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0年,邓华上将接受组织调令,赶赴四川上任副省长一职。即使离开部队,开始地方建设工作,邓华将军一样备受信任,并在当地做出重要贡献。
邓华在军队工作半生,一时之间要离开难免会不舍,不过想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也便欣然赴任。
离开军区部队时,按照组织要求,邓华接受最后一次例行检查,不曾想邓华的两样东西,让相关领导人员犯了难。最后事情交给邓华的老战友赖传珠将军,也说:“有些难办啊。”
如此,邓华带了什么?竟这样难办?
邓华和赖传珠
邓华将军生于1910年,是湖南人。家中是书香世家,父亲还饱读诗书,这样一来,邓华的教育不会差,不仅在本村读了私塾,还进入高小学习。
只是邓华从小爱玩,为此没少受到学校的责罚,后来没有继续学习,反而对习武颇有兴趣。
但习武的多是大人,他想要有个机会,只能说很难,但他和一群小伙伴们结伴偷学,倒也学了不少。
邓华虽然如此,但也没有放弃继续读书,他后来去到县城的学校就读,甚至考入南华政法学校,几年的学习生涯,聪明伶俐的邓华,不仅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在思想发展上,他亦跟随革命的脚步走。
1927年,他加入我党,为我党革命事业贡献。然而革命形势紧张,国民党的威胁无处不在,那么邓华自然也身处危险之中,但这没有将其击退,反而坚定了他革命的脚步。
找到革命队伍后,邓华背井离乡,展开红军部队战后宣传等重要行动,因为是文化人,自然也是我军十分重视的人才。
而后在反“围剿”、抗日等战争中,邓华将军名气大震,为我党革命工作做出巨大贡献。
对于邓华,我们其实并不陌生,直到抗美援朝战争,他都是志愿军不可或缺的一员,在他的协助下,彭老总指挥工作顺利,更为最后的胜利发挥巨大作用。
赖传珠将军也生于1910年,而他同样也是我国上将。
不同邓华的出身,他只是江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但在学习上,赖传珠也十分突出,后来以优异的成绩,他终是考入赣南中学。
他的年龄不断增长,对于现实问题也将考虑的更全面,而后他与一众有志青年,开始了一段热血沸腾的革命活动。
赖传珠等人积极扩大革命宣传,只为越来越多的农民行动起来,从而保卫自己,并为国家贡献力量,简单来说,他想要的是救国救民。
在他的积极筹备下,当地民众被他秘密动员起来,甚至还组建起了农民赤卫队。要知道当时革命形势艰难,一支上千人的队伍屈指可数,而赖传珠所率领的农民赤卫军便达到了近千人。
参与革命战斗后,他们做出重要贡献,当然也立下赫赫战功。
至于赖传珠和邓华的联系,还要说到解放战争时,虽然他们都是老红军这战士,但直到四野组建的时候,邓华将军担任15兵团司令员,而赖传珠则是政委。
司令员和政委搭档配合作战,在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他们更形成极大的默契,当然对彼此的了解也将更进了一步。
新中国成立,我党解放工作尚在继续,其中海南岛是一大难题,十五兵团更在赖传珠和邓华将军的带领下,斗志满满的参与到了这场斗争中。
他们分为数批展开横渡,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完成横渡。当然战斗展开,还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他们终是歼敌数万人,立下较好战果。
后来还有解放万山群岛等战斗,无论邓华将军,还是赖传珠将军,他们都是我党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
提出一请求
进入和平时期,我党将领开始国家建设工作,赖传珠和邓华也不例外。
只是经历种种,1960年,邓华将军被重新安排了工作。组织上根据他的处境,决定将其调任到四川展开建设工作,还是主要分管农机工作。
其实与之前情况相比,邓华也算是有事可做了。只不过他要展开地方工作,免不了的要离开部队。
风风雨雨几十年,这时邓华要离开部队,免不了不舍。但要知道四川是一产粮大省,那么农业工作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
这来之不易的工作,邓华将军自然十分珍惜,并且此事安排给他,也足以表明上级对他的信任,那么邓华自然不会辜负期望。
当准备好一切,便欣然赴任。
要知道邓华将军时常随身携带着两支枪,因为此次工作原因,他便将其取了下来,并放进了行李中。
只是他既然要离开军区,势必要接受检查,这时在这两支枪上,就出了问题。
首先按照部队规定,他显然是要离开部队任职,这样没了军职,枪是不能够携带的。如此在例行检查中,邓华便被一名小战士拦住了。
小战士也是公事公办,而后既然小战士也拿不定主意,他只能是将邓华的物品列了一个单子,随后交予上级审核。
作为我国开国上将,邓华的情况确实让人很难办,这不陈锡联将军拿到手,就苦恼得不行。而且刚到军区上任司令员的他,此事确实不好说。
最后没办法,他只能将事情交给政委赖传珠决断,并做出最后决定。
赖传珠十分了解邓华,而且这两支枪可意义非凡。一个是他去苏联参观时,苏联国防部赠与的,而且枪上还有他的名字。
而另一个也是在邓华参加外事活动中,他人赠与的,总之这两支枪都十分的珍贵,对于邓华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而且这么看来,这两支枪应该都是邓华自己的。还有他虽然不在军队任职,但还是我国上将,以后复出也不是没有可能。
最后赖传珠和陈锡联协商后,还是同意了邓华将其带走了。
做出重大贡献
邓华将军无论在军队任职,还是在地方建设工作,他都将兢兢业业,实事求是。
在四川五年多的时间里,邓华深入群众,将百姓生活情况了解后,还会对地方农业工作等进行调研,甚至是指导工作。
最初虽然邓华的经验不是很多,但随着时间拉长,邓华将军也在学习和实践中进行总结,然后提出重要建议,并作出重要指导。
这不1960年,邓华就在相关领导干部的陪同下,前往农机厂视察,也便是为尽快将当地工作情况了然于心,随后着重开始接下来的建设工作。
邓华将军毕竟曾是我军鼎鼎大名的志愿军司令员,他名声在外,更是许多人尊敬的对象。但邓华来不及多寒暄,只为尽快开始视察。
而后他进入车间,仔细听着汇报,并专注的观察车间情况,可以说视察活动下来,邓华将军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着四川普通使用水牯牛耕作,邓华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无疑是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
随后在邓华的重视下,还有在当地民众的努力下,邓华终是不负众望,为当地百姓做出重大贡献。
结语
邓华将军是革命的一生,革命时期他立下赫赫战功,建国后,依旧冲锋在前,为新中国发展、建设贡献,那么他也将得到众人的尊重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