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一学生厌学的现象,许多家长和教师深感痛苦和无奈。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变化中,学业压力、社交关系的复杂,以及自我认知的迷茫,都可能成为他们拒绝学习的重要原因。厌学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应对孩子的厌学情绪,需要父母和教师共同努力,给予孩子关心、理解和支持。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青少年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自闭、多动与抽动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丰富的个案经验。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机网瘾、厌学、恋爱问题、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为(长程陪伴有丰富的经验)、青春期问题、考前焦虑(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

在了解孩子的厌学原因之前,我们首先要注意到他们面临的学业压力。高一是进入高中后的第一年,学习内容和难度都有了显著提高。许多学生在适应新环境、新课标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害怕面对自己的无能为力。作为家长,不妨试着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倾听是最重要的。我们要相信,孩子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困惑,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并支持他们。

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也可能对他们的学习情绪产生影响。进入高中的孩子面临着新的同学和环境,有些孩子在适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感到孤独或被排斥。这样的情绪会使他们对学校产生厌恶感。如果我们发现孩子在校园中交不到朋友,或者在社交方面遇到困扰,需要及时给予关心。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帮助他们扩展社交圈,提高自信心。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会使他们在学习上也更加积极主动。

孩子在面对繁重的学业时,常常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节奏。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而不是一味追求统一的标准。与其逼迫孩子按照既定的学习方式走向成功,不如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特长。这种个性化的引导,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逐渐减少厌学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是应对厌学情绪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的缺失,往往导致孩子在学习中感到挫败和无助。因此,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我们可以定期与孩子分享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正能量,让他们看到努力和付出的价值。同时,也要鼓励孩子面对挫折,传递给他们积极的心态,使他们在困难中学会成长。



家长在这一过程中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需要去理解孩子的困难,而不是用责备和惩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惩罚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可能会使他们更加强烈地抵触学习。相反,家长应该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支持者和陪伴者。鼓励孩子设定小目标,并在目标达成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认可,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努力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会深刻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之外找到快乐和放松的方法,是一条有效的应对途径。通过亲子活动,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对缓解厌学情绪也大有裨益。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阶段,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当携手共进,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对孩子心灵的呵护与关怀。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去理解,总能在孩子的学习旅程中找到光亮的希望。即使前路坎坷,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重燃对学习的热情,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