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4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既是缅怀先辈、寄托哀思的重要时刻,也是亲近自然、享受春日的美好时机。杨浦各单位举办了一系列以清明为主题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大家深入了解了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治理
新江湾城街道依托“15分钟生活圈”建设打造的社区睦邻中心,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区治理创新融合,通过中医养生、非遗手作、亲子共育等特色活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这些扎根群众的文化服务新载体,通过“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教学”,既传承着清明慎终追远的文化基因,更创新演绎出邻里守望的时代内涵。
新江湾城街道时代花园社区睦邻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具特色的闻香辨药养生课堂。专业中医师带领居民通过“观其形、嗅其味、辨其效”教授大家辨别常见中药材的方法,同时,结合清明节气特点,示范了一套经络保健手法。活动不仅让大家认识了多种中药材,更将节气养生智慧融入日常,让健康理念浸润邻里万家。
中建大公馆社区睦邻中心举办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小小书法家”少儿书法体验课程,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参与。孩子们手握兼毫,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执笔姿势和运笔技巧,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让孩子们在横竖撇捺间感受到书法之美。
尚景园社区睦邻中心举办了“瓶中翠绿,收藏春天”植物书签制作活动。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大家一同漫步社区,实地观察三叶草和银杏叶等植物的生长特性。随后,挑选心仪的落叶和花瓣进行压平处理,制作成独具特色的节气书签。活动让居民们感受到了春日的生机勃勃,也提升了居民的审美。
实地参观,赓续红色血脉
清明节前夕,杨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杨浦区平凉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联合杨浦区平凉路街道团工委,组织辖区青少年及家长,走进淞沪抗战纪念馆、吴淞炮台湿地公园等,开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
在淞沪抗战纪念馆,同学们依次参观各个主题展厅。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展品及沉浸式多媒体影像,生动再现了“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中爱国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抗敌的壮烈篇章。
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碑前,全体青少年整齐列队,集体默哀,向抗战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并宣誓:“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表达对先烈们的缅怀以及敬佩之情。“这不仅是仪式,更是一堂无声的思政课。”家长纷纷表示,“希望孩子们能在缅怀先烈过程中思考自身责任,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在吴淞炮台湿地公园,全体人员肃立聆听讲解,锈蚀的铁炮无声诉说着1842年鸦片战争、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等历史事件。同学们感慨:“看着斑驳的炮台,仿佛听见先烈们用血肉之躯捍卫国土的呐喊。” 队伍沿滨江栈道前行,大家围坐在台阶上,市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范凡老师与青少年们展开互动交流。
缅怀费达夫烈士
4月3日,平凉路街道武装部联合街道总工会和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祭奠工运先锋费达夫烈士。祭奠仪式上,全场默哀一分钟,深切缅怀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献身的费达夫烈士。
费达夫,上海“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出生于1907年,学生时期在上海聂中丞华童公学(今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求学,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上海沪东区工会联合会主任。1931年,他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牺牲时年仅24岁。
感悟生命的意义
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帮助患者舒缓身心压力,4月3日,区精神卫生中心举办“予心清明,感悟生命”清明节主题活动,引导患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心理能量,感受生命的意义,坚定康复信心。
活动伊始,医务人员为休养员们详细介绍了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及文化内涵,引导大家共同思考“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精神价值。
在“生命故事角”,休养员们亲手书写下一封封寄往天堂的信,用饱含深情的文字纪念生命中重要的人,这既是一次亲情之旅,也是一种文化传承仪式,在他们的文字中,大家重新感受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随后,休养员们进行了清明古诗词趣味贴画制作。在创作过程中,大家一边感受传统诗词中的人文力量,一边交流作品的制作心得,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增进着彼此了解和友谊。
文字 |毛信慧 陈涛
图片 |陈涛
资料 |区精神卫生中心
编辑丨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