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泉县呼和托哈种畜场确肯布勒格队,有一位名叫布尔里克江·托开的牧民。35年来,他用一双巧手和一颗匠心,默默守护着传统手工马鞭制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走进布尔里克江·托开的家,一股浓郁的温泉县独有的草原文化风情扑面而来。家里放置着各式各样的马鞭,每一根都透露着匠人的精心雕琢和岁月的沉淀。布尔里克江·托开制作的马鞭,长短不一,选材考究,主要由牛、马、骆驼、羊的皮革制成,再配以铜、银、铁等金属装饰,既实用又美观。他的马鞭,每一道工序都严格遵循传统工艺的制作流程,从选料、加工、烘干、编型到打钉,无不透露出匠人的精心与智慧。

“马鞭是牧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游牧民族的文化瑰宝。”布尔里克江·托开深情地说,“我从小就对制作马鞭充满了兴趣,看着长辈们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精美的马鞭,我就梦想着有一天也能成为这样的匠人。”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布尔里克江·托开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从小就喜欢搜集哈萨克族传统马鞭的制作工具和材料,虚心向长辈请教技艺,不断摸索和实践。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他终于掌握了制作马鞭、马镫、马鞍、马笼头、马肚等马具的精髓,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35年来,布尔里克江·托开始终坚守着这份匠心。他不仅在制作马鞭上精益求精,还积极参与各种非遗文化活动,推广这项传统手工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文化,共同保护和弘扬非遗文化的多样性。

“制作马鞭是一种享受,每当我看到一根根精美的马鞭在我手中诞生,我就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布尔里克江·托开的马鞭制作技艺精湛、质量上乘,深受牧民的喜爱和赞誉。3月12日,来自伊犁的一位牧民慕名而来,找布尔里克江·托开定做一根价值1500元的马鞭和马布袋。这位牧民对布尔里克江·托开的手艺赞不绝口,并预交了定金,等待几天后再来取货。



布尔里克江·托开制作的马鞭,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与手的对话。每一根马鞭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情感,每一道工序都透露出他对这份手艺的热爱与执着。他说:“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马鞭制作技艺,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布尔里克江·托开,一位普通的哈萨克族牧民,用他35年的坚守与匠心独具,让非遗之光在温泉县熠熠生辉......守护非遗,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记忆;传承非遗,就是让文化多样性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来源:温泉零距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