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战三年依后勤,敌机拦阻且投菌。组成网状交通站,保证弹粮给我军。这是网络上的一首关于抗美援朝的诗词。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同时,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成立了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抗美援朝总会)。
在抗美援朝总会和各地抗美援朝分会的领导下,大批青年工人、农民、学生踊跃报名参军,成千上万的铁路职工、汽车司机、民工和医务人员,志愿者到前线担任战地勤务和运输工作。
内蒙古的骑兵部队也不甘落后,他们纷纷请缨出战,由于战争的需要,内蒙古骑兵部队改为炮兵部队,进入朝鲜战场。
在朝鲜战场上,他们奋勇杀敌,仅210团除和兄弟炮兵共同歼敌5个连、摧毁敌战车7辆外,单独歼敌3个营、2个连,共计2125人,摧毁敌迫击炮30余门、迫击炮阵地1处、汽车19辆、30和50重机枪火力点3至5处,烧毁敌物资1部和弹药、汽车库各1处,击落敌机4架、击伤9架。
史料记载,210团1营1连和3连,2营5连和6连,团直高射机枪连均荣立集体三等功;1营2连2排刘忠、2营5连电话员李辉臣荣获二等战斗英雄称号;司机张宝贵荣立数次大功小功;2营4连副连长白玉廷荣立两次三等功;1营副营长赵国臣、2营6连连长李好义、5连指导员王春桐荣立三等功;2营教导员赵柏祥、1营参谋长鲍瑞廷受到38军通令嘉奖;1营代营长鲍万成、教导员肖书林受到24军的表扬,并奖给每人一支美27卡宾枪;李海涛、赵居谦、唐有信、何贻清等同志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的一枚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枚三级国旗勋章;鲍万成、于富江、鲍国相、肖书林、赵国臣、鲍瑞廷、伊翔臣、赵柏祥、丁全、于海龙、金廷扬、傅恩诚等同志荣获一枚三级国旗勋章。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铁道兵部队为保障军运,顽强抢修,始终保持钢铁运输线“打不烂、炸不断”的英雄本色。
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包括当时的绥远省及区划内地区)各地的铁路职工也纷纷加入到这一历史洪流中。广大职工理解了只有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能和平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使中国人民真正摆脱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阴影,才能真正翻身当家做主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当铁路职工知道铁路局要组织职工志愿工作队赴朝参加运输时,都争先恐后,纷纷报名要求赴朝。
虽然随着岁月风雨的侵蚀,许多真实的历史已无从查找,但从一些零落的资料仍然可见端倪,以此献给那些为抗美援朝献出青春和热血的内蒙古广大铁路职工。
在当时内蒙古的各铁路车站,欢送职工赴朝的场面非常感人。母送子、妻送夫,没有被批准赴朝的职工送同事。甚至在医院住院的铁路职工,也按捺不住向医生说:“我没有上前线,但让我去送送他们,给他们鼓鼓劲,也是对他们的支持。”
最感人的是,1951年4月22日,通辽车站出现了欢送铁路职工赴朝出征的动人场面。职工郑克俭当时没有被批准赴朝,他下了夜班买了2斤鱼送回家后,来到车站欢送的人群中。列车即将开动时,机务段长突然接到报告,说赴朝职工少了一名,现确定补充对象已来不及了。郑克俭听到此消息,立即跑到段长那里斩钉截铁地要求:“段长,不要为难,我去!”在场的领导和职工见此情景,都将敬佩的目光向他投去,很多人还竖起大拇指赞扬说:“小郑真是好样的!”经研究,段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段长亲自给小郑戴上大红花。他没有来得及和妻子告别,也没吃到妻子为他炖好的鱼,就毅然登上了出征的列车。
郑克俭参军抗美援朝的光荣事迹,在哲里木盟(现通辽市)乃至内蒙古大草原上传为佳话。通辽铁路部门赴朝职工共有617名。在朝鲜的日日夜夜里,他们严格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忍饥受冻也不动朝鲜居民的一粒米一颗菜和一针一线。在生活和工作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抢修铁路、运输军用物资,有力地保障了志愿军作战的需要。
他们中有2人荣立一等功4人荣立二等功、16人荣立三等功2人立大功、9人立小功,109人立了集体功,有16人牺牲在朝鲜战场。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满洲里,为了加强铁路换装工人队伍的党组织建设,1950年10月,满洲里口岸管理局成立了分局党总支委员会。党总支成立后,利用各种形式在工人中开展形势教育,使广大铁路职工真正清楚“铁路运输是抗美援朝的生命线”,通过宣传发动,激发了铁路青年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他们纷纷写决心书、写血书要求赴朝。
满洲里车站的陈世义、赵树祥、林朝贵、侯才等人赴朝从事铁路运输,他们冒着美帝国主义飞机扔下的炮弹,出色的完成了运输任务,为抗美援朝做出了贡献。
但是,因为满洲里口岸地理位置特殊,担负苏联及东欧国家援朝军用物资的换装任务,繁重的换装工作已使满洲里铁路口岸人力不足,所以绝大多数铁路职工赴朝要求没有被批准。上级指示:满洲里也是战场,也是前线。
赴朝铁路职工到朝鲜后,每人都穿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服装,他们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在去朝鲜的沿途中,他们看到了朝鲜很多城市、村庄的房屋都变成了废墟瓦砾。漆黑的夜晚,天空下黑暗无光,死亡的恐怖笼罩着原野。朝鲜百姓流离失所到处是美帝国主义留下的残暴罪证,激起了铁路职工的强烈愤恨。他们纷纷给祖国写信,向领导、向同志们、向家人表示决心:
“为了战胜美帝侵略者,虽然我们住的是宿营车,吃的是供给制。但我们绝不怕这种艰苦,保证完成运输任务。”“我们不怕流血流汗,克服一切艰苦,牺牲一切,争取立功。”
内蒙古各地赴朝铁路职工,在朝鲜战场不像作战部队那样集中与敌人作战,他们只是几个人一车组单独执行军用物资的运输任务。入朝后,他们经过战斗环境的锻炼,逐步掌握了与敌机作斗争的经验,并具有了坚强的斗争意志,已成为一支不可抗拒的力量。
内蒙古的各族儿女,没有被敌机的狂轰滥炸所吓倒,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次军事运输任务。在朝鲜战场,他们与朝鲜铁路员工团结在一起,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了美帝国主义所夸耀的“海空优势”,保证了军事运输的运行,保证了作战部队在战场上狠狠打击敌人。
在内蒙古赴朝铁路职工的英雄事迹中,有一个“1503号机车包乘组”的事迹载入史册。当时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张家口(1949年11月24日至1952年6月28日,张家口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驻地)铁路分局机务段1503号机车包乘组的7位职工在抗美援朝烈士的丰碑上永远铭刻着他们的名字。这7位职工是:刘克勤、韩根启、许智忠、王世勋、康秉权、李天禄、李瑞。
在朝鲜前线,1503号机车包乘组每次都很好的完成上级交给的运输任务,尽管每次完成任务都历经了无法言表的风险和困苦。
1951年3月31日凌晨,该列车满载军用物资,一路风驰电掣般快速前进,包乘组全体人员各负其责,全神贯注,小心驾驶着机车。同时还时刻注视着敌机的动向,加强自身的防护与隐蔽。
31日上午8时,当1503号列车运行到朝鲜平壤南面的郭山地区时,突然发现了美国飞机。此时,美机也发现了正在运行的军用物资列车。美机发现机车后,就紧追不舍,进行了俯冲扫射和轰炸。1503号机车上的包乘组人员面对敌机的扫射轰炸,勇敢沉着,司机开着列车与美国飞机展开了顽强的搏斗,为了保护列车和军用物资的安全,列车在经过一个山湾时,突然将满载军用物资的车箱摘钩甩进山湾,1503号机车驶进山洞隐蔽。就在机车驶进山洞的时候,美机俯冲投下一颗炸弹悠进山洞,炸中机车,1503号包乘组组长、司机刘克勤、李天禄,司炉韩根启、许智忠、王世勋、康秉权、李天禄、李瑞全部壮烈牺牲。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张家口上千名职工报名要求赴朝,仅张家口铁路局即批准470名职工赴朝,其中有140名职工在朝鲜战场上立了功。
(5)
在1953年8月2日《工人农民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的巨大贡献》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我国成千成万的志愿援朝的铁路职工、汽车司机、医疗手术队和防疫队,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为中朝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三年来,我国报名志愿赴朝的铁路员工达到了铁路运输员工总数的80%以上。我国志愿援朝铁路员工和朝鲜铁路员工一起,共同努力,已把朝鲜前线的运输线变成炸不断、轰不烂的钢铁线。今年一、二月份,敌机虽然对我铁道线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破坏,但是我铁道部队1月份完成任务的运输量,仍达到了去年上半年最高月份的两倍半。就连敌人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铁道部队是“世界上最坚强的人。”
参考《1950抗美援朝—内蒙古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