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黎平肇兴侗寨寨门前唱起侗族大歌。 澎湃新闻视频记者 陈鑫露 孙骏(00:36)
“我们当地流传着一句话——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从小在肇兴侗寨悠扬歌声中长大的杨正莲说,她和乡亲们一样,记忆中从刚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大人们唱歌,“唱得标不标准并不重要,喜欢才会跟着模仿,唱得越多就唱得越好。”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大山深处,被誉为“疲惫心灵的家园”,山川秀美,民风淳朴。据《肇兴体验》书中介绍,侗族是世界上最喜欢唱歌的民族之一,有着"饭养身,歌养心”的传统说法。音乐是他们精神的寄托,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他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唱歌,谈情说爱要唱歌,迎来送往要唱歌祭祀时要唱歌,劳动时要唱歌,休息时也要唱歌,侗乡被誉为“歌的海洋”。
4月9日,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人杨正莲(右)在肇兴侗寨一座鼓楼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在这样的环境中,年幼的杨正莲在不知不觉中,就参加了不少民俗活动。不过,那个时候在她眼里,即便是站在舞台上也并不觉得是在表演,而是一种习惯。长大后,杨正莲渐渐地崭露头角,如今已经是侗族大歌的非遗传承人。
《肇兴体验》中介绍,侗族大歌综合了潺潺流水和山涧鸟鸣,是世界上最和谐的音符之一。1986年,中国9位侗族姑娘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表演侗族大歌,轰动欧洲音乐界,一举否决了“中国没有复调和声”的定论。
2009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大歌歌词内容通常是歌颂自然、劳作、爱情、友谊等,侗族大歌融入了侗族人的日常生活,比如说劳作时歌唱劳作歌,做客、婚嫁的时候都有相应的歌曲。2018年,央视春晚黔东南分会场在黎平肇兴侗寨举办,让世界认识了肇兴侗寨,也进一步记住了侗族大歌。
“在侗寨,年长的教歌,年轻的唱歌,年幼的学歌。代代相传。当老一辈把歌曲传给我们,我们再尽自己所能传给下一辈。”4月9日,杨正莲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
4月9日,一群侗寨村民围坐在鼓楼里,有的做针线活,有的弹起琴,歌声就如流水般唱起。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侗族大歌是“一人领,众人合”,没有指挥,没有伴奏,自然和声是其最大的特色。这种多声部无伴奏的自然曲调不仅保留了原生态,多声部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既有低声部的浑厚,又有高声部的灵动,这样的和声非常美妙。侗族大歌被西方音乐界评价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对杨正莲来说,侗族大歌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我们快乐的时候,通过歌声来表达,伤心的时刻,也是通过歌声来表达。”她解释道,侗族人普遍很腼腆,喜欢一个人,不会直接说“我喜欢你”,而是用歌声来表达爱慕之情。因此,在杨正莲眼里,侗族大歌是他们“爱情的桥梁”。
侗族大歌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自然。比如,蝉之歌是模仿山中的蝉鸣的声音,此外,还有模拟山间流水的声音,这也源自于侗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把情感与悲喜都藏进了歌里。侗族大歌与鼓楼、风雨桥并称为“侗族三大宝”。
今年,在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侗族大歌为“宝莲盛开”等戏份配乐,侗族大歌的搜索量随之暴涨,也掀起了网络上对贵州民族文化的关注热潮。
杨正莲告诉记者,为了传承和保护好文化遗产,肇兴侗寨每年都会举行各种歌唱活动,还会组织民族文化走进校园,让越来越多的人从小接触侗族大歌以及民族文化。每年暑假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研学团队会走进肇兴侗寨,在这里体验婉转千年的侗族大歌。
肇兴侗寨每天都有侗族大歌表演。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随着侗族大歌的走红,肇兴侗寨也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杨正莲说,侗族大歌原生态的歌曲令国外友人动容,称赞这是他们心中的“天籁之音”。
如今,杨正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年轻人唱歌以及编排节目上。在肇兴侗寨,平时从早到晚都有表演,白天有好几场小型表演,晚上还有一场篝火晚会,更隆重一些。一到旅游旺季,光是晚间的篝火表演就有两三场,“还是挺辛苦的,但值得”。
表演的时候,侗族村民都会盛装出席。杨正莲回忆起小的时候,都是妈妈或者奶奶帮她打扮,化妆、盘发、穿戴衣饰,每次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够完成。几十年来的表演,让她对于妆造熟练了很多,不过儿时的记忆却时常让她觉得美好。
杨正莲说,不管过了多少年,当唱响侗族大歌的时候,她的内心依旧非常激动,纵情欢歌的时刻就是在传递她对家乡的热烈情感。
遇到重大节日或活动,侗寨里会举行盛大的侗族大歌表演,将歌声一代代传下去。 石南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