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北京市在地下发掘出15具尸体的遗骨。



其中一具遗骨,是我党早期的工运领袖王荷波,此时距离这些烈士遇害,已过去了22年的时间。

得知消息的周总理,怀着悲痛的心情,建议将这些烈士早日安葬。



安葬王荷波等人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从第一位烈士王荷波入土,到今天抗美援朝烈士荣归故里,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已经有了长达75年的历史。



那么,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八宝山烈士公墓,受祭拜最多的人又是谁?

受祭拜最多的,竟是一位女作家

1955年4月3日,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墓主”:林徽因



在此之前,很少有人会想到:身为女作家的林徽因,竟会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在八宝山建成后75年的时间里,林徽因也是受人祭拜最多的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身为女作家的林徽因,竟能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号称“民国才女”的林徽因,除了是一名杰出的作家外,她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身份:建筑师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林徽因与梁思成奔赴西柏坡,竭力推动北平和平解放,以确保城市内的古建筑不受波及。



如今的北京,能保留下故宫、颐和园等大量古建风景,有林徽因夫妇一半多的功劳。

1949年11月,周总理决定将刚公祠堂与护国寺改造为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时,是林徽因主动请缨,为烈士们设计长眠之后的家园。



在林徽因的笔下,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庄严肃穆、松柏森森,成为后世心目中瞻仰革命前辈,缅怀英雄历史的胜地。

倘若没有林徽因,不知有多少烈士将会埋骨他乡,失去安眠之所。

而且林徽因还积极参与了我国的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建筑的设计工作。



也正是在建筑设计岗位上的多年的辛劳,导致林徽因患上了肺结核,体弱多病的她,最终于1955年4月1日去世,享年51岁。

就林徽因为共和国所作出的历史功绩来看,她能够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堪称实至名归。



林徽因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的当天,她的挚友金岳霖为她写下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81号公墓,究竟安葬着谁

按照林徽因的设计,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主要分为革命公墓、老山骨灰堂与后山墓区三个部分。



其中每一个墓地都有明确的标号,对应一位墓主。这些墓地的标号,同样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譬如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的第81号,就有“八一建军节”的纪念意义。

而第81号公墓的主人,正是工农红军的缔造者之一:贺龙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前夕,贺龙率领麾下的第20军,面见周总理,对我党的土地革命运动表示支持。

得知贺龙有意支持我党后,蒋介石开出了500万大洋、汉阳兵工厂外加一套别墅的条件,想要拉拢贺龙,可贺龙的决心也岿然不动。



八一南昌起义后,周总理多次感慨:“倘若当初没有贺龙和他麾下第20军的支持,我党很难走向革命的胜利。”

因此后世评价贺龙是我党的“原始股”,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的第81号墓地,留给贺龙是一份历史的殊荣。



但后世鲜为人知的是,1969年贺龙去世后,他的第81号公墓竟然空了近6年的时间。

1969年6月9日,贺龙因糖尿病去世后,他被火化的骨灰并没有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而是在骨灰盒上题名为“王玉”,和百姓的骨灰一起放在了老山骨灰堂。



找不到贺龙骨灰的一家人,在1974年写信向毛主席求救,得知消息后的毛主席下令,让周总理立即找到贺龙的骨灰。

幸好向来尊敬贺龙的八宝山工作人员,没有遗弃贺龙的骨灰,直到1975年6月9日,贺龙的骨灰才得以安葬在八宝山第81号公墓。

但对于贺龙的家人来说,他们认为“落叶归根”对贺龙而言是更好的归宿。



在2009年6月27日上午,贺龙的骨灰被正式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中迁出,安葬在了贺龙的故乡:张家界天子山。

与贺龙一样,把骨灰迁出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安葬回故里的还有张思德、彭德怀等人,党组织也尊重了他们家属的想法。

目前的八宝山第81号公墓,是一座空墓,但贺龙的头像以及生卒年月依旧被镌刻在墓碑上,供后世敬仰。



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共和国永远会铭记贺龙为人民军队做出的革命贡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一手拿枪,一手拿锄”的贺老总!

八宝山的无名烈士墓,究竟葬着谁

除了被标注编号的正式墓地外,在八宝山公墓内,还有一座无名烈士墓,这座无名烈士墓的主人是我党高级特工:阎又文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阎又文被安葬在无名烈士墓内?“无名”的烈士墓的背后,又有什么革命寓意?

1938年,秘密入党的阎又文,被我党安插在傅作义的身边,成为了傅作义的私人秘书。



在周总理的授意下,1946年6月,阎又文写了一封督促解放军早日投降的信件,这封信的内容被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全文转载,傅作义、蒋介石看了都大喜过望。

但傅作义、蒋介石都没有想到的是,阎又文的这封信,实际上是毛主席等人设下的“反间计”。

在骗取了傅作义的信任后,阎又文多次向我党传递傅作义军队的重要情报。



直到1948年底,我党完成对北平的合围后,阎又文才开始表露自己的真实态度,与傅作义的女儿傅冬一同劝说傅作义早日投降,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阎又文始终遵从党组织的命令,从未暴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始终以国民党投诚人士的身份参加工作,为我党的统战事业发光发热。



1962年9月25日,阎又文因食道癌去世,享年48岁。临终之际,他对妻子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是:“有问题,找组织。”

去世后的阎又文,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但留给他的始终是一座无名墓碑,就连他的妻子也不知道原因。



当有人询问周总理,阎又文有什么资格能够被葬在八宝山时,周总理只是隐晦地答道:“他确实对革命做过很多的贡献。”

直到阎又文去世的31年之后,党组织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才决定正式公布阎又文的身份,并依旧为他保留了八宝山的无名烈士墓碑。



党组织之所以选择这么做,是因为迄今为止,共和国依然有许多和阎又文一样,未曾被公布真实姓名的“隐蔽战线”英雄。

虽然迄今为止,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但他们对共和国做出的革命贡献,却始终不可磨灭。



这正如莫斯科无名烈士墓所写的那样:“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永世长存!”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2017-04-04:八宝山革命公墓往事
学习时报:2023-08-23:阎又文:一生为党的“潜伏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