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11月底的一天早上,毛主席的机要秘书突然拿着一封电报,神色慌张地来到了周总理的办公室。
看到他时,周总理有些愕然,因为按照流程,叶子龙查收的电报,是要直接交给毛主席的,拿到自己这里是为了什么呢?于是他问了一句:
“子龙,有什么事吗?”
叶子龙神色有些慌张,说道:
“总理,这里有一封给主席的电报,但……”
叶子龙
周总理问道:
“给主席的电报,你直接送过去就行啊,为什么送到我这里?”
叶子龙更加慌张,拿着电报,不知所措地说道:“总理,这封电报……”说着,他有些着急了,甚至眼中隐隐闪动着泪花。
周总理已经察觉到,是出了什么大事,赶紧走过去,把电报拿了过来。仅仅匆匆一眼,周总理便如遭电击,颓然地坐到了椅子上。半晌他才说:“得通知少奇同志和朱老总,赶紧商量一下这件事怎么办。”说着,他就拿起了桌上的电话,开始拨动拨号盘。
周恩来
周总理亲历了中国革命所有的过程,几乎从来没有惊慌失措的时候。但是今天,他很罕见地失态了,因为那封电报,是从朝鲜战场发过来的,上面透露了一个惊天的消息: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不久前牺牲在了敌人的轰炸中。
- 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人
毛岸英是毛主席的长子,1922年出生。他的童年,是在忧患中度过的。在5岁时,父亲就不得不为了革命而离开他;8岁时,他和母亲杨开慧一起被军阀逮捕,亲眼见证了妈妈的去世,最后在亲戚的保释下才活了下来。
杨开慧母子
不久之后,毛岸英被叔叔毛泽民送到上海,依靠党组织的帮助生活。但为了减轻抚养他的董健吾、黄慧光的家庭负担,他曾经带着弟弟毛岸青一起流落街头,靠当小工、送报纸艰苦度日。
不过后来,党组织找到了他们,并且通过张学良的关系,将兄弟二人送去了苏联。在异国他乡,毛岸英兄弟总算是过了几年安稳的生活。苏联卫国战争时,毛岸英毅然参军,成了一名装甲兵指挥员。
1946年,毛岸英回到了毛主席身边,但是随即就被父亲安排去上了“劳动大学”。
他跟随劳模学过农业,搞过土地改革,干过文秘,又做过宣传专员。除了没有上过战场之外,他几乎将后方的所有基层工作干了一个遍。1949年,新中国建立,毛岸英又进入北京机械总厂,当起了支部副书记。
毛岸英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毛岸英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半刘思齐。刘思齐是烈士刘谦初的女儿,革命热情很高。毛主席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特意送了一件大衣给他们做礼物。
然而到了1950年,朝鲜半岛上的战火愈演愈烈,眼看就要烧到鸭绿江边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入朝作战。
此时,新婚不久的毛岸英坐不住了,他向毛主席提出,自己想要去朝鲜参战。
毛主席并未正面回答,但是志愿军的司令员彭德怀元帅,却是死活都不同意。彭老总明白,志愿军和美军在武器装备上差距太大,这场战争一定是非常艰苦和凶险的。他不想毛岸英出任何意外,更不希望毛主席经历老来丧子之痛。
彭德怀
但是,毛岸英却是铁了心要去。在彭老总临出发前的践行宴上,他旧事重提,而且还摆了各种理由,以说明自己去朝鲜参战的必要性。毛主席也在一旁,帮着儿子说话。最后,彭老总总算是同意了。但同时,彭老总也提醒毛岸英:去朝鲜参战的事,不能瞒着刘思齐。
事实上,毛岸英确实和刘思齐说过,但是并没有说明白。当时的刘思齐还在病中,毛岸英不忍心告诉她实情,只是说自己要去很远的地方出差,很可能很长时间回不来,而且还无法写信,希望刘思齐理解。两人离别之时,毛岸英情绪激动,向着妻子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毛岸英夫妇
接着,毛岸英又来找自己的岳母张文秋辞行。张文秋是经验丰富的老革命,她从毛岸英的话里,听出了女婿的忧虑,感觉他此行绝不简单。于是,她送了毛岸英一支钢笔和一块手表当做纪念。
毛岸英所谓的辞行,就这样潦草地完成了,好像说了又好像没说。但是,他却和彭德怀说,自己已经和家里人都商量完了,她们都同意。就这样,彭德怀十分担心地带着毛岸英来到了朝鲜,并且将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工作。
无奈地牺牲
入朝后,毛岸英的公开身份,是“刘秘书”,主要担任翻译工作。但是,又不仅限于翻译,偶尔在大家讨论战略战术的时候,他也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于地图的管理,他更是十分上心。在志愿军中,地图不富余,尤其是大比例尺的地图,满打满算也没有几张。毛岸英把这些地图全部编了号,做了索引,要用的时候随用随拿,清清楚楚。彭德怀对他赞不绝口,没事儿就和他聊天,传授一些战场上的经验。
工作之余,毛岸英也和周围的同志关系不错,尤其是一个叫高瑞欣的参谋。高瑞欣和毛岸英一样,都是与妻子结婚时间不长。所不同的,是高瑞欣出征时,妻子已经怀孕。类似的家庭关系,让两个年轻人很聊得来,慢慢地成了莫逆之交。
毛岸英
志愿军的初战,可以说非常成功。由于美军和南朝鲜军根本不相信中国会出兵,因此进军动作非常激进,结果在黄草岭、云山等地遭到了志愿军的迎头痛击。等他们退回临津江以南之后,才开始真正审视原先的情报。
美军的侦察能力确实很强,通过对电波的探测,他们发现在平安北道的东昌郡山区中,电波的密度非常密集。于是,他们派出了大量的飞机,对这一地区进行了高密度的侦察。对于这种新情况,司令部的其他人员都非常担心,甚至远在北京的毛主席,也多次提醒志愿军,一定要加强防空。但是,彭德怀司令员却并不以为然。可能是他认为作为一个司令员,他不应该被任何危险吓倒。
彭德怀
时间很快来到了11月24日下午,当时的天空有些阴沉,云层中传来了飞机的引擎声,有好几架美军飞机,突然出现在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的上空。他们来来回回盘旋了将近一个小时,然后才返身离去。
其实这段时间以来,大家对美军的侦察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参谋长解方却感觉出了异样。往常敌机的侦察只是进行20分钟,但这次的时间却着实有些长。这难道是敌机发现了什么吗?他的心里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一般的情况下,如果美军飞机来侦察了,那么在第二天早上就会进行轰炸。于是在1950年11月25日早上,解方下了命令:所有人员在夜间4点开始吃早饭,早上5点全部进入防空洞。
解方
大榆洞虽然是志愿军的司令部,但是其实非常简陋,日常的生活起居和会议,都是在几个简易的木板棚子里。所谓的防空设施,就是两个废弃的矿洞,其中一个小的,仅能容纳5个人,是彭德怀和几位副司令的专用防空洞;另外一个大的,由参谋部和政治部的人员使用。
但是,真到了预定的撤退时间,彭德怀却又开始磨蹭起来,说什么都不肯走。时间拖了将近一个小时,敌机仍然没有来,这一下,更多的人放松了警惕,有的人甚至走出了防空洞。当天是星期天,所以有人开玩笑地说:“敌机今天是不是休假了?”
然而到了早上7点钟,一阵防空警报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大家本已经放松的神经再次紧绷了起来,警卫员大声喊道:“彭总,快进防空洞!”然后生拉硬拽地,将还在倔强的彭德怀拉进了防空洞,其他人也跟着都进去了,全都做好了隐蔽。
朝鲜战场上的美军轰炸机
但是,这一波飞机,居然又是来侦查的,不一会便飞走了。所有人的神经,又都放松了起来。接连两天都在侦察,这种情况以前没有发生过,有些反常。但是,当时司令部的人却一致认为,空袭的危险已经过去了,可以继续工作了。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11月25日早上的侦察,是敌人一次确定目标的行动。大榆洞的几间简易木板房,确实太过简陋,敌人并没有认为这是志愿军的司令部,而仅仅觉得这只是一个补给中转站。也幸亏是这样,敌人才没有在之后进行重兵空袭。否则,志愿军的损失将会更大。
中午11时,由波兰裔飞行员利帕夫斯基率领的3架F-51D和一架A-26战斗轰炸机,再次飞临大榆洞上空。防空警报再次响起,大家赶紧再次向防空洞冲去。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随手拉了一下毛岸英,带着他一起撤了出来。然而仅仅是一转眼的工夫,毛岸英、高瑞欣两人,便又冲回了木板搭建的作战室。
A-26战斗轰炸机
然而就在这时,那敌机扔下了上百枚M-47凝固汽油弹。其中的两枚,正好击中了作战室。瞬间,轻薄的简易木板房猛烈地燃起了大火,作战室外面的参谋人员徐亩元,被爆炸产生的气浪掀了一个大跟头。而毛岸英和高瑞欣两个人,则是全部都葬身火海。
至于毛岸英为何会回到作战室,现在已经很难再推断具体原因了。电影《长津湖》中,给出了一个答案,说是毛岸英冲回去,是为了抢救一张大比例尺的地图,这种解释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
《长津湖》剧照
很快,敌机飞走了,防空警报解除,彭老总从防空洞里出来,让人赶紧统计伤亡情况。参谋人员杨凤安走过来报告:“刘秘书(毛岸英)和高参谋牺牲了。”说着,他就递上了一块手表,也就是那块毛岸英岳母的手表。彭老总听说后悲痛万分,险些站立不稳。他站在那里半天,才喃喃地说道:“岸英牺牲了,我怎么向主席交代啊。”说着,他走到了两具烧焦的尸体前面,痛哭失声。
这天中午,彭老总心情沉重,没有吃饭。到了下午,他表示,要亲自写电文,上报中央军委。这篇电文,彭老总迟迟难以落笔,有时候落了笔,又赶紧涂改。足足一个半小时之后,他才写完了一篇篇幅仅仅有114个字的电文。
彭德怀
电报全文为:
军委并高(岗)、贺(晋年):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两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时跑出被烧死。其它无损失。
志司11月25日16时
短短的一封电文,两次提到毛岸英,由此可以感觉到彭总在起草电文时的自责和无奈。当天晚上,电报便发回了北京,第二天一早便被叶子龙查收。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让周总理颓然而坐,并且赶紧找朱老总和刘少奇商量的那封电报。
周恩来
丧子之痛
两位首长来了以后,大家坐在那里,看着电报,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在两天前,毛主席因为劳累得了重感冒,此时正在休息。如果此时告诉他,毛岸英已经牺牲了,这个已经年近花甲的老人如何受得了?最终大家商量决定,暂时先不告诉毛主席,等他的身体好一些再说。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志愿军在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险些灭掉了美国的王牌部队陆战一师。主席的身体也有了好转,心情也好了。周总理觉得,现在是机会,便写了一封信,说明了收到电报但没有及时上报的原因,同时附上了那封彭老总的电报。这两个信封,本来周总理是交给叶子龙的,但叶子龙不忍心开口,便让李银桥代为转交。
李银桥
当毛主席拿起那封电报的时候,本来洋溢着阳光的脸,瞬间灰暗了下来。他将双目紧紧闭上之后又睁开,然后头突然垂了下去,而且越垂越低,甚至于沾到了膝盖上。过了半天,他才抬起头来,茫然地拿起烟,但是立刻又扔在了桌上。
他看了一下四周,然后又拿起烟,取出一支想要点上,但是又在浑身摸索,想要找火柴。而此时,火柴明明就放在主席面前的桌子上。
整个过程中,毛主席的脸上没有泪水,但是眼泪一直在他的眼中打转。毛主席的脸色已经有些发青,十分难看,但是却没有一点点表情。
其实,谁都知道,他在强忍着自己的悲痛,主席心里的眼泪,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多。自己的儿子打小坎坷,刚过了几年踏实一些的日子,却又牺牲在了朝鲜战场,这让主席如何能不伤心!
毛主席
沉默半天之后,毛主席才稍稍平复了心情,就又开始工作了起来。后来,他对别人说:“牺牲的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不派自己的儿子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要派谁的儿子去呢?
时间来到12月25日,此时第二次战役已经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赖传珠给彭德怀发去电报,表示希望将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北京。
而彭老总的意思,则是将毛岸英埋在朝鲜,并且写明其牺牲经过,让人们知道,毛主席的儿子为了中朝两国的人民都做了什么。
当时的大部分中央领导,认为还是将毛岸英接回来安葬的好。但是,毛主席却表示支持彭老总的意见,并且还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毛主席
就这样,毛岸英长眠在了位于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中。不久之后,当彭德怀司令员回国述职之时,曾经特意向毛主席道歉,表示都是自己没有重视防空,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而毛主席却说:“这不能怪你,岸英和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是一样的,他的牺牲是光荣的。你不要因为他是我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前线还有更多战士需要你,你不要因为这件事而分心。”
1958年,周总理与陈毅元帅、粟裕将军一起,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来到朝鲜,为长眠在这里的志愿军烈士献上了花圈。
他们在毛岸英的墓碑前久久矗立,为这位人民的儿子献上哀思。而在2020年的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英雄儿女》中,人们第一次在影像中看到了毛岸英。那儒雅的谈吐和娴熟的翻译技巧,以及像极了毛主席的外貌,都让人不禁感动落泪。
图 | 毛主席和毛岸英
抗美援朝战争进行了将近三年,共有197653名优秀的中华儿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毛岸英既是他们之中普通的一个,也是最不普通的一个。
他的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革命者特有的坚韧、博爱与责任。他们守护了后世七十余年的太平,我们作为后辈,应该怎样继承他们的遗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