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瑞卿出生于1911年,湖北大悟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大革命时期,当革命的春风传到伍瑞卿的家乡时,伍瑞卿也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参加农民协会,走上了探索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革命道路。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失败,国内革命活动陷入低潮,但伍瑞卿没有对革命事业灰心,11月,他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入党之后,伍瑞卿主要活跃在湖北黄安一带,担任交通员等职务,为工农革命队伍传递情报,积累革命经验。

1931年,伍瑞卿加入了红军,担任了黄安县独立团第一营第三连副班长、司务长等职务。也是这一年,以红四军为基础,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成立,此后伍瑞卿也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并在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选择留守根据地。



留守根据地期间,伍瑞卿参加了红二十五军的重建,担任了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第二二四团军需科科长、师供给部军需科科长等职务。1934年11月,他跟随红二十五军参加了长征,顺利到达陕北。到达陕北后,伍瑞卿又参加了巩固与建设陕北根据地的直罗镇战役、东征以及西征,为中央红军在陕北落脚创造了条件。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上,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伍瑞卿担任了115师344旅第687团供给处军需股股长、687团供给处处长以及八路军344旅供给处处长等职务,期间,他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晋东南根据地的反“九路围攻”以及百团大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1940年,伍瑞卿随军南下,前往华中一带抵抗日本侵略者。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军部重建,伍瑞卿也被编入新四军,并担任了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供给部部长,此后他率部参加了盐阜区反“扫荡”、陈集歼灭战、陈家港战斗等作战,在极端复杂的环境下,与日本侵略者以及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伍瑞卿奔赴东北,继续在东北从事后勤工作,担任了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后勤部部长、东北野战军第三十九军后勤部部长等职务。任职期间,他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完成供给任务,保障了前线的物资供应,促进了东北的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伍瑞卿参加了抗美援朝,并担任了三十九军后勤部部长。1951年,伍瑞卿返回国内,进入东北军区任职,担任了东北军区后勤部营房部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期间,他积极做好军区的后勤工作,尤其是在保障志愿军后勤供给方面,为建设“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55年,伍瑞卿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授衔之后,伍瑞卿继续从事后勤工作,担任了政治学院物资保证部部长、政治学院院务部部长等职务,为我军的后勤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干部,壮大了后勤的建设。



革命时期,伍瑞卿南征北战,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废寝忘食地工作,所以身体每况愈下。在授衔后10年,也就是1965年,伍瑞卿因病离职休养。离休之后,伍瑞卿主要生活在北京,于2004年因病去世,享年93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