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火得发烫,油车却越卖越冷。
2024年,理想、小鹏、问界、比亚迪……轮番上演销量奇迹;
而另一边,本田却迎来了有史以来最惨淡的一年——全年销量大跌约30%。
更扎心的是,这个下滑趋势并没有止住。
2025年的前2个月,本田中国累计销量才只有102,756辆,同比又降了近三成,跌幅高达29.84%。
说出来都有点唏嘘。
因为曾几何时,日系车在中国市场几乎就是“口碑”的代名词,而本田更是其中的王牌:
“开不坏的本田”、“一日本田,终生本田”的美誉广为流传。
可现在,本田怎么就不行了呢?
最浅显的答案,可能就是新能源车的冲击。
毕竟,在2019年那会儿,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还不到5%,而现在呢?
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冲上了40%+,而且还在继续攀升。
换句话说,五年前十台车里,只有半台是新能源;
现在,每卖十台新车,至少有四台是电车。
所以你很难说是“本田出了问题”。
更像是整个新能源浪潮,把本田原本那一份“市场蛋糕”直接切走了。
特别是在10-25万元这个价格区间,本田的主力车型——雅阁、思域、CR-V、XR-V等等,恰好都对上了新能源车的主攻位。
比亚迪秦、汉、宋,问界M7、深蓝S7、零跑C10……这些电车不是抢边角料,而是直奔本田核心用户去的。
更要命的是,它们不仅价格接近,配置还高得离谱。
智能座舱、全景影像、L2辅助、语音控制、超长质保,甚至还有800V快充。
一对比,你就会发现:
同样的钱,买一台电车,像是“满汉全席”;而买一台本田,就像是“清汤挂面”。
所以消费者转身不是偶然,是被现实逼着走的。
问题是——就算把这一切都归咎于“新能源的冲击”,也依然解释不了:
为什么偏偏是本田,掉得最狠?
说白了,其他家虽然也有下滑,并没这么严重。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是不是它的电气化转型太迟,新能源车没有撑起销量?
其实也不是!
因为本田,并不是现在才开始搞电气化。
相反,它甚至是合资品牌里,最早有“战略觉醒”的一批。
早在2017年,本田就提出了“2030愿景”——要在2030年,让电动化产品占据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二。
这不是随口一说,而是带着行动来的:
2018年,东风本田推出了“Seeing the future”新能源战略,正式拉开电动化转型的序幕;
2019年,CR-V混动、英仕派混动、艾力绅混动陆续上场,完成了SUV、轿车、MPV的全覆盖。
你看,他不是没想过“未来”,也不是没做出部署。
甚至到了2021年,本田还举办了一场高调的电动化战略发布会,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纯电品牌——e:N系列。
那个时候的宣传口号非常响亮:“本田电动化的真正开始”。
按理说,这一套打法下来,本田应该早就站稳了新能源的桥头堡才对。
可结果呢?
E:NS1、e:NP1这两款“本田首发纯电”,上市时媒体刷屏、官宣热热闹闹,但很快就销声匿迹。
你在大街上几乎见不到一辆跑着的。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从头到尾,本田做的是“电动化”,却没有真正做“电动”。
混动路线走得太久,导致它对“智能、科技、用户体验”的理解严重滞后。
搞电车,还按燃油车那一套来,套个电池就上市,所以根本没法打动消费者。
拖到2025年,新发布的本田 S7虽然有所进步,但很可惜迟了。
因为这个阶段的新势力,无论是产品力、还是技术水平,都强出了很多。
想要从他们嘴里抢食,无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是吗?
总的来看,本田的问题,不只是转型慢,也不是不够努力。
而是时代变了,它却没跟上“打法”。
他太相信自己的经验,太依赖过去的积累,结果在新规则下成了“老手变新手”。
等它意识到问题严重时,市场已经不是它熟悉的那个市场了。
其实不只是本田如此,再过几年,其他日系品牌也会越来越糟。
虽然它们的品牌积累和信仰还残存一部分,但已经开始摇摇欲坠了。
说白了,以前还能加价卖车,现在都变成大幅降价了。
等到价格都降不动的时候,就是销量雪崩的时候。
对此,不管你们信不信,且用时间去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