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中表示,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亦在论坛中表示,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维护公平的竞争。
国资委:
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
目前,三大汽车央企(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各自面临着销量、营收、利润等下滑带来的难题。
据中国一汽年初披露,2024年其整车销量320万辆,同比下滑约5%。不过自主品牌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提升,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增长81.9万辆,同比增长14.7%,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33.9万辆,同比增长41%。收入方面,中国一汽2024年实现营收5550.1亿元,同比下降699.3亿元,同比下滑约11.2%。
东风集团股份(0489.HK)日前公布了2024年年报。期内汽车销量约为189.59万辆,同比下降9.2%。其中,自主乘用车销量43.89万辆,同比增长26.4%。去年营收有所回暖,全年营收1061.97亿元,同比增长6.9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4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录得0.58亿元。
长安汽车(000625.SZ)2024年全年销量超268万辆,体量系三大央企第二,连续五年同比正增长,创近七年新高。其中,自主品牌全年销量占比超过80%,新能源同比增长超50%,海外同比增长超47%。目前,长安汽车尚未公布2024年全年业绩,截至第三季度末,长安汽车实现营收1109.6亿元,同比增长2.54%,但归母净利润为35.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3.78%。
3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表示,下一步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国务院国资委表示,战略性重组的目标是集中央企的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因一纸有关“控股股东即将重组”的公告,东风与长安亦被业内推上合并重组的风口浪尖。日前,在东风集团2024年业绩会上,东风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大家可能存在一些误解”。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并未有公告明确宣布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之间的重组,此前双方发布的公告仅指出“控股股东将进行重组”,从未提及两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将进行合并重组,并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此外,国资委还将鼓励央企加大其他合作。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表示,鼓励支持汽车央企与其他企业深化各种形式的合作,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统筹推动汽车央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准确把握海外市场需求,有序开展海外布局。
同时,国务院国资委还启动实施了央企产业焕新,新能源汽车布局发展行动方案,以整车产品为突破口和核心载体,发力布局动力电池、汽车芯片、智能驾驶体系等。
在投资布局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称,2024年三大汽车央企新能源汽车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5%。在投资总额中占比超70%,“三电”的关键资源已实现自主掌控,近地生产。自主品牌销量达175万辆,同比增长超80%。
发改委表态:
着力整治汽车行业无序竞争乱象
3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长期下去,还将影响技术创新、产品的质量安全,削弱产业的竞争力。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整体利润同比下滑8%,行业利润率跌至4.3%,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及2023年的水平。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维护公平的竞争。加强汽车市场的价格监测、行业自律、舆论引导,严格市场监管,严格查处技术标准不达标、质量安全不过关的产品,守牢质量安全底线,规范招商引资。按照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才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一道,及时通报不正当竞争的典型案例。
自去年以来,中央层面已多次提出要整治行业恶性竞争乱象。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亦首次探讨整治“内卷式”竞争等问题。
针对如何解决汽车行业的恶性竞争,全国两会期间,车企掌舵者们已频频输出观点。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认为,这需要行业各方面的努力,是一个大课题。行业内外、消费者都要对恶性竞争有共识,只要形成共识,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
赛力斯集团创始人张兴海提出,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企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的双重保障。企业应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避免简单的价格竞争,同时,政府需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对市场的实时监管,以确保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根本上还是要靠全方位的创新,比如技术创新、品牌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推动产业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价格战不可持续已是行业共识。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认为,2025年很难在汽车价格上有价格战,而会卷配置战,包括自动驾驶的配置。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则表示,未来价格战要转向科技战,转向品质战,转向服务战。
而面对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乱象,赛力斯、小米、极氪、蔚来、小鹏、比亚迪等车企已经率先开启品牌自卫战,公开采取法律行动。同时,2月21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进一步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8大重点整治任务,其中多个整治重点剑指汽车行业网络舆论乱象。相信在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之下,汽车行业舆论环境有望得到进一步“清朗”。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