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已经大学毕业三年了,在家附近的公司做行政工作,平时的兴趣爱好就是画画。
她也偶尔在各社交媒体平台上接插画的稿件,给自己赚取零用钱。
圆圆有个恋爱多年的男友,但是因为爸爸嫌弃男友是农村户口,他们二人一直没有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
在爸爸眼里,圆圆多次考公失败,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孩子,他觉得女儿现在的小公司的行政文员工作,一点也不能为他脸上增光。
某天下午,圆圆休息在家烤面包,并用平板记录了制作过程,妈妈则在客厅一边看电视一边整理家务。
爸爸一回家,看着圆圆“不务正业”的样子,就开始骂骂咧咧。
妈妈为女儿辩解了几句,爸爸便开始连带着妈妈一起责骂。圆圆这次忍无可忍,便回怼了他。
可谁知,爸爸开始摔着桌上的东西,就连女儿分期付款购买的昂贵的平板,都被他一把扔了出去。
圆圆见爸爸的情绪和行为开始不受控制,立马拿出手机拨打了报警电话。
等到这场闹剧结束后,圆圆看着那被摔得无法开机的平板,以及手机里还没有还完的欠款,顿时悲从中来。
许是对自己从小到大感受不到父爱的成长经历而感到愤恨,圆圆将整件事情的经过发布在朋友圈中,并在朋友圈公开斥责自己的爸爸。
爷爷看到圆圆的朋友圈后,立马打电话来说:“你是大学本科生,说话不要如此没有素质。再怎么说,他也是你的爸爸,你不应该这么不尊重他。”
圆圆当时感到非常委屈,爷爷要求他尊重爸爸,可是爸爸从来就没有尊重她和妈妈。
还记得上次和爸爸大吵大闹,是因为他不满意自己现在的男朋友,并打电话给公司领导,希望领导给自己做做思想工作。
圆圆说,爸爸一直以来对自己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自己却屡屡让他失望。
在爸爸眼中,自己的工作既低薪又不具备稳定性,自己的男友也不是门当户对的良人,画画这个兴趣爱好也只是不务正业。
学生时代时,自己的生活起居一直被爸爸管束。工作后,就连自己喜爱的婚恋对象都得不到爸爸的尊重。
妈妈性格软弱,自己只能和妈妈倾诉内心的郁闷,却不能从她那里得到切切实实的帮助和支持。
她也想出人头地,也想为家里人争口气,可是这样的生活环境,让她极为敏感自卑,她只想成为班级、社团、公司等各个场所的小透明。
巨大的期待压得圆圆喘不过气,爸爸强烈的控制欲更是让她想逃离这个家。
可现实的经济状况,她不得不和父母一同居住。
为人父母,我们难免会对孩子寄予期望。
但当孩子迟迟没有进步时,我们需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与孩子的性格特征、现在的需求相符。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以下几种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我们一定要注意。
3种家庭,再累都养不出优秀的孩子!说中了别不高兴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毋庸置疑。都说:“看一个孩子将来怎样,看他的父母就知道了。”
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优秀,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很多时候总事与愿违,为何?
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的环境,尤其是以下几种家庭,累死也养不出优秀的孩子,说中了,别不高兴。
●情绪难以自控的家庭
有的父母是典型的两面派,他们在外人面前很温和,言行举止让人如沐春风,但是独处或者面对亲密关系时,他们的情绪总是随机爆发,难以控制。
特别是面对孩子时,这些阴晴不定、易躁易怒的父母,也不会有所收敛。
比如,有时候我们下了班还在为工作的事烦心,但是孩子此时却在家里玩闹。
此时,这些父母会把自己的工作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呵斥孩子正常的游戏行为。
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他们总是感觉到,自己明明没有犯错,还是会挨骂、被指责。
在责骂与贬低中长大的人,会经常处于悲观厌世的情绪,严重的还会形成边缘型人格障碍。
●控制欲望强烈的家庭
相信不少的孩子,在家听见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应该要如何”、“你不能这么做”。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是我们不能把管束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当作是爱孩子的表现。
在父母过于控制孩子的家庭,父母的行为会严重限制孩子的自我发展,让孩子失去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能力。
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总以为自己是个小大人,渴望脱离父母的掌控。
可父母却喜欢将孩子的一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觉,最后导致亲子关系破裂。
这些父母常常会有这种感受:自己已经为孩子尽心尽力,可孩子怎么就是不明白自己的苦心呢?
其实,是我们给孩子的空间和自由太少了!
●父母感情不和的家庭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父母之间的感情是否和谐,对孩子性格发展、能力培养等具有关键作用。
如果父母关系和谐,孩子沐浴在爱的环境中,他们内心会充满幸福、自信和力量。
如果父母感情不和,这种不健康的夫妻关系,会消磨孩子对家庭的信任和爱。
同时这也会成为孩子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影响他们的婚姻观、择偶观。
这些孩子会接受原生家庭糟糕的事实,将来学会规避父母在婚姻和育儿中的错误,努力让自己拥有独立自主的内心和能力。
但是也有的孩子会被父母的感情拖垮,成为父母感情不和的承担者、受害人。
结语
父母的爱与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液。
爱是我们要看见最真实的孩子,放下改造孩子的念头,爱是我们要和孩子之间有界限感,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父母存在的最大意义,是让孩子想到我们,内心就充满力量!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