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晨曦的微光,瑞丽市第一小学的操场上跃动着青春的身影。千余名学生踏着《运动员进行曲》的节奏,以班级为单位组成流动的方阵,嘹亮的口号声与整齐的脚步声交织成蓬勃的晨曲。这是瑞丽市教育系统落实《云南省中小学生壮苗行动方案》的生动缩影,更是“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鲜活实践。

为积极响应“双减”政策,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瑞丽市各中小学扎实、有效地推进阳光大课间和课后服务工作。各学校纷纷结合自身特色,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整合课程和多方资源,充分挖掘学校教师队伍自身资源,分层次开设了一系列的足球、篮球、街舞、葫芦丝、吉他等课程。通过多样化的训练与教学,充分发挥课外兴趣培训的育人功能,为学生搭建起更为多元的成长平台,各任教老师依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与兴趣爱好,精心制定各项教学计划,让孩子们在增强体质、拓展爱好的同时,培养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在姐相中心小学的“课后服务超市”,架子孔雀舞与马鹿舞课程的融合教学正迸发出创意火花。“以前放学就回家刷手机,现在能跟不同年级的同学切磋舞艺,一起玩耍,我感到很充实。”架子孔雀舞社团的张梓琳兴奋地说。该校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开发出葫芦丝、架子孔雀舞、马鹿舞等多个非遗课程,构建起“基础托管+特长培养+文化传承”的三级服务体系。



“有了‘课后服务’后,让我们乡下的孩子也可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更多的兴趣爱好培训,让他们也能够掌握更多的特长,我们乡下的孩子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差。”姐相中心小学学生家长孟润充满信心地说道。



自“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以来,瑞丽市36所中小学全面升级校园体育活动体系,创造性构建“三位一体”健康促进模式。各校严格执行每日“15+30”锻炼标准:课间15分钟自由活动、30分钟特色大课间,确保学生日均体育活动突破45分钟。“课间15分钟的落实,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充足的休息与活动时间,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的疲劳,为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提供了有力保障。”瑞丽市勐卯教育集团总校长胡蓉介绍道。



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形式多样的课后活动和特色课程不仅是课堂的延伸,更是孩子们梦想的起点,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全体教师共同的美好愿景。未来,各校将持续开展“阳光大课间”、课后服务特色活动的探索和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成为“心中有光的人”。

开屏新闻记者 马楠 通讯员 付琳璇 李源芃 周有川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