多少次,只记得手掌一贴到铁锅,巨大的水泡就会立刻冒出。
鲜叶有限,康琴经常到学校的茶园采摘,弓腰低头,一采便是五六个小时,从不言弃。康琴表示,很庆幸有制茶的那段经历,让她体会到每一叶茶的来之不易。这让她对茶多了一份敬畏,对制茶也多了一份审慎。
笃定创业 回家乡传播茶道
毕业后,康琴经历了几份工作,但创业开茶室一直是她的目标,这份决心在进入大学时便已笃定。
2016年底,康琴回到家乡内江开了第一家小店,店铺小到只放得下一张茶台和几个货架,但康琴却高兴得不得了,干劲十足。“这是梦想启程的地方,也是我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开端。”康琴说道。
但与此同时,一系列现实难题接踵而至: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怎样开拓全新消费群体?又该如何精准把握消费者喜好?康琴深入分析后决定,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泡茶、卖茶模式,要将茶文化与茶知识深度融入经营之中。
康琴正在洗茶。袁亮摄
“当时内江的茶室还多是棋牌室的附属品,我们率先引入‘茶+艺术展览’模式。”康琴介绍,在她的茶室里,在墙面悬挂水墨作品,茶席搭配当代陶艺器皿,吸引大批年轻人打卡。之后,她又将饮茶作为一种生活哲学来解构,在内江推广茶文化。
康琴对茶的热爱和执着,感染到了客人。她对茶叶的品质要求很严格,为此时常跑到原产地寻茶,让不少人为之钦佩。
“那是一次艰难的旅程。”康琴回忆道,2018年4月,她开启了寻茶之旅,足迹涉及云南昆明、景洪、勐腊各大茶山和茶厂,还去了著名普洱茶产区老班章村。老班章村偏远,从景洪市开车前去需半天车程,一路都是盘山公路,一侧是山壁,一侧是悬崖,道路狭窄泥泞。当时,康琴怀里还抱着6个月大的孩子,全程紧张腿抖,所幸,她在当地人带领下有惊无险地到了目的地,参观了茶园后,也对茶的认识更加具体化,还找到了可靠的原料供应商,不虚此行。
后来,康琴又凭借专业知识,在内江积极传播茶文化。她在茶室开展公益茶文化及茶知识培训,并走进当地高校授课。如今,她的学员队伍超过了百人,其中既有中老年人,也有青少年。
凭借着专业和热爱,康琴的茶室也从最初的狭小店铺,逐步发展成为如今装修精致、面积宽敞的“康康的茶”。
茶文化的时代镜像:新时代快与慢的辩证
午后,“康康的茶”常出现一幅图景: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分坐于茶室内外,各自捧着不同茶盏品味不同茶香。他们彼此间交谈不多,却共享着某种默契的宁静,这种“共饮”场景,成为了当代社会独特的情感连接方式。
康琴的客户群中,年轻消费者占比越来越高。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新一代消费者对茶文化的认知迭代。茶道所代表的“有温度的慢”成为年轻人与生活达成和解的一种方式,因此,这代人能喝着啤酒吃烧烤,也能静下心泡一壶茶。
“但年轻一代要的不是博物馆式的复刻,而是能与当代生活共鸣的文化符号。”基于此认知,同为年轻人的康琴积极创新变革:在茶室空间设计上,将工业风吊灯吧台与明代风格桌椅巧妙混搭,营造出独特的现代与传统交融氛围;茶品目录中,既有承载岁月韵味的传统清茶,也有贴合年轻人口味的现制奶茶、果茶;在饮茶形式方面,从传统的古朴茶桌,到当下流行的围炉煮茶,客人可根据自身喜好自由选择……这些变化正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语境下的生动转译。
茶饮产品。袁亮摄
谈及传承与未来时,康琴表示,茶艺师在传承和推广茶文化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现在消费者对茶品质和茶艺体验要求提高,使得茶艺师的职业标准更加严格。与此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茶艺师提供了新的平台,例如可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互联网,传播茶文化和为远程客户提供沉浸式的茶艺体验;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助力茶文化推广。
茶文化里“拿起”与“放下”的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茶之所以能延续千年,是因其所蕴含的生活哲学跨越时空界限,滋养着各时代人们的心灵。
当“围炉煮茶”成为小红书年度生活方式,当各类茶饮成为Z世代(常指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的一代人,因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也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等)的办公桌标配,康琴有一种预感,她手中这杯茶,恰似这个时代传统与创新交融的具象化表达,而她正站在茶文化复兴的潮头。(彭茜、袁亮、谢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