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夏至1934年春,胡继成曾在湖北省麻城市北边黄土岗至福田河之间一个叫邱家畈的小村庄,与一千多伤病员度过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1933年5月,鄂豫皖省委受王明“左”领路线影响,错误地决定红25军包围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坪,与20倍于我的国民党军作战。
激战40余天,红军弹尽粮绝,又遇疾病蔓延,减员过半,不得不退往大别山。
部队撤出七里坪镇退往麻城境内后,完全断了粮,寸步难行。那时,胡继成是红25军新编73师219团三营七连连长。
在麻城以北黄土岗通往福田河的途中,因饥不择食,他胡乱吃些野菜,不幸得了痢疾,行军路上出现虚脱,黑夜摔下了山崖,昏死在灌木丛中。
胡继成
醒来时,司务长无可奈何地对他说:连长,你病情严重,腿脚又摔伤了,设法子走了。
你顺着右边往大山里走,那里有一个红军的野战医院,你治好后再来找我们吧!
胡继成拄着一根树枝瞒珊着走进村子,发现村里村外,房前屋后,所有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都躺着奄奄一息的重伤员,
空气里散发着一股浓烈的血腥味,只见成群的绿头苍蝇飞来飞去,不见医生护士的人影。
好不容易找到姓吴的院长一问,才知道这个医院现在只有3个医务人员了。
吴院长愁眉苦脸地对胡继成说,部队转移了,这里集聚了三千多伤病员,无医、无药、无粮,无警卫,十分危险。
原计划把这些伤病员分到老百姓家中看护治疗,可现在有钱的人都跑光了,没钱的穷人连自己都养不活,根本无法收留红军伤病员。
派出去寻找部队和地方党组织的人有去无回。我没什么办法帮助你,村子里也实在住不下了,你还能走动,我给你一点盐,你自己爬到后山上去自谋生路吧!
胡继成在后山一个岩洞里住了几天,先上山的伤病员为他弄了些草药治伤治病,病情开始好转。
当我正和几个轻伤员商量如何摸出山去找部队时,突然敌人以一个团的兵力进山“清剿”,一夜之间,杀害了一千多无力撤退的重伤员。
一千多伤病员逃上山后,生活一下成了大问题。山下驻扎着敌人,他们根本不敢出去弄粮食。
为了生存,只好三五成群分散隐蔽在密林深处的岩洞、石缝中,寻找野菜、树叶、蘑菇和青蛙、蛇、老鼠等食物。
没过多久,他们栖身的山林一带能吃的东西就被吃得差不多了,就在他们为吃发愁时,敌人又上山袭击了一次,
还好,就在这时,有支游击队过来狠狠打击了山下的敌人一次,敌人慌忙退回县城去了。
经过这次风险后,他们深刻认识到了“各自为阵”散居的危险性,决定将能走动的轻伤员组织起来,成立一个掩护连,负责保护重伤员,给大家搞吃的。
吴院长联络几个党员开会,推选胡继成担任了掩护连连长。开始,掩护连没有枪,行动很困难,
直到有一天,有个队员伤得很重,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抢救他,吴院长把当时非常珍贵的中草药粉,都给他敷上了,
他很感动,报告了一个绝密情报:在不远的一座大山上,埋藏着鄂东北游击队的一批武器弹药和粮食。
他们得到这批武器弹药时,山里开始下大雪了。为了熬过寒冷的冬天,保住一千多伤病员的性命,每天晚上,都到山外几十里远的村镇去搞粮食和物资。
他们常打着赤脚、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雪地上跑,去攻打那些防卫力量薄弱的地主老财,以十分惊人的速度扑进去,装上粮食就走。
碰上有大肥猪的,几分钟内,剁下猪头,将猪砍成四大块,扛起就撤。那真是吃“刀枪饭”啊,
动作稍慢一点,就会被地主武装缠住,性命难保。就这样,掩护连不畏流血牺牲,才保护一千多伤病员活过了冬天。
开春以后,各地地主武装联防护仓,他们打粮节节失利。一千多伤病员又陷入了饥饿死亡的威胁之中。
就在这关键时刻,副军长徐海东带着部队打过来了。胡继成闻讯后,立刻带着掩护连下山迎接。
不知怎么搞的,见了徐副军长,他们全都傻了,满肚子的委屈说不出口,一群大小伙子,只知道围着徐副军长哭。
徐副军长也很激动,说,哎!你们这群娃娃是怎么活过来的哟!随后,基本恢复健康的四五百伤病员,被补充进了部队;
留在山上不能走的伤病员,立刻派人送医、送药、送粮救护,不久也很快归队。
这一千多红军伤病员在荒无人迹的大山上,度过了273天。随后,为补充红25军长征队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