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孩子,我们大多对“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并不陌生。

说的是通过孩子小时候的一些行为特征,就能看出他们未来的发展轨迹或者成就大小。

也许不少家长最初听到时,都会觉得多少带点“玄学”的色彩。

可事实上,现代心理学研究却证实:

儿童在7岁以前的认知能力、情绪模式和行为习惯,确实对未来有一定的预示。

那么问题来了,智商高的孩子,在7岁前通常有哪些“征兆”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占一个都是娃的福气哦。



01.表达能力强,词汇量远超同龄人

说话早的宝宝有不少,但高智商孩子,不仅开口早,而且表达的很有“内容”。

根据斯坦福大学的一项追踪研究发现:

那些在18个月能说出简单句子、3岁掌握复杂句型、5岁能流畅讲述故事的孩子,其智商测试分数在入学后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一般来说,这类孩子往往有以下的几个表现。

比如,一岁半左右就开始说完整词语,而不是简单的音节。

比如,3岁左右就能使用“因为……所以……”等逻辑连接词。

再比如,5岁时就能自发地问一些“为什么”、“怎么会这样”等探究性问题。

从神经科学研究,我们也能知道:

语言早熟与大脑左侧额叶和颞叶的髓鞘化进程较快有关。

简单来说,就是这类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会相对更好。

但值得各位家长注意的是,平常生活中,孩子会背诵古诗词等表达行为,并不等同于语言能力强。

真正的表达优势是孩子对语言的创造性运用和理解深层含义上。

比如家长说了一个成语,孩子能够通过字面理解其意思,并且融会贯通,使用在生活中。

那么如果是这样,毋庸置疑,孩子的智商一定不差。



02.专注力强,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

说起专注力,这是现代家长,对孩子特别注重培养的一个能力。

毕竟,谁也不想因为孩子入学后,坐不住、上课东张西望而被老师约谈。

其实,专注力不仅仅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起到正向作用,而且它还是孩子智商高低的展现方式之一。

根据密歇根大学的注意力研究发现:

智商超常的儿童,在专注力上有一个矛盾特征:

他们既容易对感兴趣的事物进入“心流”状态,又能快速在不同任务间切换注意力。

就比如说,孩子搭积木或者玩贴画时,完全听不到外界呼唤,就算家长在一旁走来走去,也完全不在意。

再比如,孩子对于绘本上的一些细节或者图像,记得会比较牢固。

而这些,其实都是孩子专注力强,所带来的正面积极影响。

根据脑电图研究显示:

这类孩子的前额叶皮层激活模式,更接近青少年,二者是自控力与工作记忆的中枢。

也就是说,这类孩子,无论是记忆力、学习力,还是举一反三的能力,都会更胜一筹。

换言之,他们的智商,也更高一些。



03.情绪丰富、敏感,像是“小大人”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孩子,会显示出与我们成年人常规认知不符的一面。

比如经历了一件事情,孩子就会陷入到自己的情绪里,并且说出一些让大人都“始料不及”的话来。

可能在不少成年人眼里,觉得孩子突然有这样的表现十分有趣,事实上,这是因为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强所展现出来的情绪罢了。

这类孩子,一般智商较高,而且还具备超强的共情力和换位思考能力。

他们就像是“小大人”一样,能够看得到父母身上的不易和辛苦,同样也会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与爱。

若是你也有这样的孩子,确实是一种福气。



当然,虽然这些早期征兆预示着孩子大脑良好的先天条件,但事实上,后天的干预和引导,更是孩子智商发展的重中之重。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中心就强调说:

在12岁前,恰当的教育干预,能使得普通孩子的认知能力以及大脑发育,提升30%以上。

所以,哪怕自家孩子没有上述这些特征,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多跟孩子进行扩展对话,以及专注力培养,就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力发展图谱,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发现并滋养他们的优势领域。

正如心理学家加德纳说的那样:

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填充容器,而是点燃火焰。

希望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能为孩子的“高智商”添柴加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