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余杭中泰双联村的80后村民童权松,
是村里颇有名气的人物。
8岁开始就接触茶叶的他,
不仅是村民们口中的“炒茶王”,
更是凭借了“炒茶叶”这门手艺,
成为了杭州市C类人才,
村里人都对他的手艺竖起大拇指。
这两天,童权松已经开启了
一年一度的“通宵炒茶”模式。
凌晨1点睡,凌晨4点起
一天炒茶叶两三百斤
凌晨4点,天还没亮,
童权松就起床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了。
“5点前到市场上选茶青,
早点到就能多挑一些好的原材料。”
童权松告诉天妹,他收的茶青
讲究“一芽二叶初展”鲜嫩肥厚,
还要仔细挑出带有蒂的,
这样才能保证炒出来的茶叶
色泽黄绿,清香通透。
拿着推车收购的童权松
回到家中的炒茶基地,
童权松就要忙着炒制收回的茶青,
同时还要留意着有没有茶农在附近卖青叶,
因为早市上收购的原料,
是远远不够一天炒茶所需的。
“最近炒的是龙井43,
不光要炒茶叶、收茶青,
还要收拾整理炒茶机器,
这几天基本都是忙到凌晨1点才睡,
通宵也是常态。”
童权松说,3月中旬开始,
他就保持着这样的节奏工作,
最忙碌的就是这10多天,
再过一周后就开始炒群体种,
前后忙活大概一个多月后,
今年的炒茶工作就正式结束了。
童权松炒茶叶,可以坐上一整天。
和茶叶打了几十年交道,
不同湿度的茶叶所需的温度,
不同叶片翻炒所需的力度,
以及茶叶炒制的程度如何,
他用手轻轻一掂便知。
升起的白色热气卷着茶香填满整个工作室,
是最治愈的时刻。
为了提升制茶效率,
他还开设了炒茶基地,
购置十多台炒茶机器。
借助这些设备,
一天能炒制出两三百斤茶叶,
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
“这两天钱塘龙井的青叶价格约为170元/斤,
比往年便宜了不少,
经过加工之后能卖到八九百元一斤。”
8岁接触炒茶
凭借手艺评上了杭州市C类人才
茶叶一直都是双联村村民世代主要经济来源,
童权松从小就看着父亲炒茶叶,
8岁时开始帮着父亲添柴火、看火候,
11岁第一次尝试炒茶,
为了照顾身体不好的父亲,
自己揽下重活,背着书包上集市卖茶叶。
“我刚炒茶叶的时候,大家对我影响很深刻,
可能因为还是个孩子,就背着书包卖茶叶,
久而久之,认识我的人越来也多了。”
收鲜、摊青、回潮、杀青、辉锅……
一年年炒茶的“实战”,
让童权松对传统手工制茶工艺十分熟悉。
因为喜欢炒茶,
他还特意去周边拜炒茶师傅为师,
钻研如何把茶叶炒得更漂亮、清香。
长年累月的坚持让童权松
自然而然成了当地炒茶能手。
2011年起,
他开始参加各种类型的炒茶叶比赛,
也总是能拿回特等奖或者第一名。
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的技能大赛中,
他更是多次获得一等奖,
并且凭借这些优秀的表现,
在2019年评上了杭州市C类人才。
“我真的没有想到,
通过炒茶也能收获这么多认可,
炒茶也可以变成人才。”
童权松告诉天妹,
他一直都希望能把自己手工炒茶的手艺
教给更多的年轻人。
这几年,
有自己受邀去职业学校授课的,
也有特意找他拜师学艺的,
如今他的徒弟遍布浙江、
福建、重庆、江西各地。
通过炒茶获得的部分荣誉
来源:天天看余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