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一天下午两点多,因为刚吃过午饭,时任吉林省白城军分区的司令员郑其贵,带着警卫员出门散步去。
没想到没过一会儿,他便又回来了,关键是手里还拉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莽汉。郑其贵热情的将他拉进办公室,又是端茶又是倒水,之后便热火朝天的聊了起来。没想到聊着聊着,两人竟然痛哭流涕热泪长流。
这是怎么回事?这个叫花子莽汉又是谁?
郑其贵
180师入朝
让两人如此伤感流下热泪的,乃是因为数年前的一场惨烈战斗,这场战斗惨烈到,终其一生,他们都无法走出这个噩梦。
1951年2月,在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数月之后,因为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前方急需国内部队,到前线增援轮战。因此从当月起,又陆续派了几个军过去,而郑其贵,正是这一批的入朝将领之一。
郑其贵,1914年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安徽金寨,家里是贫困的农民。
金寨有红军第一县之称,先后爆发了立夏节、六霍起义,组建过12支主力红军队伍。在时代的风起云涌之中,才15岁的郑其贵也加入进来,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入伍后,郑其贵从红四方面军的一名小战士,逐步担任起班长、排长、连长、师部参谋等职。红军时期,他也是一名勇猛战将,跟着徐向前四处征战,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战役。
本来,郑其贵也很有可能成为新中国的一名传奇将星,但1932年,他随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入川,结果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受了重伤。因为这次受伤,他的右手落下终身残疾,这种情况在战场拼杀更加不利危险,所以上级让他退出了前线指挥,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担任政工工作。
抗战时期,郑其贵在抗大学习了一段时间,此后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不少战斗,比如百团大战、解放阳城、临汾战役、太原战役等等,不过主要也是担任政委、政治部主任等职。
《山西新军决死第三纵队》一书,曾提到过孙灏正,这是郑其贵的曾用名。结合他之前的所有生平经历,郑其贵是干过3次连级以上军事主官的,主要是决7团1营、2营的营长,以及24旅旅长,找不到团级军事主官经历的资料。也是因此,缺少作战指挥经验,成为后来大家评价这场战斗的普遍观点。
1951年年初,郑其贵接到任命,他成为了60军180师的师长,要入朝参战。
这个180师,是1947年,由晋冀鲁豫的地方武装以及起义部队,统一组建起来的,听上去实力似乎不太行。但在解放战争中,他们在西北、西南的战绩,还是很不错的。
对于这个师的实力,彭老总是这么说的:“一八0师与志愿军其他老牌师相比,它的历史很短,不像其他师,早就见惯了大场面和大风浪。”
此时,180师正在川西剿匪,接到命令后,1950年12月里,便开到了河北沧州的泊头镇进行集结训练。
训练了两个月,180师被编入了志愿军第3兵团60军。1951年3月22日,他们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急行10多个昼夜,到达了伊川。
当时,第四次战役已接近尾声,到4月里,“联合国军”已被阻击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文惠里、华川等地。
新到来的180师,任务就是配合主力,每天四处奔走,剿灭反扑的小股敌人。虽然没有惨烈的战斗,但每天都要背着沉重的装备急行军,动辄百里。而且因为要躲避美军的飞机,几乎都是夜里行军,山路又崎岖,非常地辛苦。
很快,第五次战役又打响。因为考虑到180师实力的问题,只让做了预备队,而第一梯队主力,仅用5天便歼敌2.3万人,还向前推进了几十公里。看似胜利在望,全军上下欢欣鼓舞。
就在这时,因为有两个主力师被调走,180师因此补充进来。没想到的是,到撤退阶段了,却陷入险境,几乎全军覆没-------
浴血陷重围
180师加入战斗以后,收到的任务,是与3兵团其他部队一起,割裂美韩两军的联系,阻击美10军的东援等。以此,来策应主战场的战略推进。
收到命令,180师便立刻行动起来,靠着两条腿,连夜跑步强渡北汉江,并且当面向美军发起进攻。
这一次,180师初战连捷,他们步、炮协同,很快便突破美军防线,攻克杜武洞、仓村里。其中538团,更是创造了辉煌的战果,九发炮弹九发十中,竟然一举击毁了美军十辆谢尔曼坦克,创造了一个军史奇迹。同时,这也给美军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一个连因此被快速歼灭。
经过几轮进攻,180师已经一路打到了最前沿,与63军、15军等连成一线,并肩迎敌。
到这里本来挺好的,但紧接着却状况频出。
先是秦基伟的15军,在大水洞与敌激战,请求支援。于是,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把60军的179师调了过去。很快,12军也报告遇到困难,181师因此也被调走。
如此一来,60军的战线上,只剩下了180师自己,兵力不足。然后,两侧近邻的友军63军和15军,竟然也提前撤退了,两翼空虚,孤军深入。
王近山
这个缺角,自然也被美军发现,因此开始疯狂的反扑。
然后还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后勤。因为美军的狂轰滥炸和封锁,志愿军的补给非常困难,往往只能维持一周。李奇微就发现了这一重大问题,还整出了一个“礼拜日攻势”。
这连打了近一周,又到了粮草弹药见底的时候,180师孤军深入补给断绝,数倍于己的敌人携着飞机大炮涌上来,眼看要被三面合围------
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此时肯定就要考虑如何安全撤退。郑其贵也向60军军长韦杰汇报了情况,请求撤退,结果这个节骨眼上,又收到兵团总部的命令:180师前卫变殿后,等各军总计7000多名的伤员撤走了,他们再撤离!
韦杰
这个命令,对180师来说,简直就是落井下石。因为自从陷入孤军奋战,他们在弹药粮草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已经与敌人激战好几天了,疲累至极浑身是伤,如何再打下去?
这个命令,郑其贵还是不得已接下,坚守阵地,在重重包围之中,又血战了5个昼夜。援军迟迟不至,部队减员三分之二,总部电台也被炸毁,无法及时得到指令,但实在坚守不下去了------
原来是撤退,现在只能突围,但这条路也是异常艰辛。180师入朝时11000多人,这一战便有7000多人阵亡或被俘,郑其贵带着400人勉强突围。
整个180师,最后还有4000多人归队。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在总结经验教训的会议上,彭老总为此痛心疾首,把60军的军长韦杰痛骂了一顿。质问他说:“你这个军长是怎么当的?180师,明明是可以突围出来的,前后都没有敌人,为什么不晚上趁机突围?像你这样的指挥员,应该杀头!”
彭德怀
韦杰被骂得垂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不久之后,韦杰就被撤职了。郑其贵也被撤销师长职务,降职处理。
一辈子的疙瘩
到1959年,郑其贵担任了白城军分区的司令员,这天吃过午饭,他刚走上街准备散步,便从角落里冲出来一个衣衫褴褛的人,一把将他抱住。
他刚想推开,对方便含泪说道:“师长,是我啊!”
郑其贵定睛一看,也是红了眼眶,此人,竟是180师“已经牺牲”的警卫班长王富贵!
郑其贵
提起180师,两人的眼泪便流个不停。原来,王富贵在分散突围时,被美军俘虏了,停战以后被释放,他认为自己当过俘虏丢脸,便常年四处换地方打工,因此很是落魄。
这次之后,郑其贵就将王富贵安排到军区,在农场里管理军马,也算是有了稳定的工作。
180师的失利,成为这些人心中一辈子也解不开的疙瘩。
1987年,韦杰病逝,在弥留之际,他还在说:“把棍子打在180师屁股上,是不公道的-----”
1990年,郑其贵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临终他对此事也仍是难以释怀,说要去见180师的兄弟们了,无比辛酸的感叹“实事求是,难啊!”
胜败兵家事不期,但每一个为国而战的男儿,都是人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