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28日夜,徐向前指挥向守志所在的红9军与红30军、红31军主力,兵分三路,强渡嘉陵江天险,继续向西挺进。

拉开了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序幕。为了早日与中央红军会合,几乎是天天在行军,天天在打仗。



长时间的行军打仗,指战员们的脚都磨烂了,无论谁脱下草鞋,撂出的都是一双血迹斑斑、溃烂流脓的脚。

向守志的双脚也不例外,一路走来,肿痛难忍。最后只能把双脚用一层层布或稻草包裹着,没有多久,那裹脚布或稻草上就渗出了斑斑血迹。

可他的负荷还要比别人重,因为肩上扛了一挺重机枪。有一次,队列中的一个战士摔倒在向守志前面,枪托碰了他的脚,使得他也跌了一跤。但他赶紧站起来,扶起那个战友。

向守志

等他走了,向守志再起步时,才发现刚才那个战士的枪托把他的脚背砸得鲜血淋淋,每走一步如万箭钻心般的疼痛。但他咬着牙,坚持跟上了队伍。

1935年6月18日,红四方面军部队终于迎来了历尽艰辛的中央红军。小金川岸边,红9军全体官兵穿戴整齐,参加阅兵式一样站在道路两边。

当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带中央机关人员出现时,他们一边喊口号:“欢迎中央红军老大哥!”

“庆祝两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一边鼓掌高唱着“万岁!万岁!我们来会合!……”的欢庆会师歌曲。

过去,他们在基层部队,虽然知道中央红军和朱(德)、毛(泽东)的美名,但从没有亲眼见过他们。

这是向守志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他穿着灰色棉大衣,身材高大,满头黑发被微风吹动,面带着微笑不停地向我们挥手致意,给向守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中央红军的队伍走近了,他们却惊奇地发现中央红军队伍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威风凛凛,兵强马壮。

他们由于长途跋涉和艰苦转战,衣衫破旧,服式不一,不少人穿的还是缴获国民党军的灰军装,只是帽子上没有青天白日徽,许多人还拄着树枝当拐杖。

队伍里有几顶红军的八角帽,比四方面军的军帽要小一些。武器装备与四方面军也相差悬殊。

回到宿营地,他们知道其他部队所迎接到的中央红军部队也和他们所见到的情况相似。

原来,中央红军在没有后勤保障的艰难的长征中,历经漫漫征途上的一场场血战,战斗伤亡很多,有的指战员尽管衣衫破烂,但依然充满战斗激情。

两军会师是一件大喜事。那一段时间,基层官兵都沉浸在会师的喜悦中。

在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确定中国革命的战略方针时,张国焘与党中央严重的分歧出现了……

为了顾全大局,中共中央7月21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接着,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部队混合编组,分成左右两路军,准备路上北上的征程。

当右路军以无比坚韧的毅力穿越松潘大草地时,张国焘带领的左路军却忽生变故,西进阿坝后,迟迟不肯北上。

此时,张国焘的个人野心已经极度膨胀,公然拒绝执行中央的北上战略,率部南下,并命令右路军立即南下向左路军靠拢。

在此危急关头,毛主席和党中央毅然率中央红军第一军团、第三军团北上。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掉头南下,再次踏入荒无人烟的大草地。

正如党中央所指出的那样,“南下是绝路”。在后来的百丈一战中,红军伤亡近万人,却没有能够打开南下的通路。

敌军大兵压境,再加上漫天大雪,像一个磨盘重重地压在红军将士的心头。此时,红四方面军不少人已意识到南下的错误,

大家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朱德总司令、刘伯承、徐向前的领导下,再次踏上北上的征程。

1936年6月,他们第三次过夹金山。过了夹金山,前面又有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党岭山,这里的风暴比夹金山更猛烈,不少战友被卷进了万丈深渊;

行军路上,那一个个绵延不断隆起的“雪堆”就是一个个倒下的红军战士。过了雪山后,向守志的嗓子完全哑了,身体冻僵了。

一次, 向守志刚坐下来就失去了知觉,是战友们点起火慢慢地把他烤醒过来的。过了雪山是草地。

“红一方面军过草地走的是‘一’字路,红四方面军走的是‘之’字路,多走了两次冤枉路。”

在第三次过草地时,红四方面军吸取了教训,每个官兵都携带一根长长的棍子,向守志选的是一根长竹棍。

行军时,人拄着棍子,相当于多了一条腿,既可以探路,测出沼泽的深浅,又可以在战友们陷入泥潭时,伸出棍子相救。

草地救人,要用巧力,千万不能用蛮力,既要把战友从泥沼中拽上来,又要保证自己不会陷下去。

否则不但救不了战友,还很有可能把自己也给拉下去。向守志用手中的竹棍,救了十几位陷入泥潭的战友。

但就在那片大草地上,一群年轻的生命,有的是年仅十几岁的红小鬼,却永远倒在了那里。几天后的一个早晨,他们终于走出了草地。

这一天,向守志记得最痛快的一顿饭是“锅盔”,这是当地的一种面饼,烙得特别大,赛过锅盖,足有四五斤重。

管理员用大洋向当地老百姓购买后,炊事员再把大饼切开,每人一块。大家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向守志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吃得最香的一顿饭。

为了打开西北革命斗争新局面,红军刚刚走出草地便拉开了争夺甘南诸城的战幕。围攻州城的是红5军、30军和9军。

当时向守志所在的27师也参加了战斗。他们连队负责攻打城东南关。守城的鲁大昌部队每人手中有两件武器:一支快枪和一把大刀。

战斗的第一天,一股敌人手拿大刀突然从城内杀出来偷袭红军,人数很多,个个手举大刀,来势凶猛……

向守志当时任副排长,发现这一敌情后,他一面大声呼喊:“敌人来了!”一面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同敌人拼杀,连续刺死了几个敌人,

后面的战友闻声而来,终于将敌人打退。因为及时发现敌情,他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1936年I0月9日和10月22日,经过千辛万苦,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分别在会宁、将台堡胜利会师。

朱总司令等总部首长带领部队城时,这个小小的县城沸腾了。他们个个热泪盈眶,向欢腾的人群挥手致意,

用呜咽的声音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胜利会师万岁!周恩来副主席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专程到会宁参加胜利会师大会。

在欢迎大会上,周副主席首先欢迎红四、二方面军北上,祝贺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并作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向守志和战友们听了,很受教育和鼓舞。

看过这热闹非凡的会师场面,回想起长征的日日夜夜,向守志真正懂得了什么叫长征,什么叫革命军人,什么叫革命英雄主义。

望着红军战友们喜庆胜利的一张张神采飞扬的笑脸,向守志的心情无比激动。真可谓三军会师喜空前,山山水水尽开颜。

至此,长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向守志被团队选送进红军大学庆阳步兵学校学习,开始了全新的学习和战斗生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