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一座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千年瓷都,在这里,每一件瓷器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每一道工序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同时,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九十多年前,烧瓷工出身的黄火星在这里踏上革命的征程,最终蜕变为共和国熠熠生辉的著名将星,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开国中将黄火星的故事。
黄火星是江西乐安人,生于1909年。
七岁那一年,黄火星随父母逃难至江西景德镇,因母亲亡故没钱安葬,黄火星被卖身给在景德镇当瓷器工人的黄聚发为子,取名为黄火生,养父家里的条件也非常艰苦,黄火星八岁就要到瓷厂当学徒工,经常遭到瓷厂老板的打骂,年少的心灵中逐渐产生反抗的情绪,为后来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础。
上世纪二十年代,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在时代浪潮的影响下,已经成年的黄火星开始参加进步团体,并参加了景德镇工人的罢工运动,1929年初,黄火星结识了共产党人余金德等,在他们的影响下,黄火星逐渐接受了进步思想,认识到自己被工厂资本家剥削的现实,决定要为改变命运进行抗争。
1930年,红军第二次占领景德镇,黄火星果断报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被任命为市总工会青年部宣传员,黄火星积极向当地的群众宣传红军的政策,鼓动大家报名参加红军,促进了红军力量的壮大。
土地革命战争中,黄火星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斗争,尤其是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时任红11军团政委的黄火星率领部下将自己伪装成中央红军的主力,吸引并牵制国民党军第36师主力,在战斗的过程中,黄火星身先士卒,率领部队猛冲猛杀,战斗们说:
“这哪里是个火星,这分明是个猛子嘛!”
从此,黄火星便多了一个称号:猛子政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火星所在的闽西南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黄火星担任第3团团长,当时,日伪军在小丹阳地区为非作歹,残害百姓,黄火星听闻后率领部队对日伪军进行袭击,毙伤340余名敌人,还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随后,黄火星又在龙王山构筑战壕、沟壑等掩体,连续多次击退敌人的疯狂进攻,反“扫荡”斗争取得初步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黄火星先后担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副政治委员等职务,于1949年1月升任第二十五军政委,不久调任第二十九军政委,参加了解放莱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漳厦等地的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黄火星担任第十兵团兼福建军区政治部主任,于1954年调任江苏军区第二政委,1955年,黄火星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开国中将。
就在黄火星被授中将的这一年,中央决定建立军事检察院,黄火星被任命为军事检察院筹建工作负责人,随后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务,成为我国军事检察事业的开创者。
在军事检察工作中,黄火星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落实中央对肃反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做到“有反必肃,有错必纠”,在全国开展反右斗争活动中,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抵制反右扩大化的错误做法。
1971年4月27日,黄火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