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谢小雅 记者 郑亚雷)3月29日上午,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陕西省红十字会主办的“生命•希望”——2025年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举行。活动旨在突出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意义,表达对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思,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活动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主任徐自力主持。
活动现场,“生命永恒”纪念园内翠柏含肃,诉说着对逝者的缅怀与追思。菊花摇曳,寄托着对捐献者的感恩与敬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孟晓军,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 李志刚稳步走到花篮前,细心整理挽联并深深鞠躬,表达对捐献者的敬意与追思。缅怀致敬环节,全体人员肃立于纪念碑前,向捐献者纪念碑默哀致敬。
西安交通大学的六位医学生身着白大褂,带来的原创诗歌朗诵《他是》,声音清澈而坚定,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都承载着他们对“大体老师”的感恩。学生们表示,每一次学习都深感捐献者的伟大,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医学生开启医学知识大门,用身躯讲述着生命奥秘。从心底深处潺潺流出,淌进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田。这种亲身参与和感悟,也让医学生们更加坚定了从医的信念,明确了身上肩负的责任。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副教授靳辉在缅怀仪式上发言:“今天站在这儿,往昔与‘大体老师’相伴的岁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满心的敬重与感激。在教学过程中,我和我的好搭档分工协作,我主要负责理论课程,而我的搭档则专注于实践教学。同学们,你们是幸运的,能在求知路上得到‘大体老师’如此珍贵的教导;你们也肩负着重大使命,希望大家把从‘大体老师’身上学到的知识、领悟到的对生命的敬畏,融入到未来漫长的从医生涯中。在医学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用爱与责任,守护每一个生命。”
遗体捐献者梁培寿的家属代表和器官移植受者代表也分别发言。家属们讲述了捐献者生前的愿望与故事,让大家感受到他们的无私与大爱;受者代表分享了重获新生后的生活,言语中满是对捐献者的感激。这些真实的故事,深深触动着在场每一个人,也让医学生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自己即将所从事事业的深远意义。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孟晓军代表医学部全体师生,向所有捐献者及家属表达了最诚挚的慰问。他指出:西安交大医学教育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人文情怀、职业素养和医德医风的培养。建立了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第一个以遗体器官捐献为主题的医学人文教育基地,打造具有交大特色的工作范式,通过在解剖课程的开课、结课仪式上,组织医学生向“大体老师”默哀致敬等形式,教育学生敬畏生命,感恩生命。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交大医学人始终牢记“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誓言,追寻“尚德尚医、求是求新,为生命之光,为世界之光”的崇高理想,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和抗战迁陕精神,努力为中国的医学教育事业,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近年来,遗体器官角膜捐献事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行列。截至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志愿者登记人数达1987位,捐献人数650位。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生命的延续和医学进步的支撑。此次缅怀纪念活动,不仅是对捐献者的缅怀,更是一堂生动的人文教育课。让医学生们在感受大爱的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为他们未来的医学之路注入了温暖而强大的精神力量,对推动医学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陕西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何洁、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陕西省红十字眼库、省内各地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员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各学院及职能处室、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捐献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红十字眼库参与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