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里,贾雨村这个人物不是最重要的,但在红楼里,还真的不可低估。第一回里贾雨村就出场了,曹雪芹把贾雨村放在开头,一定有他的深远用意。

贾雨村最初应该是个好学上进的学子。在第一回里他这样亮相: “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穷儒的家世曾经是诗书仕宦之族,出生时就已是家道零落了,穷的“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意,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可说此时的他是一个有志而纯洁的青年,落泊在庙里以“每日卖文作文为生。”这个学子在物质上贫乏,在精神上倒有着不小的雄心抱负,从他在圆圆的中秋月下写出的两句诗“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就可知道。带着这样的理想,也带着甄士隐给的五十两银子,在“五更”时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寻求美好未来的路 途。我们的贾雨村就这样出场了。



中了进士,当了知府的贾雨村因了“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 ”。于是,我们的贾雨村知府被革职了。读这段文字后细分析,可以知道这时的贾雨村还是个青涩涩的生瓜蛋子,没有任何的官场经验和历练。一般的情况下,初生的小牛犊子大多凭借自己的才华,不喜尿那些上司,无意中会因为这个因为那个得罪那些官场老人儿,因此而栽跟头的不在少数。贾雨村大概也是因初出葫芦庙而遭遇第一个跟头,否则也不会获一个“沽清正之名”的罪状。

在我年少时读这段话时一瞥而过,后来再读时,就知道为什么曹雪芹是伟大而不朽的作家了。这个年轻的进士被革职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 “才干优长”和“恃才侮上”。贾雨村真正有“贪酷之弊”,直接奏写出他这条罪状不就可以嘛,何必要寻个空隙,而且上奏的内容还与他的 “贪酷之弊”没有直接关系。再看“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之句,一个刚当了知府的新科进士,还没有被官场油缸浸泡成官油子,结“虎狼”的可能性似乎不太大,即使结了也可能是纸“虎狼”。这从他借了贾府的门路,复官审理薛蟠案子最初表现,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暗结虎狼之属”,否则,审理薛蟠案子时也不至于那么幼稚。可能这个刚出庙门的书生,良心还没有泯灭,对于百姓上访递状子的事情,也许会有更多的同情心,也可能还因为老百姓的事情“炮轰” 过几次上司。另外,屡次不能顺利递状子伸冤屈的“民”增多,“地方多事”就会成为一个现象,懂得把责任推出去,才能保自己官位的人,还不是这个刚当知府官的贾雨村应有的经验。至于民命是堪还是不堪, 不能由官方一纸奏本说的算,奏本上的水分挤出来都能淹死人。打着民命的旗号,干违民命的事情,我们的先人也不是没干过,或说没少干过。

革贾雨村官职的“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在腐败的官场,这些“官员无不喜悦”,只能有两种情况,要么贾雨村将所有污款据为己有,分文不予下属与上司;要么就是贾雨村确实沽清正之名, 分文不取,致使手下和上司每每白忙活一场,没有任何灰色收入。而第一种情况,又与“暗结虎狼之属”不相符合,因为“虎狼”都爱吃“肉”,无肉无以来结。出生于没落书香之家,又落泊在庙里读书卖字的穷书生,所受的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统教育,而官衙里的规则和正统教育又有多少的一致性?都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初次当知府,常识上讲他还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贪婪胆量。从第四回贾雨村审理薛蟠杀人命案,门子给他上的那堂课来看,也可晓得贾雨村还嫩的很,要树清正之名干一番事业的可能性倒是蛮大,而这正好侵犯了某些人的利益。好了,奏一本让你贾雨村土豆子搬家滚球子吧。

本文节选自马亚丽的《另眼看四大名著》一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