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二十五军在行军的过程中,突然遭到了马家军疯狂进攻。这支一向百战百胜的部队不免遭受了重创,就连猛将韩先楚都差点被敌人抓到。
后来,部队在经过一番调查后才发现,原来这次战斗本可以避免,但因为参谋长的一番“啰嗦”才让我军陷入了险境。
得知此事后,一向不拘小节的军长徐海东当即发了好大一通火。
那么这名参谋长究竟做了什么呢?
长征路上所向披靡
1932年,在经历了敌人的四次大规模围攻后,红四方面军逐渐疲累。为了休养生息,徐向前总指挥决定率领主力向川陕转移。
而徐海东、吴焕先等人则率领25、27师以及各独立团留守苏区,掩护主力突围。
后来主力部队撤出根据地后,这些留守部队开始在各地转战,与敌人进行艰苦的游击战斗。
直到1943年,各部队才在河南商城县豹子岩会合,并重新整编为红25军,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
然而,苦苦鏖战了几年的红25军已经疲惫不堪,再也没有精力面对重新围上来的敌军。
在这种情况下,徐海东向中央传递消息,请求派一位得力的干部过来进行指导。周总理得知后当即派了经验丰富的程子华过去。
而程将军到了部队后也带来了中央的下一步指示:建议红25军撤离鄂苏皖,立即进行战略转移。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发之前,徐海东将军出于对中央的尊敬,将自己军长的位置让给了程子华,而他则担任副军长。
在形势如此艰险的情况下,徐海东还能做到为大局让步,不贪图权力,可见他的高风亮节。
而程子华将军也深受感动。在了解到徐海东在鄂豫皖的斗争经验后,便十分谦虚地将指挥权分给了他。
就这样,在两位领导毫无私心的配合下,我军的作战指挥并未出现波动,反而愈战愈勇。
屡战屡胜
部队在抵达桐柏山区后,发现这里距离国民党的军事重地十分接近,于是我军当即决心改道进入豫西伏牛山地区。
老蒋收到消息后,立马派刘桂堂部队追了上去。刘部是盘踞在牛伏山一带的地方旧军队,最擅长山地战。
老蒋本意是让他借助多年的山地战斗经验,避免遭到我军的埋伏。
结果徐海东十分了解敌人的作战风格,在取得了程子华的支持后,他便一改往日的伏击作战方式,直接掉头迎面痛击敌军。
刘桂堂这种杂牌部队本来就战斗力薄弱,这下遭到我军突如其来的“当头一棒”,自然是防不胜防,瞬间就被击垮了。
等甩掉敌军后,我军继续前进。而这一次,“迎接”我军的则是国民党的西北军老将庞炳勋部队了。
这是一支有名的机械部队,全体将士都装备到了牙齿,战斗力可想而知。
很明显,在伏牛山这样的平原、丘陵地带,敌人的机械部队是更容易行动的。
由此,敌人在一番争分夺秒的行军后,先一步抵达了山口,堵住了我军的前路。
当我军到达独树镇附近后,便突然遭到了敌人的猛烈袭击。战士们因为毫无防备,被敌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只能仓促进入防御模式。
然而,此时众人刚经历了漫长的征途,早已经变得十分虚弱。在一番激战后,我军还是落了下风。
庞炳勋本以为自己胜券在握,结果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军政委吴焕先直接抽出一把大刀,亲自率领部队冲向了敌营。
战士们见到吴政委带头冲锋,一个个顿时变得热血沸腾,不顾一切地冲杀上去。
敌人被这一幕惊呆了,他们从未见过有哪支部队从上到下如此团结一致,就连军领导也不怕死地上了战场。
在我军的顽强奋战下,敌人即使占据了优势却也未能前进一步。
徐海东本来正率领223团在后方阻击追敌,得知前方部队陷入危机后,他果断放弃后方的敌军,直接向前方扑去。
最终在我军的全力打击下,敌人被冲破防线,最终落败而逃。
虽然此次战斗我军伤亡不小,但战士们却因为打了胜仗,斗志重新振作了起来。
除此以外,在这场战斗中我军还涌现了不少猛将,例如韩先楚、刘震等人。
不久后,部队顺利抵达豫陕交界,开始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由于这里的群众工作做得好,基础扎实,我军很快就得到了休整并逐渐扩大。
然而,就在苏区形势一片大好时,危险也悄然降临了。
艰险的一战
当时连连受挫的老蒋对二十五军痛恨至极,当即派了自己的嫡系陈沛对我军根据地再一次进行了大规模围攻。
虽然敌人来得突然,但徐海东的反应却异常迅速。他立马亲自率领223团对敌人进行了反击,一举将敌人击退。
按照以前的经验,我军原本以为敌军受到重创后不敢再来,岂料陈沛比杂牌部队多几分毅力。
他们在短暂休整后便又突然对我军发起了袭击。徐海东与程子华没有防备,两人在战斗中都不慎负伤。
程子华被敌人打穿手心,无法再指挥战斗,徐海东则被敌人的子弹穿透了眼睛下方,情况也不是很乐观。
两位首长都负伤了,部队只剩下吴焕先等人主持大局。
不久后,我军便收到了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并开始北上的消息。
吴焕先与众干部商量后决定,二十五军立即北进,牵制北方的敌军,策应中央北上。
之后我军一路势如破竹,占领了胡宗南部队的大后方天水地区,迫使国军主力回援。
虽然最后我军的战略目的达到了,但可惜的是,在泾川战斗中,吴焕先同志因为带头冲锋壮烈牺牲。
噩耗一传出,全军上下无不愤慨,战士们呼喊着要为政委报仇,纷纷不要命地冲了上去。
最后围攻我军的马家军被全部歼灭,敌团长马开基也在战斗中阵亡。
虽然打了胜仗,但全军无一喜色,战士们都沉浸在吴政委牺牲的悲痛中。
不久后部队开始进行改编,程子华因为受伤过重改任政委,由徐海东接替他担任军长。
而部队原来的“三把手”,则由吴焕先换成了一位参谋长。
然而,这位参谋并不像之前的三位领导那么深明大义,他升了官后便有些骄傲起来。
有时候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他甚至还会故意改变决策。
因为当时我军正处于马家军大本营附近的合水县板桥镇,战士们在打了一场恶战后情况也不太妙。
徐海东担心马家军会过来报复,于是决定在凌晨一点立即出发,离开板桥镇。
结果,那位参谋长却不同意,他认为战士们长途行军已经非常疲累了,应该好好睡一觉,等到五点再出发。
两人一时僵持不下,最后参谋长也不管徐海东究竟同不同意,直接将出发的时间改为了五点。
徐海东虽然有些生气,但考虑到大敌当前,部队团结最重要,所以便忍着怒气没有发作。
岂料,等到第二天凌晨五点,徐海东已经带着部队出发了,参谋长竟然才刚起床。
随后他也不管其他人的催促,非要召集部队训话才肯行动。
结果就是他这一番“啰嗦”耽误了时间,导致马家军军官马鸿宾追了上来。
敌人在见到红军时也非常惊讶,他们本以为我军已经提前离开了,却不想还有一支小部队就在这里。
敌人目测对方的战斗力并不强,当即火力全开,打算将其一举歼灭。
参谋长这下彻底慌了神,连忙调兵遣将,让2营、3营带兵阻击,掩护军部离开。
然而,2、3营都是新兵,根本打不过彪悍的马家军。最终我军被敌人团团包围,形势一度十分惊险。
就在这紧急时刻,徐海东察觉到了这里的动向,当即带兵打了回来。
马洪斌一眼就认出了领头的是我军高级两将领,随即集中火力,开始朝着徐海东的方向狂攻。
徐将军奋力抵抗,却还是落了下风。这时韩先楚率领着223团1营赶到,直接挡在了敌人面前,拼死保护着徐海东撤离。
韩先楚凭借着狂风扫落叶的气势,勇猛冲锋,破阵歼敌,成功为众人劈开了一条生路。
激战中,敌人的炮弹几次在他的脚边落下,他差一点就落入了敌人的手中。但不管如何艰险,他始终坚守在火海中,直到众人顺利转移。
所幸,在一番浴血奋战后,他顺利摆脱了追敌,回到了部队中。
徐海东看到爱将回来,终于放下了心,随后他便当即对那名参谋发了火,指责道究竟是谁当初要改了他的命令,让部队陷入险境。
参谋长羞愧地说不出话来,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也是经历了这件事,让大家提高了警惕。再也没有人因为晋升而自满,全军上下一心,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对付敌军上。
从这次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不仅要具备出色的军事能力,还要具有不骄不躁、顾全大局、临危不乱的能力。
这一点,徐海东、程子华以及吴焕先等将领便做得非常到位。
参考资料:徐海东眼睛被子弹击穿仍带队走完长征,解放军报,2016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