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在养育孩子长大成人这条路上,充满挑战,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成为自律的人,自觉学习、规律生活。可很多时候,孩子却总是难以达到我们的期望。
其实,孩子之所以不自律,或许是我们忽略了一些至关重要的因素。
1、家长缺乏榜样示范,孩子难有参照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最早的行为模式往往是从家长身上模仿而来的。
邻居老王总是抱怨孩子做作业不专心,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玩玩具,完全没有自律性。
可他自己呢,下班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一玩就是几个小时。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他也没有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不是大声和朋友打电话,就是开着电视看剧。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么能学会自律呢?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自律,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
我们希望孩子早起读书,那自己就不能总是睡懒觉;我们希望孩子少玩电子产品,那自己也要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
只有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自律的榜样,孩子才会有学习和参照的对象,慢慢养成自律的习惯。
2、过度管控,孩子缺乏内在驱动力
有些家长对孩子管得太严,从早到晚,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家长的掌控之中。
阿强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还要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
孩子连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变得越来越不自律。
孩子需要一定的自主空间来发展自我管理能力。
过度管控会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他们做事情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而不是出于自己的内在意愿。
我们应该适当放手,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利,比如让他们自己安排周末的学习和娱乐时间。
当孩子感受到被信任,他们会更有动力去自我约束,从而培养出自律的品质。
3、忽视兴趣培养,孩子难以持久坚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自律的重要动力源泉。
小李的孩子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学习也很不自律。
后来,小李发现孩子对绘画很感兴趣,于是就给孩子报了绘画班。
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专注,即使没有人督促,也能主动去练习。
如果孩子对一件事情没有兴趣,就很难全身心投入,更难以做到自律。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鼓励他们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
在兴趣的驱动下,孩子会更愿意主动付出时间和精力,也更容易养成自律的习惯。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体育,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都能成为他们培养自律的途径。
想要养出自律的孩子,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做好榜样示范;适当放手,给孩子自主空间;用心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育儿之路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自律的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