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冤假错案期间,当年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的有些同志,曾经受到吴法宪的迫害,他们说吴法宪是反革命,是草包政委。开国上将刘震听到后,反对这种说法,他说,怎么能这么说呢?

当时的吴法宪已经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成为历史的反面人物了。刘震其实也受到吴法宪一定程度的迫害,他为什么要替吴法宪说话呢?刘震说的是客观的公道话。

若是论对吴法宪的了解,很少有人能够比过刘震。在东北战场,刘震和吴法宪搭档了很久,刘震担任第二纵队司令员,吴法宪担任政委,他们一起带出了一支王牌的主力部队。



(空军大家庭,前排左起:成钧,刘亚楼,吴法宪和刘震)

非常巧合的是,刘震和吴法宪同岁,他们都出生于1915年。所不同的是,刘震是湖北人,吴法宪是江西人。刘震是红25军的将领,而吴法宪是根正苗红的中央红军将领。

他们都走过长征,相互交集却不是很多。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他们都在黄克诚领导的新四军第三师中任职。然后到了东北战场,共同领导第二纵队。在第二纵队,刘震的威望比吴法宪要高。

可是刘震却非常尊重吴法宪。纵队开会的时候,刘震做完报告,总要征求吴法宪的意见,请吴法宪讲一讲。对于吴法宪领导的政治工作,刘震既大力支持,又充分放手,对他非常信任。

1946年,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成立,司令员和政委都已经确定了,让谁当纵队的党委书记呢?东野总部和西满军区的意见是,让刘震兼任党委书记,因为他的威信更大。

新中国成立后,在空军中,就是由刘亚楼司令员兼任党委书记,因为刘亚楼的威望更大。

对此,刘震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按照我军的传统,应该由政委兼任党委书记比较顺理成章,也更有利于强化部队政治工作的权威,加强党对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导。



(刘震上将)

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纵队大部分都是原来鄂豫皖苏区和陕北的老红军,刘震是他们中的老人,他们对刘震比较熟悉。而政委吴法宪却来自中央红军,大家对他本来就不太熟悉。

在这种情况下,刘震认为,由吴法宪兼任党委书记,有利于淡化第二纵队的山头思想,把各方面都团结起来。刘震向上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东野总部和西满军区采纳了他的建议,让吴法宪兼任第二纵队党委书记。

因为刘震的顾全大局,第二纵队的班子比较团结,刘震和吴法宪相处也比较融洽。当然了,又有闹矛盾的时候。部队打了胜仗,难免滋生骄傲的情绪,纪律有所松弛。

加强部队的纪律教育,这是吴法宪的职责,可是在很多情况下,吴法宪表现得比较软弱,甚至无原则地迁就。对此,刘震非常生气,对吴法宪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亲自处理军队纪律方面的问题。

1948年,东北野战军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在纵队的党委常委会上,刘震首先做了自我批评,然后坦诚地指出吴法宪原则性差,对干部的错误不是从政治上帮助,而是姑息迁就,讨好于人。



(刘亚楼、吴法宪等)

刘震非常严肃地说,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吴法宪非常诚恳地接受批评,做了自我检讨,表示今后一定积极改正。刘震虽然批评吴法宪,却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

新中国的首任空军司令员是刘亚楼,刘震担任过副司令员,空军中就出了他们两位开国上将。按理说,刘亚楼之后,应该由刘震接任空军司令员,可是接任空军司令员的是吴法宪。

吴法宪只是中将,无论军衔,还是威望,都不及刘震。他还迫害过刘震,使刘震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刘震却并没有以怨报怨,怀恨在心。真正的革命者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讨论问题。

吴法宪虽然后来犯了严重错误,但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第二纵队,他是革命的,是为革命做出过贡献的。也不能说吴法宪是草包政委,吴法宪的工作能力怎么样,刘震最清楚。

草包政委怎么能保证部队打胜仗?说党任命一个草包当政委,这不是给党脸上抹黑吗?刘震凛然正气的一番话,说服了那些过度批评吴法宪的人。如果吴法宪能够听到这些话,一定会感动落泪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