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历史上的甲种集团军,是反应最快,装备最精良,作风最强硬,还是最能打胜仗的王牌部队。

据统计,从1985年部队进行改编,我国先后成立了24个集团军。这24个集团军都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各大野战军的王牌劲旅,演变而来的。但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个集团军的发展史并不一样。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甲类集团军与乙类集团军。

甲种集团军就是装备精良,编制满员,并且随时做好投入战斗的准备。这就是所谓的甲种集团军。



乙种集团军在装备方面,肯定要次于甲种集团军,编制也不是满员,如果发生了战争,乙种集团军就可以得到补充。

这就是甲种集团军与乙种集团军的区别。

在解放军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七个甲种集团军。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个是第一集团军,该集团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一军发展而来的。这支部队是开国上将贺炳炎,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手带出来的雄师劲旅,同时也是解放西北的主要武装力量。

据统计,第一军在贺炳炎将军的带领下,在西北战场上创造解放县城数量最多纪录,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与此同时,第一军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及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外战劲旅。



第二个是第38集团军,相信大家对这支部队都比较熟悉吧!它就是朝鲜战场上,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万岁军。如果提到万岁军,就不得不提到开国中将梁兴初,还有开国上将李天佑。

第38军就是虎将李天佑,在东北战场上一手带出来的雄师劲旅。等到解放战争胜利后,梁兴初任军长,就是在他的领导下,第38军在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一战成名,从而奠定了军中老大哥的地位,被彭大将军称赞万岁军。

第三个是第39集团军,这支部队是由我军战争史上,有名的常胜军第39军演变而来的。而第39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如果再往前便是抗战时期的新四军第三师。

在解放战争时期,第39军的军事主官一直是刘震担任,抗美援朝时期,第39军的军长是吴信泉。这两位都是身经百战的开国名将,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及出色的战术指挥能力。第39军就是在他们的带领下,在战场上屡挫强敌,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从而赢得常胜军的美称。



第四个是第54集团军,这支部队是由第44军与第45军演变而来的。

在1952年十月,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上级领导决定将第44军与第45军合并成54军,首任军长是丁盛。在他的带领下,第54军养成了顽强的作战风格,成为朝鲜战争后期的主力军。

然而,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第54军并没有像其它部队那样,驻守某个地区,而是常年奔走西南边境,参加各种剿匪,平叛,还有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第54军,吃苦耐劳,反应迅速,可以随时随地,投入任何一场战斗,并且可以做到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组织有效的反攻,成为解放军历史上反应最快的王牌集团军。

第五个是第13集团军,这支部队是解放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山中猛虎军,它是由第13军演变而来的,首任军长是俘虏敌将,数量最多的开国中将周希汉,他是开国大将陈赓的得力干将。而在全军还没有改编之前,第13军(中野第四纵队)这支部队的军事主官就是陈赓。



第六个是第21集团军,这支部队是第21军发展而来的,它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是开国上将韦国清一手带出来的雄师劲旅。

可能,在解放战争时期,第21军没有被评选上第三野战军的五大主力。但这支部队在建国后的发展却很好,部队番号一直得到了保留,还成为解放军历史上的甲种集团军。

第七个是第27集团军,这支部队是开国上将许世友,在解放战争时期带出来的雄师劲旅。它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再往前就是胶东根据地的八路军。

不管部队的番号怎样变,在建国以前,这支部队的主要军事主官还是许世友,后聂凤智任职第27军的军长。两位将军都是出自华东野战军,更是实战经验非常丰富的猛将,他们都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赫赫战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