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走过我家乡
梁隆贤、张泽培
六、两驮子弹献红军
桐梓县城有一个后生,名叫曾大庆,长得腰粗背阔,象头牯牛,浑身是劲。他家里很穷,就在金汉珠(初)开的大盐号里下苦力,挣几个钱来养家糊口。
那年腊月间,听说红军已经过了乌江,快要到遵义了,双枪兵们象戳破了窝的蚂蜂,慌慌张张的乱作一团,到处抓伕封马,挑弹药,连更赶夜地朝松坎方向往四川跑。
这天晚上,曾大庆和他的一个干伙计杨大兴,都被抓了伕。双枪兵叫他们两个挑着东西,赶着两匹驮马,由一个烂兵押着,随着搬运的队伍,先朝松坎那面去。
一出城,曾大庆就我那个兵崽搭上了腔。他问:“长官,这些马驮都是些啥子呀,啷格这样重?”
那个兵崽见曾大庆称自己“长官”,心里甜丝丝的,就得意地说:“这都是蒋委员长最近来贵阳时,发给我们的子弹药。”
曾大庆听了,心里暗暗想:“这些子弹,在他们龟儿子们的手里,不知要伤害几多好人,不如乖这深更半夜,想法把它弄丢算了。”想着想着,心里有了主意,就故意跌了一跤。杨大兴见了,赶快回头过来扶他。他就急忙和杨大兴咬了一下耳朵,才爬起来继续上路。
走呀走呀,快走到夜郎坝的岔路时,杨大兴见前面的走远了,后面的没跟上,就故意对那个兵崽说:“长官,等一下,我要解个小便。”
杨大兴和那个兵崽停下来解小便,曾大庆就各自挑着担子,赶着马先走。
杨大兴解完了便,闪呀闪地又往前走。刚走十来步远,冷不防,一个彪形大汉,从路边闪了出来,象箍黄桶一样紧紧地把那个兵崽抱住。这时,走在前面的杨大兴,回过头来见曾大庆已下了手,不等兵崽喊出声音,丢下担子,和曾大庆一起,把那个兵崽撬翻(整死)了,就把两匹驮马从左手倒拐,朝夜郎坝那面赶去。
红军取了遵义城,打下了娄山关,来到了桐梓。红军一到,就把豪绅和早阀们敲磕去的东西。曾大庆连做梦也想不到会遇上这么好的队伍,一个二个,都分得了大米和布匹,还扛了许多盐巴,欢喜得不得了。
红军在桐梓驻扎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和我们干人亲得象鱼和水一样。红军开走那天,曾大庆就对杨大兴说:“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专打土豪劣绅,专打军阀和刮民军,我们去把那两驮子弹拿来,送给红军好罗。红军多有一颗子弹,多消灭一个敌人。”
杨大兴听了,觉得这话有理,就满口赞同。随后,只见曾大庆和杨大兴二人,牵着原来的两匹马去找红军先头部队。找到以后,他们对一位连长说:“连长,听说你们要从夜郎坝那边过赤水,下四川去,正好我们有点要紧事,也要到夜郎坝去,顺便给你们带带路吧!
队伍出发不久,来到凉风垭时,红军连长发觉曾大庆和杨大兴两个,啥子都不带,只牵着两匹马,心里有些奇怪,就问:“你们是不是要去驮运什么东西?”
曾大庆见问,叹着气回答说:“只恨那万恶的刮民党白匪军,到处抢杀老百姓,红军到来之前,我们把两驮“花生米”藏在山洞里,现在要去把它拿出来!”
大家又走了一程,来到了夜郎坝,曾大庆就对红军连长说:“那边弯子头,就是我们藏“花生米”的山洞,洞子很深,请几个红军同志帮帮忙吧!”
红军连长亲自带了几个红军战士,和曾大庆他们来到洞边,一看,就指定一个年轻力壮的战士说:“准备下洞。”那个红军战士正要抢着解下来的马驮绳,曾大庆急忙说:“不行,红军同志,你对洞里不熟悉。”说着他早把马驮绳往自己的腰杆上拴好了,拿一头交给红军连长和杨大兴他们:“你们慢慢往下放。记住,等我在洞底一拉动绳子,你们就用力往上提。”
曾大庆说完,不顾红军连长阻止,攀着岩石,慢慢下到洞里去了。不多一会,杨大兴见绳子一拉动,就赶紧对红军连长说:“拉得了,拉得了!”
大家听了,就七手八踋往上拉,拉上来一看,是一木箱的子弹。红军连长看了,又是欢喜,又是诧异。杨大兴又叫赶快放绳子下去。大家又接连拉上来了几箱子弹,最后才把曾大庆拉上来。
曾大庆一上来,就指着那两驮子弹对红军连长说:“连长,这两驮“花生米”,是我们从双枪兵那里弄来的,算是我们送给红军的一点礼物,你们拿去请双枪兵和川军的客吧!”接着,曾大庆又把这两驮子弹的来历,一五一十地数落给红军连长听。红军连长听了,哈哈大笑,使劲地拍了拍他两个的肩膀,说:“好,你们做得好,有本事,有本事!”
(未完待续)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梁隆贤、张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