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市场价值较高,但种植较有技术难度。
清明节前,平阴县孝直镇泊头村大棚里的羊肚菌采收完毕。4月8日,村党支部书记尹承君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准备种植网纹瓜,10天后就栽苗。“第一年种植羊肚菌,平均亩产约1000斤。”尹承君表示,他们规模化种植羊肚菌获得成功,实现了村庄产业多元化发展,也填补了平阴县食用菌产业的一项空白。
高玉刚与尹承君(左)在大棚里交流工作。
自济南城乡水务局派驻的“第一书记”高玉刚到来后,泊头村变化很大。高玉刚与尹承君都是闲不住的人,搭档在一起相得益彰。他们都说,泊头能把产业升级的文章做起来,离不开镇上的关心和支持。“咱们张强镇长专门到棚里来调研指导,苏东润书记更是一再鼓励我们大胆往前闯、不能因为怕失败就不干事。”尹承君说。
巧了,尹承君就是个想干事的村支书。借助“第一书记”高玉刚的产业项目衔接,他下决心要把发展食用菌项目这一步迈出去,让泊头村的村级产业走出20年基本不变的状态。
孝直镇是平阴县农业大镇,更是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粮食生产一直是常抓不懈的强项。在设施农业方面,大棚蔬菜亦闻名遐迩。泊头村位于孝直镇中北部、105国道沿线。这处富水宝地,过去同样有着种植蔬菜的传统,尹承君自己就是个种菜能手。不过,规模化发展食用菌种植在当地尚属“冷门”。
高玉刚(左)与尹承君在河道治理现场。
2023年6月到任后,高玉刚就积极协调资金做深做透河道整治的“水文章”。2024年,他与尹承君等人反复沟通、多次外出考察,最终决定以党建引领发展食用菌项目,破局村庄产业升级。
种哪种蘑菇呢?他们选中的是羊肚菌。众所周知,羊肚菌是一种高端食药兼用菌,价格高、市场需求量大,但种植技术要求高、风险大。“要干咱就得干成,要先考察、先学习,打有准备的仗。”尹承君是个技术派农民,他专门报名参加了珍稀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培训。这种真抓实干、信心十足的劲头,令高玉刚跑项目资金时底气十足。
2024年11月,4座崭新的高标准冬暖式大棚在泊头村落成。当月底,羊肚菌就被种进了大棚里;一周之内,营养包也放置到位。“咱们北方地区在大棚里种羊肚菌是冬种春收,生长周期为三到四个月。”高玉刚说,“尹书记当时就算过账,如果我们第一年种羊肚菌获得成功,至少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
冬天里的等待,时间总嫌太慢。2025年春节过了,元宵节也过了,羊肚菌大棚里竟然还没有动静。尹承君轻掩上棚门,回忆着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流通、土壤酸碱度等日常把控的每一个细节,觉得没有问题。
“别着急,再等等。”他在心中暗自提醒自己。一位种羊肚菌的“土专家”也提醒他,没有必要天天往棚里跑。3月17日,高玉刚、尹承君等人再次走进大棚的时候,惊喜地发现面前的土地里开满了深棕色的小伞——成了!
“这一季的羊肚菌,我们总共采摘了5次。”高玉刚介绍,“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上,平均亩产量约有1000斤。”收获下来的羊肚菌以35元/斤的价格卖出,尹承君兑现了他之前的“增收诺言”。
按照原来商定的计划,收完羊肚菌接着种西瓜。如今根据新的考察结果,高玉刚和尹承君决定将种植品种从西瓜改为网纹瓜;具体栽苗的时间也定了——4月20日。“收了网纹瓜,我们还可以再种西红柿。”尹承君笑着说,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菌瓜菜”轮作,肯定能将种大棚的效益发挥得更好。
不仅如此,高玉刚还准备再帮泊头村新建几个大棚,扩大“菌瓜菜”轮作面积。聊到这事儿,尹承君开心地笑了,“今年村集体收入要突破30万元,明年有信心站上50万元大关。”他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边良 通讯员 孙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