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这个问题的思考总难免陷入片面的角度,很多人都认为没有,这是基于他们认为的传统书法就是那些被历史推崇的传世佳作,传统书法和传统书法佳作应该不是一个概念,古人并非今人想象的那样刻板,今人也未见得比古人更疯狂。



即便是传统书法佳作,也不乏“丑书”,因为艺术的审美永远都是主观的,任何艺术风格都难以俘获所有人的欣赏,即便是王羲之的书法在今天也有人不喜欢,这是非常正常的,没有对错之分。



不过即使艺术的审美是主观的,但是因为很多人缺乏独立审美,他们的审美容易受到诱导,比如在古代很多民众对书法都缺乏独立审美,那么皇帝和权贵的审美也就左右了时代审美的主方向,也就形成了一个时代主流的审美标准。



每个时代的主流审美并不完全相承,也非常宽容,并不狭隘,这也是每个时代书法风格都不孤立,而是非常丰富的原因。



但是即便在这种宽容的标准下,如果有一种风格完全不符合这种主流审美,那么肯定会被定义成这个时代的“丑书”,这样的例子并不多,但是并非没有。



最早被定义为“丑书”,并且因书丑受到牵连的书家是北周的赵文渊,此君本是当时的主流书家,其书法备受皇帝喜爱,很多重要碑匾都有其书写,甚至因题榜有功得到升迁。还曾奉命编著了一部六体书法字典,可见其书名之盛。



以史书对赵文渊的描述,此君绝对可以算是当时的书坛领袖,然而这个书坛领袖却在之后犯了两个致命错误,最终导致声誉损毁。



当时皆学赵书,然而在王褒入关以后,带来了新的书风,于是满朝转学褒书,文渊之书,遂被遐弃。文渊惭恨,形于言色。



此时赵文渊犯了第一个重要错误,他在感受到王褒书风难以撼动以后,也去学习王褒书法,然竟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



尽管如此,赵文渊题榜的地位依旧没有遭到动摇,不过赵文渊的另一个错误,让人们彻底开始质疑他的书法水平。



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天和二年命史臣立碑,颂扬其父宇文泰在西魏天统七年修复华岳庙的功绩。就是《华岳庙碑》,此碑撰文者万纽于瑾,书者赵文渊,皆为北周当时的一时之选。



《华岳庙碑》(亦称《西岳华山庙碑》)是赵文渊传世的唯一书迹,由隶书写就。



此碑中汉隶的蚕头雁尾特征随处可见,结字亦大致上遵循着汉隶结字对称均衡的原则。然而除此之外,此作品还有几项值得注意的特点:第一是在用笔方面装饰意味十分浓厚,波挑夸张而笔画斩钉截铁;第二是篆、隶、楷各体夹杂。



这样的奇异组合被认为鄙陋不堪,难以入目,“文渊为周书学博士,书迹雅为当时所重……而《华岳碑》字偭古法,浅陋鄙野。一见欲呕,而名动一时,何耶?”



此碑能够被保存下来,全仗颜真卿在其碑侧题了一行字,后人重颜书,即便厌恶赵书也不舍毁坏这通碑。



尽管《华岳庙碑》被前人评“一见欲呕”,历经几个时代都被评为“丑书”,不过在今天看来不过尔尔,绝非能够让人“欲呕”,相反更显别致。



这也与历史上绝大多数被评为“丑书”的风格一样,最终总能够与后人共情。在艺术审美上绝对不存在绝对的美丑,有的只有狭隘的审美,所以保持一定的宽容,才能够欣赏到更多的艺术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