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竞争全面拉开序幕?
封面 I 豆包AI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车圈价格战还在继续!
当比亚迪、尊界、小米以建立品牌价值不断推出高端车型时,以往的激烈竞争价格段各品牌厮杀策略依旧。
最近,比亚迪朝车圈扔出“王炸”,宣布针对王朝网部分车型非智驾版本推出限时一口价活动。其中,宋L DM-i非智驾版起售价官降1.6万元至11.98万元;秦L DM-i非智驾版起售价官降1万元至8.98万元。
图源:微博@比亚迪汽车
震撼,实在是震撼!
这个价格,在新能源及合资车市场直接乱杀,即便车圈降价潮咱们已经屡见不鲜,但比亚迪的每次出手想必都会让友商窒息。
颇值得玩味的是,这一次比亚迪针对的是非智驾版本车型,还记得之前王传福曾宣布,比亚迪将通过全民智驾战略,加速智驾普及,实现高阶智驾全覆盖。
如果说之前的价格战策略是直白的销量竞争,那么如今则有了一些为智能化竞争铺路的味道。
步入2025,各品牌基本都已迈入了智能化竞争下半场,按照当下的发展态势,可以断言一出已长达十年的智驾发展大戏将在这一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车圈的参差有时真的大到难以想象!
当部分车企还在油转电的路口犹豫不决时,智能化已经将战场拉到了新的高度。
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比亚迪先是在2月份宣布,比亚迪全系车型将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天神之眼”高阶智驾首批21款车型也正式上市。
这一手牌,打的市场和消费者措手不及,毕竟7万元的车都装上了智驾,还要什么自行车,王传福还顺便回击了质疑:“我们很自信地说,普及高阶智驾,比亚迪说到做到。”
的确,在比亚迪的规划中,面对竞争更为激烈的智能化下半场,比亚迪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发展人工智能和汽车相结合的智能化技术,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
图源:微博@比亚迪汽车
毕竟要想稳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位置,就必须紧跟时代,把自己打造成六边形战士。
但上述这些比亚迪觉得还不够,在通往智能化的路上必须要整点更加简单高效的手段,于是价格战顺理成章的成了垫脚石。
甚至在我看来,比亚迪此举已经称不上降价,“献祭”这个词或许更适合。
过去的一两年里,车圈大大小小的价格战看得人眼花缭乱,其中比亚迪“功不可没”,而且就在昨日,特斯拉还宣布推出全新的限时购车政策:焕新Model Y首次全系推出3年0息和5年超低息购车。
图源:微博@特斯拉
但这一次当其他车企开始紧锣密鼓的跟庄时,比亚迪直接把桌子掀了,突破了底线。
因为车圈争夺的重心正在发生改变,下半场的智能化是颠覆性的,比亚迪以“献祭”为手段和过往非智驾车型切割,向市场彰显了自己的决心。
这招“壮士断腕”友商们恐怕已经看傻了,或许新一轮的价格战正在路上。
当然,除了向智能化时代表忠心,这也是比亚迪清库存冲销量的重要手段,毕竟2025年550万辆的销量大关不容易突破,需要部分车型做出牺牲。
比亚迪的野心很简单,智能化这一步是自己从中国新能源领军者 向 “全球汽车生态主导者” 转型的关键一步。
这一仗比亚迪没有失败的余地,因为这不单单影响着比亚迪,更将深刻影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向。
到了2025年,所有车企都必须直面智驾,并且给出自己的解题之道。
当比亚迪“天神之眼”落地后,王传福终于有勇气回应质疑:“过去外界有误解,认为比亚迪不重视智驾,其实我们是做的多,说的少。”
看到没,有了智驾腰杆才能硬,上了桌才能有机会坐到主位。
除此之外,有关智驾的讨论还在升温。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发文称:“欢迎最近数家我非常尊重的头部车企发布智能化战略,加入智能驾驶全国甚至全球普及的开始。”
有趣的是,在头些年各家唯论英雄的时期,小鹏一度被认为是“蔚小理”中的小透明,但没想到小鹏早都站到了大气层,如今其智驾产品通过全栈自研、数据驱动与用户共创,构建了技术领先、体验优越、商业可持续的智能驾驶生态体系,可谓是遥遥领先。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谈到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实践出真知,还强调安全是一切智驾的前提。
作为头部车企负责人这个观点来得极其珍贵,因为如今智驾功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类问题,例如驾驶员未按规范使用辅助驾驶系统、自动泊车出现故障导致撞车,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智能驾驶系统的投诉达1124条。
咱们当然乐于看到新技术为整个行业带来改变,但最怕的就是一哄而上的虚假繁荣,一定要警惕空喊口号的智驾。
相比之下,有硬技术打底的余承东显得信心满满,之前谈到智驾现状时表示:“把成本做低,让最基础的智能驾驶辅助普及,值得表扬,可喜可贺。而混淆高阶智驾概念,把最基础入门级的智能辅助驾驶说成高阶智驾,是不合适的。”
以华为的智驾技术,讲出这种话是有一定的底气的,但智驾体验一定要拉开足够大的优势才能够凸显自我优势,这是华为要下功夫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前半句,除了比亚迪开启智驾平权计划,长安汽车也发起了冲锋,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此前表示,今年8月长安汽车将率先在10万元级别的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来提高车辆智能驾驶能力。
可以说到了如今这个节点,没有智驾就等于没有未来。
在这场赤裸裸的车圈“华山论剑”中,传统燃油车恐怕是受伤最严重的那一个。
大众、福特、日系三剑客等车企尚处在电动化转型的进程中,有的品牌自曝卖一辆新能源车亏损好几万,有的则混动、插混、氢能源齐上阵,主打一个我全都要,还有的直接与国内车企合作,走起了捷径。
究竟会涅槃重生还是黯然退场还没有定论,而智能化又以猝不及防的姿态拍马赶到,网友的一句评论扎心了:“新能源的坑还没填平,智能化的雷区又要趟。”
的确,其实在今年刚开始,一些传统燃油车企就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只不过放在当下的车海中,显得有些平谈无奇。
而且在大本营燃油车那一块,几乎没有品牌能够躲过价格战的影响,本想两条腿走路,但却搞了个一步迈不开。
不过也有车企把功课做在了前面,例如3月26日宝马集团和阿里巴巴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推动AI大语言模型“赋能”宝马旗下各大车型。并且此次合作开发的全新BMW智能个人助理,将在2026年搭载到宝马新世代车型上。
宝马相关工程师还表示:“为了适应中国用户的智能化需求,宝马会一直联合中国科技公司推进本土化方案。”
除了联动阿里,宝马还主动牵手华为,据悉之后宝马在中国将深度融合鸿蒙生态,推出包括BMW数字钥匙、HUAWEI HiCar和MyBMW App在内的数字化服务。
图源:微博@新浪科技
打不过就加入是目前完成过渡的最好方法,BBA里另外两家的奔驰和奥迪,也采用了同样方法。
2025年初,奥迪宣布全系车型将搭载华为智驾系统,包括PPC燃油平台和PPE纯电平台,目前上汽奥迪A5L已确认将搭载华为乾崑ADS 3.0,于今年上海车展正式发布。
奔驰同样洗心革面,目前部分车型已经开始与国内顶级智驾供应商合作,之前还有媒体报道奔驰计划投资约7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45亿元),进一步增加对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Momenta的投入。
的确,在技术代差与市场压力下,只有活下来才有资格考虑尊严问题。
如今智能驾驶已经成为车企竞争的的终局之战,但其实消费者更在意的是安全问题,毕竟智能驾驶不是冷冰冰的技术竞赛,而是让每个家庭都能安心抵达的温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