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调味品市场在近几年逐渐发展了起来,同时也涌现了出了不少瞄准儿童群体的调味品品类,相对来说为品牌提供了较大的可进入空间。只是目前发展还比较初期,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品牌需要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当然在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时,从行业的角度来说,儿童调味品概念的统一、标准的制定可能也能够带来一些帮助,推动品牌之间的竞争走向规范和健康,儿童调味品市场也能够迎来进一步发展。



儿童调味品市场存在可进入空间

近几年,伴随着儿童经济的不断崛起,以儿童群体为目标的产品变得愈发多元,其中饮食作为日常花费较高的一个部分,自然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不仅是儿童零食、儿童饮料在不断增加,儿童调味品也开始更多地出现在了市场中,并且吸引了不少品牌的进入,儿童调味品较为丰富的产品品类也为品牌提供了进入机会。

就拿日常比较常见的调味品来说,酱油、味精、肉松等都已经出现了儿童“专属”,围绕不同的调味品品类展开竞争可能成为了品牌探索儿童调味品市场机遇的一种方式。有数据显示,在2016-2019年间,儿童调味品消费金额在儿童食品中的占比从0.2%迅速攀升至3.8%,直观地反映出了儿童调味品市场需求正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至于细分品类中,儿童酱油、儿童食用油等都表现出了较快的增长,比如全球儿童酱油在2023年的市场规模约为8490万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3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0%。而且儿童酱油也是颇受品牌关注的一个品类,涌现了不少的品牌如松鲜鲜、厨邦、宝宝馋了、秋田满满、爷爷的农场、碧欧奇等。

可以说,品牌通过布局不同的儿童调味品细分品类,都顺利地进入了儿童调味品市场并占据一席之地,品牌的增加也为儿童调味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助力。相对来说,在进入儿童调味品市场时,由于可选择的品类较多,对于品牌来说可能也更加方便,可以跳出优势品牌的包围选择一个较为容易赛道。

目前来看,儿童调味品市场虽然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对于身处其中的品牌来说依旧需要直面并解决这些问题。换句话说,儿童调味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品牌的角度来说,只有市场进一步规范才能够实现更长久的发展和突破。

国内外品牌正在展开同台竞技

儿童调味品并不是一个发展时间很长的市场,不过进入这一市场的品牌数量却比较可观,除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进入之外,可能儿童调味品市场的发展潜力也是吸引他们进入的一个原因。而且在儿童调味品市场中,不止能够看到国产品牌的身影,还有很多进口品牌也有着较大的竞争优势。

部分进口品牌甚至因为布局较早,在儿童调味品的某一个品类中占据着较大的影响力,因为较高的知名度也更容易吸引消费目光。比如在儿童食用油中,又进一步细分为了核桃油、紫苏油、牛油果油等品类,其中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包括碧欧奇、罗朗德等,对儿童调味品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当然国产品牌在面对儿童调味品市场时也同样充满兴趣,一些较早布局了辅食市场的辅食品牌已经将业务拓展至了调味品领域,还有一些专注于调味品市场的品牌也针对儿童调味品市场推出了一些定位儿童的产品,总的来说在面对不断发展的儿童调味品市场时,国内外品牌都在持续挖掘市场潜力。

虽然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在市场份额上国产儿童调味品占比近 70%,但不少进口品牌凭借品牌影响力、产品差异化等优势,在儿童调味品市场表现强劲。从主流电商平台中儿童调味品的销售情况来看,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在销售额上也不相上下,相对来说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

现阶段儿童调味品市场尚未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这与细分品类众多有一定关系,同时也说明儿童调味品市场尚且存在更进一步的机会,未来能够更好地把握消费需求、占据市场潮流以及符合品类要求的品牌,可能在竞争中会更占据优势,当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市场的不断完善以推动品牌实现更规范的发展。



减钠标签常见但存在一些质疑

儿童调味品之所以瞄准儿童群体,为了契合他们的需求,“减钠”“低钠”等标签相对来说比较常见,这也是品牌比较常用的一个产品卖点。主要是儿童的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长期高钠饮食还可能导致儿童出现更多健康隐患以及增加疾病风险。有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高钠饮食习惯可能延续至成年,从而对一生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其实不仅是儿童群体,“减钠”已经逐渐成为了一股风潮,只是对于家长们来说,为孩子选择钠含量相对更低的产品,这方面的需求可能会更加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品牌对“减钠”需求的关注,从而推出了更多的“减钠”产品,儿童调味品顺应这一潮流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不少儿童调味品在“减钠”上都有一定的可操作空间,像儿童酱油、儿童肉松、儿童拌饭料等,都可以将“减钠”作为一个创新方向,确实在目前的儿童酱油等产品中,也能够看到这一卖点。比如松鲜鲜有机松茸酿造酱油宣称减钠54%、秋田满满有机酱油宣称特别减钠43%、宝宝馋了有机松茸酱油宣称特别减钠54%等。

尽管儿童调味品减钠宣传比较常见,但在关于减钠产品的认知上仍然存在一定质疑,主要是部分宣传“减钠”的儿童调味品与实际钠含量不符。有相关检测机构对市面上多种儿童调味品进行抽检时发现,不少标注减钠的产品,钠含量依旧比较高,甚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儿童每日钠摄入量。

这种情况不仅扰乱了“减钠”儿童调味品的正常发展,也会对消费群体产生误导。另外儿童调味品在进行减盐时,也并未明确说明减少了多少盐分、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减盐等,仍然没有传递出比较明确的认知。从这方面来看,品牌在关注“减钠”问题时,还需要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消费需求进行设计,推出真正符合要求的“减钠”产品。

尚未拥有统一的概念和定义

虽然儿童调味品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逐渐涌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概念未统一就是一个关键。在此情况之下,尽管不少调味品贴都上了“儿童”标签,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儿童调味品、哪些品类能够归入其中,提起来仍然未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也容易造成市场混乱以及认知不足等。

比如在儿童调味品品类上,现阶段很多儿童调味品都是延续普通调味品而来,在普通调味品上进行人群细分,从而探索出儿童调味品的开发方向。但是对于儿童群体来说,本身在调味品的使用上就不需要那么多,很多打着儿童调味品旗号的产品是否有其必须存在的意义,这就需要统一对儿童调味品做出规定,以更好地规范品类的发展。

从品牌的角度来说,通过制定统一的儿童调味概念,可以引导品牌进行合理地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乱用“儿童”标签的情况,同时也进一步优化儿童调味品的品类。另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概念不统一也会让人困惑不已,面对琳琅满目的儿童调味品难以依据清晰的标准来判断产品的优劣。

比如在选择儿童食用油时,市场上有核桃油、亚麻籽油等多种宣称适合儿童的产品,但由于缺乏统一概念界定,无法明确不同品类对儿童生长发育会带来哪些区别,以及是否需要为儿童适当补充这类产品。大多只能凭借品牌宣传或他人推荐来盲目选择,容易增加购买不适合产品的风险。

整体来看,儿童调味品概念模糊还容易催生不正当竞争行为,一些品牌可能会对产品进行夸大宣传,不仅影响消费者的判断也影响品牌之间的有序竞争。对于这一问题,还需要行业出手制定统一的儿童调味品概念,在减少监管部分的监管难度时,也能够更好地规范市场健康发展。未来随着儿童调味品市场的发展,可能会逐渐迎来新的改变。



生产标准缺失问题较为明显

除了儿童调味品概念问题之外,儿童调味品生产标准缺失也是另一个比较明显的现实问题,这与儿童调味品未形成统一概念也有很大关系,在制定标准时也难以形成体系,从而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而且现阶段儿童调味品品类众多,要针对这些不同的品类制定相应的标准可能也存在不少难点。

目前很多儿童调味品在生产过程中执行的仍是普通调味品标准,或者是企业标准,从标准上来看也很难对儿童调味品进行明确划分,以及判断儿童调味品与普通调味品之间的区别。至于企业标准,虽然不少企业标准都宣称大于行业标准,但是却也容易出现品质参差不齐的情况。

目前,许多儿童调味品在生产过程中执行的仍是普通类调味品的标准,以儿童肉松为例,查看市场上的儿童肉松产品时可以看到,舌彩猪肉儿童营养海苔肉松执行标准为《肉松质量通则》(GB/T 23968)、贝因美菁爱原味猪肉酥产品标准号为Q/HBS 1001S、英氏亿小口儿童猪肉松芝麻海苔产品标准代号为Q/HGJ 0007S、光合星球婴幼儿菠菜牛肉松产品标准代号为Q/HGJ 0005S、秋田满满高钙芝麻海苔营养猪肉松产品标准代号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熟肉制品》(GB 2726)等。

另外像儿童酱油、儿童食用油等产品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作为瞄准儿童群体的产品,在执行标准上也应该更多地考虑儿童群体特点进行制定,普通产品的执行标准可能在部分要求上还存在可提升空间。这就要求儿童调味品逐渐制定相应的生产标准,从而为品牌提供生产依据和准则。

只有在产品概念和生产标准都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儿童调味品市场才能够更好地向规范化、健康化方向发展,这也是对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现阶段进入儿童调味品市场的品牌数量已有不少,通过提升准入门槛应该能够淘汰一部分实力不足的品牌,留下真正要在儿童调味品市场大展身手的品牌。

宣传与产品本身契合度有待提升

之前也提到,部分儿童调味品在宣传“减钠”时,产品本身的钠含量可能并未达到“低钠”或“减钠”的要求,这也暴露出了儿童调味品在宣传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宣传大于实质的情况依旧存在,部分品牌可能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获得更高利润,借助宣传进行了产品营销,进一步抬升了产品价格。

这一点从儿童调味品的价格上就有所体现,大部分打出“儿童”标签的调味品,都要比普通调味品的价格更高一些。比如厨邦旗下的普通零添加纯酿酱油钠含量为980mg/15ml、两瓶净含量350ml售价22.9元、平均每100ml售价大约3.27元,而小童牌纯酿特级生抽钠含量为960mg/15ml、两瓶净含量150ml售价24.8元、平均每100ml售价大约8.27元。古龙食品的快乐小酱儿童酱油钠含量为10120mg/100ml、一瓶净含量165ml售价15.9元,古早酱油钠含量1518mg/15ml相当于10120mg/100ml、一瓶净含量165ml售价14.9元。

“儿童”专用标签的加持之下,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卖点,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品牌选择相应的产品,但是也无形中提升了产品的价格。由于现阶段儿童调味品尚未具备统一的概念和生产标准,这可能会导致部分儿童调味品与普通调味品在实质上并无太大的区别,即使是部分产品钠含量较低、打出了无添加等标签,但是在普通调味品中依旧能够找到类似的产品。

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在于营养宣称上,部分儿童调味品可能针对营养成分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是所添加的营养成分含量也比较微小,可能还达不到品牌所宣称的效果。这种宣传大于实质的现象,对消费者和市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换句话说关于儿童调味品的宣传问题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

这就需要品牌自身保持较高的要求,严格按照产品本身制定宣传策略和卖点打造,尽量规避模糊宣称以减少可能会带来的误导问题。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力度,严格审查产品宣传内容、打击虚假宣传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及为目标人群提供优质切实的产品。



经营儿童调味品依旧存在难点

儿童调味品市场看似前景广阔,实则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难题,之前提到的统一概念、统一标准、营销宣传等都是现实问题,除此之外儿童调味品在经营上也存在着问题。这一点其实从大多数儿童调味品都布局线上也有体现,而在线下渠道中可能并不容易找到明显的位置。

与普通调味品不同,儿童调味品的目标受众更为精准且特殊,主要面向有孩子的家庭,在线下销售场景更要准确触达这类人群。然而大多数线下渠道,在商品陈列布局上往往将儿童调味品与普通调味品混杂放置难以突出其特殊性,甚至儿童调味品只在其中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占比。

但是儿童调味品要想进入更多的线下渠道比如母婴店、早教中心等,还需要应对复杂的合作流程与高昂的进场费用,这对于很多品牌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另外在儿童调味品认知方面,虽然已经有不少家长会特地为儿童选择相应的产品,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儿童调味品缺乏了解。

再加上儿童调味品目前存在诸多“不统一”的问题,仅从宣传上强调“儿童专属”显然并不是那么容易被人买单,尤其是部分产品本质上与普通调味品区别不大,也很难在目标人群中建立起独特的影响。而且不同品牌之间的产品容易出现同质化问题,让本就忠诚度不高的产品陷入价格战之中,影响品牌的健康竞争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尽管儿童调味品因定位特殊,相对来说毛利较高,但这并不能掩盖长期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当然儿童调味品品牌也不能仅仅依赖高毛利来维持短期利润,忽视产品品质提升、研发创新以及渠道深耕。随着儿童调味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消费认知也会逐渐趋于理性,对产品的要求也会更高。此时要想在儿童调味品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品牌就得围绕产品持续深入,真正打造出产品竞争力和优势。

行业思考:儿童调味品逐渐成为了备受关注的一个赛道,也吸引了国内外品牌的布局,不过目前国内儿童调味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从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来看依旧亟待解决。而儿童调味品标准、概念的统一,可能会为品牌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引导品牌之间的竞争走向规范化,市场才能够健康前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