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668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他用2亩土塘,连续5批虾挑战亩产4000斤:从2100斤到3000斤,再到3450斤……而且全程无抗、无消杀。虽然目前还差一点达成目标,但他总结的经验,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最近,我们跟这个敢想敢干的福建小伙子洪添贤展开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对话,这种既高产又生态的养虾法,到底能把土塘养虾的产量顶到多高?
我用什么挑战亩产4000斤,效果如何?
问
当时,为什么定下亩产4000斤的目标?
洪添贤:首先,养虾业整体行情低迷,微利化已成为常态,要提高盈利,就必须在降本和提高产量上做文章。其次,我们注意到一些敢于创新的养殖户,已经突破了4000斤的亩产,虽然这类情况比较偶然,但也说明这是可能实现的。最后,我们目前推行的不消杀生态养殖模式,已经实现了亩产3000斤,我相信它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们设定了4000斤的目标,继续优化管理,挑战更高的产量。
洪添贤
问
在病害频发的当下,如何做到不消杀生态养殖,其理念是怎么样的?
洪添贤:不消杀的核心理念是,除了清塘外,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消毒剂来控制病害。我们通过定期、合理地补充活菌制剂和碳源,培养成熟的土著菌群,促进氮的转化。同时,利用生态占位的方式,将病原菌抑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其暴发。我们称之为“新生物安保理念”。在外塘这种开放式环境下,彻底消杀病原菌反而更容易导致反弹,造成水质变化。因此,未来的趋势是建立生态系统,与病原菌共存,只要不让其暴发,就可以达到生物防病的目的。
问
请简单介绍一下试验的数据?
洪添贤:我们的试验池塘面积为2亩,水深1.5米,盐度接近于零,增氧设备配置水车增氧3kW/亩和4kW底增氧,以及一台中渔虾专用360度风送投料机。目前已经实验了第五批虾了。
第一批:放苗密度10万尾/亩(冬棚),亩产2100斤。37条开始松虾,30条再松一次,最后养至22条;
第二批,放苗密度9万尾/亩(白水塘),亩产3000斤,30多条开始松虾,最后养至20条左右;
第三批,放苗密度7万尾/亩(白水塘),亩产1800斤,主要原因是前期出现掉苗;
第四批,放苗密度13万尾/亩(冬棚),也是分批出虾,亩产3450斤,规格20头;
第五批也是冬棚,放苗密度9万尾/亩,目前刚放苗30天,规格达到5-7厘米,目前状态一切正常,后面我们会公布出虾数据。
问
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洪添贤:如果上一批虾养殖顺利,没有出现严重病害,我们放苗前通常不使用漂白粉消毒。一般会简单抽污后,用生石灰打底,进水解毒后进行试水,成功后就放苗。整个过程大概一周时间。放苗前,我们用茶麸肥水,培养轮虫和枝角类,充足的浮游生物能提高虾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放苗后,我们重点关注三个指标:1.总碱度,如果过低,就用小苏打进行泼洒;2.定期补充矿肥,如果水体较难肥,就添加尿素和小苏打;3.镁含量,若低于标准,就用氯化镁补充。
此外,我们定期补充芽孢杆菌,不管天气如何,几乎每天都少量补充(半包)。生物底改每周进行一次,根据水质和投料情况调整用量。对于光合菌,使用量较少。防控弧菌时,我们使用“三件套”(粪肠球菌、芽孢杆菌和噬菌体),再加上少量解毒产品,其他产品基本不使用。
行业越来越重视“饲料管理效率”
问
投料机在这个模式里面的角色是什么?
洪添贤:投料机的最主要作用就是提高“饲料管理效率”,不仅仅是少量多餐、降低人工成本等。过去,大家的关注重点往往集中在种苗和动保等方面,对于“饲料管理效率”的认知并不深刻。但通过中渔智能投料机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让“饲料管理效率”这一概念得以引入到水产养殖中。使用中渔的智能投料机后,几批虾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养至30头的虾,比传统人工投料快了7-10天,料比降低0.1-0.2;同时,水质更为稳定,尤其是在后期,亚硝酸盐几乎为零,这一切得益于投料机的引入以及投料策略的优化。
问
你们投料机的使用策略是怎么样的?如何查料?与其它地方有何不同?
洪添贤:我们的投料策略还是采用“传统餐数+少量多餐”相结合的方法。一天分三餐投料,比如如果一天要投300斤料,我们还是按原来的三餐投喂,每餐100斤,投喂时间为3小时,也就是说每餐的100斤料会在这3小时内均匀投完。开机后一小时,我们会检查料台,如果料台没有剩余饲料,就意味着下一餐要加料;如果剩料较多,那就需要减少投料。
在85天内,我们养至20条虾,料比仅为1.06。我们没有采用激进的投喂方式,如果投料量再大一些,可能80天就能达到20头。整个过程中水质非常稳定,亚硝酸盐几乎没有。尤其是夏天那批虾表现最为明显,过去30天就会开始出现亚硝酸盐,现在大约要到50天才会略微升高,且升幅很小。整体水质更容易调控,养虾过程也更顺利。
问
目前福建的投料机普及率如何?
洪添贤:我估计,普及率应该达到30%左右,目前塘头的装机量在4000台左右,如果以一台管5亩水面,那就达到2万亩水面了。其中,中渔的虾塘专用投料机的市占率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中渔虾塘专用投料机配有计算器小程序,输入投料时长和间隔后,系统会自动计算总投料量。例如,一天要投50斤或100斤料,小程序能帮你计算出如何在8、10或12小时内均匀投料。以前的投料机没有这个功能,且养鱼的投料机精度不够,养殖户往往无法掌握投料的精确时长。现在,通过小程序,养殖户能清楚知道每次投多少料、投多少时间,并且搭配螺旋下料,投料更精准,这也是中渔的独特优势,能够大幅提高养殖户管理饲料的效率。
去年是福建投料机发展最快的一年,土塘的应用最为迅速,这个发展速度甚至比珠三角还要快。一开始很多人都有所顾虑,但是看到别人成功了,很快就用起来,福建的养殖户对于养虾技术的认知很高,目前主要应用于南美白对虾,其次是罗氏沼虾和斑节对虾,土塘的应用最为成熟,高位池的应用也开始多起来。以福建养殖户对于养虾技术的认知水平,我猜测用不了两年,这里的普及率就会达到50%以上,全面替代人工投料指日可待。
中国对虾养殖业一直在进步
未来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问
这么高的产量,池塘需要进行特别的改造吗?
洪添贤:池塘本身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改造,水深依然保持在1.5米。但我们这边的增氧配置非常高:每2亩水面配备4台1.5kW的水车,并且还配置了一台4kW的鼓风机。
问
整体下来,动保的成本是多少?
洪添贤:经过这几造虾验证,我们的动保成本只需要1.6-1.7元/斤,低于行业2-4元/斤的水平。我们是高密度养殖,所以这个动保成本是极具竞争力的。
动保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水质不稳定,调水成本过高。养殖中后期亚硝酸盐升高的现象,常常是因为池塘的硝化系统没有完全培养成熟,或者系统刚成熟后受到消杀影响而崩溃。我们做过实验,发现只要在放苗后的30-40天内,使硝化系统成熟并做好维护,后期加料时,亚硝酸盐水平就能保持稳定,不会剧烈升高。
只要亚硝酸盐波动不剧烈,而是缓慢变化,白对虾可以逐渐适应。反之,亚硝酸盐快速升高,或者溶解氧不足,都会导致偷死和掉肉段的发生。因此,摈弃消杀,保持硝化系统稳定至关重要。
问
经过前面三塘虾的实践,都成功了,现在是第四塘虾,目标还是冲刺亩产4000斤,您计划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善?
洪添贤:第一,是镁的补充。我们非常重视钙镁的平衡,这是提高水质稳定性和虾苗成活率的关键。之前有一些掉苗的情况与之有关,可以通过更细致的水质管理来实现。第二,就是投料机的使用上,我们可能会摸索一些新的投喂策略。目前来讲,其实很多养殖户已经尝到投料机定点喂虾的甜头了,说明是可行的,现在就是要优化,不断提高饲料管理效率。第三,我们现在也改善了投料口的高度,将投料盘反过来降低投料高度,可以减少饲料喷洒到棚膜的情况。我认为这三点是突破口。
后记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福建的养殖户对于饲料管理效率的认知非常高,他们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速度也非常快。因此,投料机在福建市场的普及非常迅速。
一位养殖户就提出一个非常独到的理解,他认为,野生的南美白对虾并不只是底层摄食,实际上研究表明,南美白对虾可以在各个水层捕食,这是他们的天然习性。他认为,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业态,使用投料机+膨化饲料来进一步优化饲料利用率。膨化饲料悬浮性更好,水中稳定性高,能够均匀分布在养殖池中,养殖户也可以更好地观察吃料情况,以调整投料量,避免过量喂养。此外,膨化料经过充分煮熟,糊化度超过95%,降低肠道疾病的风险。
未来,随着投料机以及更多高科技产品的普及,整个养殖生态将发生积极变化,虾的养殖将迈入更加高效的新时代。
企业简介
中渔,让每一位养殖户都用得起好渔机
佛山市中渔科技有限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渔业科技设备创新企业,现代化智慧渔业装备专业品牌,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发明专利以及实用新型专利超50项。主营鱼塘投料机系列、虾塘360度投料机系列、鱼塘免搭台180/360度小型风送投料机系列、生鲈鳜投料机系列、工厂化投料机系列、投料机增氧机远程控制系统等,其研发的自动巡航喂虾机曾两次登上《CCTV》我爱发明栏目。
公司拥有专业的核心研发团队和多个鱼虾塘养殖基地,并与南京软件研究所、中科院南海研究所、武汉农机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共同合作研发产品。“打造中国渔业科技装备创新企业、成就现代渔业装备专业品牌!”是中渔追求的使命,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也让业者看到中渔完成使命的决心。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南方农村报 、农财宝典 大国渔业,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中渔
编辑:郑燕云
水产人为“大国渔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