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到,阿古柏入侵了新疆,而俄国趁机侵占伊犁。此时,左宗棠已平定了陕甘的乱局,准备出兵新疆。1874 年,清朝东南沿海地区发生了一件大事,致使朝廷就是否收复新疆展开了激烈辩论。



阿古柏的军队

牡丹社事件

早在 1871 年,一艘琉球船只回航时遭遇台风,漂流至台湾东南部八瑶湾,船上的船员上岸后,被台湾原住民杀害。1872 年,日本借八瑶湾事件侵吞了中国藩属国琉球的主权。日本明治维新后,西乡隆盛等人提出“征韩论”,表面是征讨朝鲜半岛,实则主张通过海外扩张解决内政问题。但因征讨朝鲜半岛在外交上困难重重,未获内阁支持,日本朝廷将目标转向台湾。1874 年夏,日本以八瑶湾事件“生番无主”为借口出兵登陆台湾,这便是牡丹社事件。需要指出的是,琉球王国自明朝起便是清朝的从属国,属于清朝领土。这件事给了清廷极大的震惊。



牡丹社事件

在中国地缘战略史上,封建王朝向来多面临西北少数民族的入侵,东南沿海的威胁较少,因此历朝历代在海军建设方面投入不大。日本登陆台湾引发清廷强烈抗议,但清廷发现自身根本无法与日本开战,因为没有成型的海军。鉴于海军薄弱,清廷决定不与日本开战。日军由于准备不足,对台湾了解不够,部队中大量士兵登岛后患上疟疾等热带疾病,军队近乎瘫痪。日本人深知这仗打不了,趁清政府还不知情,请英国公使出面,与清政府谈判。在谈判桌上,日本人坚持要求清政府承认日本出兵台湾是“保民义举”,这里的“民”指的是琉球国在台湾的遭难漂民。意思就是日本为琉球漂流至台湾遇难的船员伸张正义。清政府未仔细推敲,轻率地答应了,结果中了日本人的圈套,致使日本人借此宣称对琉球拥有主权,后来名正言顺地吞并了琉球。



琉球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结合 1840 年至 1870 年的两次鸦片战争,均是被列强从海上打开国门,清政府开始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恭亲王奕䜣指出,日本进犯,凸显中国沿海防御空虚,可能引发西方列国的觊觎之心。1874 年 12 月 10 日,直隶总督李鸿章上《筹议海防折》,指出,西方国家虽强大,但远在七万多里之外;日本却近在眼前,考虑到自身海防空虚,日本日后必成中国最大威胁。西北的塞防固然重要,但东南的海防更重要。中国海岸线漫长,各国在此通商传教,往来自由,大量聚集于京城及各省腹地。表面友好,实则暗藏吞并之心。



李鸿章

而新疆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北面接壤俄国,西面有土耳其、天方、波斯等回教国家,南面挨着英属印度。即便无战事,每年军费也要三百多万,可如今朝廷把能给的钱都给到西北战场了,就算勉强收复,将来也难以守住。据外国新闻纸报道,喀什噶尔的回酋已接受土耳其册封,并与英国、俄国相互勾结。依当下局势,大清无力兼顾新疆,不如招抚伊犁、乌鲁木齐、喀什噶尔的回酋成为藩属国,如此一来,大清实力尚存。但如果海防失守,一定会伤筋动骨,大清实在无力兼顾两方,必须有所取舍。李鸿章主张停止用兵新疆,将用于西北战场上庞大的军费开支用于海防抵御日本。



新疆回酋

塞防与海防之争

朝廷就海防与塞防展开激烈辩论,当时没有人能对李鸿章的主张提出切实有力的反驳,放弃新疆的言论占了上风,就连最支持左宗棠的慈禧也犹豫不决,她将朝廷各大臣的奏折发给左宗棠,征求其意见。



慈溪

左宗棠收到京城消息后,勃然大怒。左宗棠明白新疆当下势力最大的阿古柏是英国的傀儡,英国在背后操纵新疆,英国自然不愿清政府收复新疆。他生气李鸿章等人完全被英国人利用,并大骂外国的这些新闻纸不是个东西。原因是李鸿章奏折上的观点完全是受了英国人的误导。



左宗棠

英国很清楚清政府收复新疆最大的困难是财政问题,先前就派出公使威妥玛对李鸿章威逼利诱,夸大和渲染日本威胁,强调海防的重要性。英国还通过操纵新闻舆论影响清政府对现实的判断。李鸿章奏折中提到的外国新闻纸,实则是 1872 年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威妥玛

《申报》用中文在租界内印刷发行,不受清政府管辖,享有新闻自由。凭借此优势,《申报》向来秉持报道事实的立场,敢于报道诸多敏感内容,有时比朝廷获取的信息还准确,因此当时上至朝廷官员,下至黎民百姓,追捧者众多。可是《申报》毕竟是英国人办的,关系到英国国家利益时,一定会是英国人的喉舌。《申报》配合威妥玛的外交策略,发表大量关于借外债的负面报道,宣扬如果清朝靠借外债收复新疆,肯定会劳民伤财,还不如罢兵。



《申报》

不仅如此,当时著名的杨乃武小白菜案也有《申报》在背后推动,《申报》介入了此案的司法过程,对洗刷杨乃武冤屈起了关键作用。这样一来,《申报》赢得了当时的人心,人们称赞《申报》揭露浙江官场腐败,推动了中国司法的进步。但《申报》根本用意是借杨乃武小白菜案打击浙江官场,而浙江官员与左宗棠关系密切,浙江巡抚杨昌浚是左宗棠西征的得力支持者。左宗棠对此极为不满。



左宗棠说服慈禧太后

左宗棠获取信息的渠道绝不单单是像《申报》这类媒体。他在浙江攻打太平天国和创办福州船政局时,就通过法国人获取诸多世界上的信息。此外,每次有人出国归来,左宗棠总会与之交流,以此获取最新的资讯。正因如此,左宗棠堪称当时中国国内少数对世界局势有所了解的人物。如果说魏源、林则徐等人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么左宗棠无疑是看清世界的第一人,他是当时朝廷中唯一在英俄大博弈的背景下,对新疆战场了如指掌的人。



1875 年 4 月,陕甘总督左宗棠上《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运粮情形折》回复慈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其一,东面的海防和西边的塞防,二者同样重要,新疆是大清的固有领土,新疆不保则蒙古难保,蒙古不保则京师受累,还会给各地的少数民族树立一个极坏的榜样。

其二,从海上入侵的洋人,其目的在于赚钱,并非抢夺土地,而俄国则是对西北的土地虎视眈眈,如果能收复新疆,让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他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

其三,如果不在新疆边界防守,就要退至蒙古草原、甘肃去部署防线,花费不比在新疆驻军少。而且朝廷欠西征军大量军饷,倘若现在停止西征,就需要裁军,裁军就得补齐这部分军饷,如此反而会增加开支。

其四,左宗棠指出,阿古柏作为一个外来者,并不受新疆民众的欢迎。现在他的根基不稳,当下正是收复新疆的大好时机。一旦错失这个良机,让阿古柏站稳脚跟,恐怕新疆就真的难以收回了。



当慈禧收到左宗棠的回复之后,她不再犹豫,力排众议支持左宗棠,朝廷的海防派和塞防派也达成一致,认为海防和塞防都很要命,都是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志,认为海防也要未雨绸缪,以为自强之计。清廷决定将北洋海防交给李鸿章办理,南洋海防交给沈葆桢办理,将西北塞防及防范俄国人的事务交给左宗棠处理,左宗棠也由此开启了正式的收复新疆的征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