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广东网友发帖称,教书20多年了,第一次接到这样的通知,要求语数英老师每周给班上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补课。而且还要做好登记,把补课内容记下来,还需要师生签字。

不知道什么是融合教育,但教书20多年,我还是第一次了解,给学生单独辅导,还要师生彼此签字画押。

这就是留痕式管理,太出乎意料了,教育本来是非常阳光单纯的事情,但现在搞得越来越复杂。

接到区里的融合教育通知,需对校内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每周两次,形式不限,有利用课间或自习课完成,班主任将具体学生名字告诉大家,每月统计一次辅导内容,请做好登记和师生签字。





看这通知,感觉这事情是挺好的,帮助有学习障碍的同学单独补课,这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应该是学习比较垫底的学生。

但对于老师来说,是不是就有点强加了,如果是自发的,也是主动的,那是最好不过,但如果是上级要求的,感觉就变了味道。

虽然说也是在学校的时间,但老师的课已经上完了,给学生补课就是额外的工作,对吗?

但也有人说,这是在学校时间,又不是周末让老师补课,教育局能这样做,觉悟很高,老师觉悟也要提高,祖国的下一代就是要从教育抓起。现在的上课进度很快,有的学生可能跟不上,慢慢地就落下来了,所以需要额外讲解。



也有网友说,凭什么老师额外给学生补课,不让学生掏钱补课,却要求老师免费补课,你咋不要求医生免费给病号治病啊!

老师也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门举报,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而且变相告诉其他学生,谁是学渣,伤学生的自尊。

还有网友说,那些学不会的学生,抱在怀里也没用。

貌似大家说的都挺有道理的,这就是所谓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但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是刻舟求剑还是拔苗助长,我觉得小学时期的孩子学习能力都差不多,没有特别突出,一般的孩子都能学会。到了初中以后,差距就会非常的明显,因为初中的进度很快,能力差一点的就跟不上,跟不上以后就会失去信心,也就没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从小学开始还是从初中开始,只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学习就不是问题。

对此,您怎么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