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临近中午,七里河区建兰路街道吴家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飘出阵阵饭香。75岁的老人么贵生刷脸支付13元后,端着两荤两素的餐盘走向老友聚集的餐桌。饭后,他并不急着回家,而是和老友切磋棋艺,这是他每天生活的“必修课”。
么贵生寻常又惬意的午间时光,正是吴家园社区深化基层治理实践的生动缩影……当记者走进这个管辖面积仅0.26平方公里的社区,发现这里正在用精细化治理、温情式服务编织着一张民生幸福网。
养老服务
幸福“食”光里的多彩晚年
4月9日下午,吴家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内,老人们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下棋、练字、排练节目。这个集助餐、康养、旅居等12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日均服务老人超过200人次。
“不仅要让老人吃饱,更要吃出幸福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千寻向记者介绍,中心除了服务老人就餐,还开设了免费声乐、书法、交际舞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利用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各类活动,丰富辖区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让这里成为老年人的“第二家园”。
精细化服务理念渗透在每个细节:该中心通过与兰州农商银行合作开发刷脸支付和线上点餐系统,让支付更便捷,让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送餐服务。针对部分老人有操作困难的问题,中心还专门开设手机课程,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以更好地享受线上生活。为了照顾老年人的口味与身体健康,食堂菜品坚持少糖少油少盐,有些菜还会根据需要特地做成软烂的口感。
么贵生老人向记者感慨道:“这里不只是食堂,更是我们晚年生活的社交主场。”
为民解忧
快速响应筑牢居民安全网
在吴家园社区办事大厅的墙上,挂着十几面特别的锦旗,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为民服务的生动故事。
“这是我们处理家具四厂小区墙体开裂跌落隐患后,居民们送的锦旗。”社区党委书记黄懂强指着一面写有“尽职尽责暖人心,严谨高效办实事”的锦旗说,去年4月的一天,接到居民的反映后,社区立即协商搭建了防护网,行人安全问题得到初步解决。9月,社区下定决心出资搭建安全通道,彻底解决了这个安全隐患。“我们联系了专业的建筑队伍,现场评估维修的难度和成本,制定维修方案,同时广泛征求了居民及周边商户的意见,确保施工时不打扰到居民。”黄懂强表示。
这种“治标更要治本”的治理思维,得到了更多的印证。黄懂强说出了另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当时辖区供销公司家属院3楼外墙有砖块脱落的险情,社区为此建立了一个多方共担机制,即物业、住户、社区三方现场协商,敲定维修方案和费用。最终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问题发现到彻底修复的全流程工作。”
一面面的锦旗背后是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可,更是基层治理的“温度计”。
矛盾调解
共绘邻里和谐新画卷
在社区办公室的档案柜里,保存着近几年成功化解的纠纷案卷。
上河苑小区王先生与物业公司之间因费用问题产生电梯使用纠纷。面对业主与物业的僵持,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调解,既指出物业限制电梯使用的错误做法,又引导业主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经过社区的不懈努力,王先生也认识到了自身欠费的问题,诚恳地表示愿意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补缴费用,物业也同意恢复其电梯使用权限,纠纷双方最终通过协调化解了矛盾。
一毛厂家属院两户人家因漏水赔偿纠纷引发了长期的噪音扰民问题。“双方因为维修赔偿的问题未能达成一致,关系逐渐恶化。后来,其中一位居民更是频繁制造噪音,如夜间敲击地板、拖拉家具等,严重影响了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
面对这样棘手的难题,社区联合物业连续开展夜间巡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两位当事人。在此基础上,社区通过楼栋微信群加强普法宣传、开设“睦邻课堂”进行心理疏导等一系列措施,倡导邻里相互体谅,减少邻里纠纷。
社区党委书记黄懂强表示,社区工作看似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实则是连接党心民心、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外墙瓷砖脱落、邻里纠纷调解、独居老人照护……这些琐碎的工作就像绣花针的针脚,要一针一线用心为辖区群众编织美好生活的幸福网格。社区将继续用心倾听居民的声音,用心解决居民的烦心事、揪心事,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和谐、宜居、温馨的社区环境。
■记者手记
用“小切口”托起“大民生”
走进吴家园社区,打动人心的不是那些创新举措,而是渗透在细节里的人文关怀。
从养老服务中心的温馨场景,到为民办实事时的果断行动,再到矛盾纠纷化解中的耐心细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社区工作者们的心血。他们就像社区里的“超人”,总是在居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解决问题,带来温暖。最令人触动的是社区办事大厅里挂的一面面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是精细化基层治理的动人图景。
期待吴家园社区继续用实际行动诠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深刻内涵,让社区大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栋楠 见习记者 魏佳贝 实习生 吕引弟 文/图/视频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